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0万考生无缘本科,珠三角发力建大学猛追长三角

作者:今纶
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优势是人口比较年轻,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较多,劣势是教育资源不足,收入也不如长三角。
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潜力比较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从城市发展、人口、产出效率等多方面,对“十三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进行比较。
我个人认为报告还是很客观的,集中说说教育和收入的问题。
长三角教育优势明显
报告显示: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4所985和211高校,长三角地区有25所211高校,8所985高校,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不到长三角地区的八分之一。从全国重点大学看,长三角地区37所,大湾区珠三角九市8所。但考虑到港澳高校的国际影响,2020/2021年QS世界百强大学,其国际影响力超过长三角地区高校,再加上广州、深圳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未来大湾区教育水平有望与长三角地区并驾齐驱。
中山大学
其实,香港高校在录取制度等诸多方面和内陆不同,所以珠三角高校与港澳高校的协同确实和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不太一样。
如前所述,仅仅以广东(珠三角)、长三角的高校做对比,差距很大。教育差距带来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很大:
201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广东本科及研究生数量占全国的7.1%,长三角地区占全国的20.2%,广东低于长三角地区13.1个百分点。
从收入水平看,36个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仅广州、深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珠海、佛山、东莞、中山4市在5万元以上,惠州、江门、肇庆在3-4万元区间。长三角地区分区域看,上海城镇居民收入达73615元;浙江9市均值达61999元,除湖州、金华外其他7市城镇收入均超6万元;江苏9市中苏州、南京、无锡超6万元,其他6市除盐城外,均在4-6万元区间。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图源:《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潜力比较研究》报告

珠三角怎么办?很简单,去全国各地招人,湖北、江西、北京、湖南等省市每年都有大批青年学生在珠三角就业,当然,同时也有大批学历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珠三角就业,他们分别走向两个方向:学历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去工厂,学历高的青年学生去各种大公司。
过去几十年就是这么一个模式,但是随着人口争夺战打响,以及内陆城市的生活、工作性价比凸显,其实珠三角在人口吸引方面存在挑战,虽然流入总量还是很大,但隐忧已经出现。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深圳、广州先后放低入户门槛。
同时,本地高校不足,尤其是深圳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归属本地的211、985高校,哈工大(深圳)是一个分校,这确实让人着急。有意思的是,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在多地超越位于哈尔滨的校本部。
珠三角开始发力建大学
珠三角、广东开始发力猛追,广东人正在以猛烈速度抢建高校

(图片来源:青塔统计)

先看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
广州的黄埔牛气哄哄,未来不但有黄埔大学(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那所军校),还有广州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子南沙,华南理工大学要在广州建国际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黄埔大学未来的重要使命是“进一步吸引国内双一流和港澳高校在黄埔设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尖学院和重点实验室”。
广州交通大学以广州航海学院为基础,加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交通类高等教育资源组建而成。广州交通大学的目标是建设一流大学,目标是培养高技术交通类型人才,未来将覆盖“海陆空轨”四大专业,成为覆盖交通要素最全的大学。所以,广州在资金和土地方面都给予广州交大很大支持。
深圳最疯狂,深圳2021高校建设计划主要包括:深圳大学双一流创建、南方科技大学双一流创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办学水平的提升工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扩大招生等。
深圳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去年11月,该大学的建设在光明科学城宣布正式启动)、深圳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深圳还在争取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校区、香港大学深圳校区落地。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规划图

深圳早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到2025年“拥有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top50,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深圳这个梦有可能成真吗?是的,完全有可能。
广深冲锋在前,佛山、东莞也毫不示弱。
香港城市大学将在东莞建立校区,引人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大学也被提上日程。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效果图

 
佛山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佛山)、佛山城市大学都已经在公开媒体露面,进入相应筹建流程。
珠三角四个万亿级城市爆发出建设大学的巨大热情,未来,数千亿资金将助力这十几所高校冲刺成为高质量的办学机构,青年学子从全国各地而来,中青年骨干教师也会纷至沓来,珠三角将继续夯实其在高新科技研发等诸多方面的竞争力,同时在基础研究、师范教育、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也会有较大提升。
广东省层面则一直是致力于拆除藩篱,坚决走市场化道路,而这对于吸引人才无疑是有利的。
另外,在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和粤东西北地区,大学梦同样令人激情澎湃。
筹建中的大学、高校包括: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校区,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揭阳的广工揭阳理工学院、广东武理马赛大学,中山的中山科技大学、香山大学,汕尾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海东校区,云浮(新兴)中医药职业学院,汕头第三大学(华侨大学)、潮汕大学、肇庆(香港)旅游学院。
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校区效果图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去年已经开学。
广东建设大学的热情令上海很受刺激。今年2月,上海两会开幕前,安琦、钱世超、邹云增、朱乃楣、乔国强五位政协委员计划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应该尽快增办若干所新大学”。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上海大学已经足够多了,“你让河南、河北、江西怎么办”?
“两个需要”令广东发力建大学
 
广东(珠三角)何以发力修建大学?一是经济建设需要,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大,但基础研究、人才储备不足。未来,随着人才拼抢激烈,把自己的科研人才的培养寄望于外省高校,心里确实有点不踏实。
二是人口现状需要。广东连续多年是人口流入大省,最新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提出,到2035年,广东的常住人口将达到1.3亿人。未来15年,广东全省至少还要再增1500万人。
来了这么多人,要读书,要读大学,不发力建高校,没法解决问题。
广东去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8.8万人。2020年全省本科录取率为36%左右,只有28.6万高考考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近50万考生与本科无缘。而福建的本科录取率高达64.56%,相当一部分内陆省份的本科录取率也比广东高。
广东人勤扒苦做挣了钱,转移支付支持了好多兄弟省份的建设,抬起头来一看,一年有将近50万的广东娃娃连本科都没得读,这哪行!
广东人建高校,利国利民利娃,也有利于珠三角教育水平猛追长三角,形成良性竞争,我看很好,应该继续加油干!
关注「今纶财经」视频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