速腾与卡罗拉的惊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么?
近期热度高涨的卡罗拉、速腾对撞事件,让这场碰撞测试的主办方上了热搜。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何碰撞测试中的“对撞”行为仅存在于媒体测试之中,而权威测试机构从不选用类似的安全评判方式?答案只有一个——“变量”。
无论是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还是近些年兴起的25%偏置碰撞,全球范围内的权威测试机构做安全等级测试时,只会采用单一车型的测试结果作为最终数据。因为从科学角度出发,但凡在碰撞测试中加入了第二辆车,其中的变量就立刻变得不可控,结果也难保公平、客观。
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两辆相向行驶的车发生碰撞时,车型的体积、尺寸、重量,都是影响碰撞结果的重要原因。 而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无法找出两款车型在体积、尺寸、重量都完全相同。也因如此,车辆碰撞后外表“惨烈”程度,对于车重较轻的车型而言,势必是不公正的。
具体到本场测试的两款车型,论重量、车身尺寸和售价,身为A+级别的速腾,对标A级的卡罗拉,二者不在同一等级上。整备质量上,速腾比卡罗拉重了45kg,车身尺寸上长了118毫米,售价更存在几万元的差异。显而易见,这两款车型距离可以“同台竞技”的程度相去甚远。
更何况,卡罗拉和速腾之间,本身就有着日系与德系对碰撞策略的天然分歧。速腾偏“攻击性”碰撞策略,相对“防守型”结构,碰撞兼容性较差,容易对别的车造成插入式的伤害。而卡罗拉则是防守型吸能结构,在“吸能分散”理念下,同时兼顾降低乘员所受到的冲击以及保护座舱空间。
不过,碰撞测试中,象征着车内乘员的假人数据,倒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说明一些问题,成为安全性能判断的重要标准。毕竟在任何希望规避的风险中,人员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不过,这也正是这场媒体组织的碰撞测试“被喷”的原因。之所以受到广大网友和其他媒体的不解,就是因为这场号称“公平、公正、公开”的碰撞测试结果中,连假人的相关数据都没有公布,就轻易给两款车型之间的胜负下了定论。
不仅如此,在没有车辆形变数据、车辆入侵量数据、气囊的保护状态下,该测试方给出的“卡罗拉整车变形严重”的结论,更是仅凭肉眼作出的判断,有违“碰撞测试”的专业性。
不可否认的是,相对速度100km/h以上的碰撞都会导致车辆报废,只强调车的受损对比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辆已经报废了的车,还要争个高低?任何抛开人员安全作出的安全性讨论,在所有人面前,都只能成为避重就轻的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