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光】原创//每日心经 关于解决工作留痕中形式主义的思考
关于解决工作留痕中形式主义的思考
“留痕”是一种印证方式,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考量工作的新要求,其实,这并不是新创举,古语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才是“留痕”的真实描述,“名”与“声”,是群众认可与满意。
在日常工作中,为全面掌握下属单位和干部工作实绩,“留痕”便成了各级各部门考量下级单位和干部职工完成任务、开展工作的一项硬性指标。各级、各部门对留痕工作均有要求,即:工作有安排、活动有影像、进度有反馈,完成有成果。而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以其便捷、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逐渐取代QQ和固定电话以及手机电话,在留痕的现实要求中,与大家的表达方式不谋而合,但也侵占了大家大量的工作、生活时间,甚或泛滥成灾,造就了低头族等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成为助长形式主义的帮凶。君不见脱贫攻坚中,创文创卫中、清扫积雪中......就连城市清洁工在清扫保洁区作业过程中也会自拍或互拍,以便留痕印证,这也催生了留痕工作的另类表达方式——“微信工作法”。某领导曾在扶贫工作会上对扶贫入户工作的走样现象进行痛批:扶贫一上午,入户十分钟,进门签字,入户照相。这便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现。
目前,单位工作有群、行业部门有群、家庭生活有群、朋友、同学交流有群,总之,只要有工作就必对应有群,小的十几个人,多的百十个人甚或上千个人,平均到一个人,所加的群少的十个左右,多的也有三、五十个,尽管有些烦,但还不能退,因为工作要求,通知公告,工作催办、任务督导都会在群内发布,不仅不能退,而且每有消息就要看看,生怕错过那个重要的事项,同时,对自己工作的实际,也要随机拍照,上传并附文字说明,很多时候,自己都很反感这些行为,对机关人员讲,操作这些是小菜一碟,可到基层,好多农村干部对智能手机原本就不通,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也只好勉为其难,误操作也在所难免,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内容就会偶尔出现在群内,让人啼笑皆非,农村干部也苦不堪言。以工作为名,有些人还会涉猎股票、网购、影视或是与网友私聊...这些现象也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作风,让人深恶痛绝。
建微信群初衷并没有错,工作的留痕、留影也是必要的,可唯群是论就必然催生形式主义的蔓延。考核工作应该看资料、看影像、看进度、看实际成效,更需要到现场,看群众的满意与认可度,微信群里只能看到表象,难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以前就有假新闻、假动态、假信息的案例,时下也会有假图片、假活动的移花接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考核,还是到现场来的真实。
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微信群并不是不能有,不容置疑,微信群的交流互动,让好的经验得到推广、好的做法得到普及,好的典型发挥引领,使更多的干部学有样板,干有标杆,追有目标,超有对象,做有底气,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我想,工作群内主要是发通知和工作要求,无需过多的图文推送,工作动态图片一张加文字一条就能说明问题,不宜反复、大量推送;群内工作展示,其他成员不宜跟帖互动;群内需设置禁言时间,不能不分时间场合分享动态;整合微信群,建议一个单位只建一个群,所有工作在一个群众完成通知公告和上报回复,避免重复工作;严禁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任何微信交流。
其实,一句广告词说得好:不看广告,看疗效!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比微信群里的无数次推送更靠谱,力戒形式主义,切莫唯微信群里动态论英雄,脚踏实际,踏实工作,不玩虚,不套路,不让微信绑架工作,群众的满意才是考量工作的试金石。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康国光,男,汉族,临渭区向阳办人,临渭区委宣传部干部,区作家协会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版主,《三贤文苑》编辑,爱好文学,擅长通讯报道,2016年获全国“两学一做”有奖征文二等奖,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媒体。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临渭区反邪教合作平台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赞赏账户为平台账户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按作者统计发放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本平台现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刊发,周末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