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张掖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金张掖“
【经岚观察】19008
推动张掖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金张掖”
文/李志青
最近有偶然的机会到河西学院来讲学,对当地大力开展绿色发展印象颇深,在我讲学的当日,张掖市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也适逢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一些体会和感想。
一是河西学院地处祁连山脉的张掖市,非常重视绿色发展。张掖的绿色发展与江浙东部沿海地区的绿色发展有所差异,从生态环境属性上来看,祁连山和张掖都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源头所在,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大业,应该说,“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受益于黑水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张掖才得以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正是金张掖起源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整个河西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了生态环境的禀赋优势,整个河西地区其实是很难在经济上有所作为。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中央为何如此高度重视祁连山的环境整治工作,以及为何将张掖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就此,张掖的绿色发展不仅很好地诠释了环境经济学理论,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印证,在此,祁连山和张掖的绿色发展其实不仅可以给当地带来金山银山,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周边区域以及更大范围的发展创造条件,带来“金山银山”。
二是在祁连山和张掖的绿色发展中,也碰到一些问题,经过初步的调研,当地也遭遇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那就是,停止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成熟,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生态优势暂时还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无疑是对当地开展绿色发展的重大考验。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出发,绿色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改善民生,改善福利,如果说,污染的防治是一种末端的解决措施,那么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无疑就是从源头上来解决发展问题。问题是,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是否就必然会带来高质量的发展吗?就此,东部沿海的一些绿色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这里面有必然性,但也需要开展更多的地方实践和探索,这里面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经验。我观察下来,张掖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这种探索其实是具有很强的区域效应,也就是如何在大西北特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中探索出一条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道路。在2015年就提出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两山发展,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祁连山和张掖。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尤其是挖掘其中的生态产品价值,生态文化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当前祁连山和张掖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是未来的绿色发展之路,祁连山和张掖都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底子,经过几年的整治,生态环境的底子越来越厚实,目前最缺的就是如何在体制机制上添一把火,让生态环境迸发出新的“绿色生产力”,这里面有几条可行的路径。其一是开展生态环境产品的价值核算,也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当地生态环境价值总量,充分论证当地生态环境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其二是开展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祁连山和张掖的生态环境服务都惠及周边地区乃至于惠及华北、东北等地区,这意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补偿,通过地区间转移支付来支持当地的绿色发展;其三是开展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天经地义的,其核心是走出一条市场化的绿色发展道路,通过金融的参与,我们不仅要遏制污染,还可以更好地将当地的生态产品向全国、全世界进行推广,包括咱们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对此,我们还是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引入更多的资本,并给资本创造足够的回报,以此带动基于市场的绿色发展;其四是开展生态环境和相关经济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既懂祁连山和张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又懂经济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党政学等关键岗位中,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人群真正形成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丰硕的产出。
总之,从祁连山和张掖的绿色发展实践来看,绿色发展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关口,其关键之处在于,要走出环境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陷阱”,就必须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起来,否则绿色发展也将难以为继。相信,经过不懈努力,祁连山和张掖都将再现当年的辉煌,建设出美丽的“金张掖“。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