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少年行四首》(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
擘:拉开,此处指拉弓。
虏骑: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调白羽:把箭搭在弓上,准备射箭。
五单于:此处泛指敌军的许多首领。
解读:
《少年行》的第三首则是将视线转移到硝烟弥漫、金鼓连天的战场,这些少年游侠上阵杀敌,一个武艺超群、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形象卓然而出。
战场上这些少年英雄力大无比,两手能同时擘开两张硬弓。他们豪气冲天,如入无人之境,令敌人闻风丧胆。前两句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塑造了武艺高超的战士,后两句则是写他们骑术精湛、箭无虚发。“偏”写出了这些少年英雄上战场如游戏表演、毫无畏惧的胆识和气概,结句则是写他们战绩辉煌。
全诗从战斗到最后胜利结束,没有任何论述性或赞美性语言,只是通过白描手法和一连串和行动描写,一个少年英雄形象就被勾勒出来。
王维当时青春年少,对杀敌报国自然也充满了向往,因此,这些少年英雄的身上也寄托了诗人年轻时的理想和热情。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