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劫误汗及其治法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火劫误汗及其治法

导读

伤寒论的讲法有很多,有的老师按照条文依次讲解,有的老师按照方剂进行详细分辨,还有的老师按照证候对比辨别。这些讲法各有特点,都是为了方便我们辨别记忆伤寒条文,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够更加快速清晰的定位病症病机所在。安医生通过方剂、医案、病机辨识、条文对比和师生问答的方式,力求把伤寒论讲通透。让大家过目难忘。

原文: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则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伤寒论》111)

讲解:太阳病的中风证本应以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医生却用火疗法,迫使其汗出,这是治不合法,以致阴液外泄,耗精伤血,必然出现“但头汗出”,脖颈以下无汗、口干咽烂、腹部胀满、气喘吁吁、面色微黄、大便干硬,时间一长则会谵语发狂、手足躁扰、寻衣摸床,这时要察看患者的小便,如果小便正常的话还有一线生机,尚可治疗。

“两阳相熏灼”,一是中风的风邪,二是火劫的火邪,两邪为阳,所以叫“两阳相熏灼”。“阳盛则欲衄”,是针对两阳邪说的,“阴虚小便难”,是针对人体的阴液说的。“阴阳俱虚竭”,“阴”,阴液,“阳”,阳气、卫外之气、人体的体表抗御能力,在两阳邪逼迫之下阴阳都虚了,故叫“阴阳俱虚竭”。

古人笔下阴阳的概念是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其内涵常发生转变,若要明了其内涵所指,必须参透上下文的意思。

原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论》112)

讲解:这一条紧承上一条而来,上一条讲太阳中风,这一条讲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表实无汗证本该用麻黄汤来治疗,但医者见身无汗却用火疗来迫汗外出。麻黄汤证下体表的抗御外邪能力最强,如此胡乱发汗,必然导致这种积极抗御外邪的能力受挫,机能紊乱,出现烦躁不宁、坐卧不安、惊悸发狂。治疗这种火逆证就要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