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写意山水画技法与步骤
毛笔作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笔墨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不能有半点疏忽差错。每笔都要考虑以便解决形象问题、远近虚实问题、情感问题。古人讲“下笔便有凹凸之形”。
笔的轻、重、虚、实、强、弱、浓、淡、干、湿都要恰如其分。因此必须集中精力,才有可能做好。
(1)勾线
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勾线(相对于整体来看)尽量明确、肯定。勾线用笔不可犹豫不决,要“稳、准”地画下去,遇有败笔也不要怕,一直把整体画面勾完之后,再进行调整。
(2)皴擦
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以及树干、建筑物的体面和质感,使画面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3)点染
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染加以充实,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不可大面积瞎涂,当留空白(即“活眼”)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点染一般需要进行多次调整,这时千万不可急躁,要待第一遍干后再进行第二遍,否则,容易出现脏、软、死等毛病。
(4)收拾整体
关于整幅画的进展规律,李可染先生归纳出一个公式,叫做“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无”。就是一开始画面笔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地逐渐丰富起来,这时容易出现局部与局部的失调,也就是“碎”和“花”的现象。这时需要用小笔触慢慢地(切不可急于求成,大笔涂抹)调整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使各个局部集零为整,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要有一集结之处——“画眼”,犹如人的眼睛,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起着传神的作用。统一整体的目的完全在于突出“画眼”的存在。
(5)着色
当墨色丰富到几乎有色彩的感觉时(一般要墨色画到90%以上),再考虑染颜色的问题。上色过早,容易夺墨。墨色充分后上色,较易取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锦上添花的效果。
第一步:铅笔稿,在画的时候,要心里有数,哪些雪的位置。↓↓↓
第二步:将宣纸放在铅笔稿上过稿,直接用毛笔勾出前面的树木,注意前后左右的穿插。↓↓↓
第三步:勾完后,皴出石头的结构关系。↓↓↓
第四步:勾出后面的山及房屋,注意前后的关系,特别是注意水的流向,要注意来龙去脉。↓↓↓
第五步:继续皴出山的结构,留出水的位置。↓↓↓
第六步:墨稿完成,可以做一个整体的调整,让整个画面协调。↓↓↓
第七步:用赭石墨将树干染出来,不易太重。花青墨把树枝的空隙出衬托一下。↓↓↓
第八步:用花青墨染天空和水,再用赭石墨调整一下石头。↓↓↓
第九步:这时候可以将远处的山用赭石墨渲染,花青墨将山上的树渲染,注意留出雪的位置。↓↓↓
第十步:完成稿,可以题款、铃印了。↓↓↓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布于 2020-11-16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