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组块教学操作环节
组块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阅读方式的选择”四个方面入手改进语文教学。
平平常常的环节中,到底关键节点是什么呢?
重组教学内容部分,薛老师提出“解读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概念”,我则用“明晰近似目标的层次”来表达。比如,朗读,正确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层次是怎样的?落实到学段、年级、本册、本单元是怎样的状态?甚至说,落实到这一篇课文,如何设定?
在此基础上,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薛老师指出:每一篇课文都有它两个方面的价值。一个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另一个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对于这两个价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并未有意去思考,而是糊成一团。
“当一篇课文被选作语文教材的课文,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教师如何去发现呢?
“朗读,独立思辨,在朗读中发现感到陌生的语言材料。”
精简教学目标,其实已经达成共识,一是准确定位,二是尽量集中。但是,有时候的精简也许并未得要领。最好的状态是“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其他附属目标在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过程中实现。”
教学活动设计部分强调:活动对应教学目标,活动力求整合(每个板块围绕核心教学目标,融合多项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在思维、情感、语言训练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向度。
改进阅读方式则强调回归自然阅读状态,落实具体方法,形成自觉习惯。
从这些表数来看,似乎都是我们平时有所考虑过,但是并未考虑得这么周全。当然,从这一章节的阅读中,薛老师还有一件事一直在强调,但是并未点明的就是: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由此,反观之前《巨人的花园》那节教研课。老师围绕巨人的行为花园的变化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达成“抓住变化,悟巨人形象,感受童话真善美的主题”的核心目标,设置了三个板块:
一、读题目,树形象,谈花园。
二、读词串,谈变化,知文义
1.读描写巨人的词语。提示,巨人的行为在发生着变化。
2.读描写花园的词语。你来说一说这样的短语。
3.加入“风雪交加、寒风呼啸”,提示花园也在发生变化。
4.借助词串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大意。
三、读故事,感奇妙,识人物
1.学习花园开始的样子。
这么美的大花园,我们会在里面怎么玩耍呢?
2.巨人回来了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
3.巨人的花园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雪北风,雹子……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角色扮演说。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巨人望着窗外,春天不来,心情怎样?突然又发生了什么?
5.汇报描写巨人变化的句子。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巨人?
6.巨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孩子是最美丽的花,孩子还可能是什么。
这样一回顾,就会看到课堂中目标的游离,目标指向了童话的奇妙,怎么做到了这样的奇妙。
围绕课前的目标设定,那么这里就应该是这样奇妙地想象其实是为了突出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在教学活动对应教学目标方面还值得推敲。
第二节课《我们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变幻”“光芒”“光辉”,初步感知世界是变化的。2.通过抓关键词,理清作者是如何看天空的。3.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变幻,展开想象,感受世界的奇妙。
现在来仔细阅读,会发现,这三个目标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形成众星拱月的围绕核心目标的状态。
好吧!说起来总是很容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