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赤峰也曾经有过“敌后武工队”

最近一段时期,重庆卫视、山东卫视、黑龙江卫视、山西卫视正在热播一部叫《铁血武工队传奇》的电视连续剧,尽管其中的太多情节太过传奇,但还是挺吸引人的。可能很多赤峰人还不知道吧,在解放战争时期,赤峰地区就曾经活跃着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真正的“武工队”……

赤峰的恐怖

1946年12月5日,在当时的《民声报》曾刊发过一条名为《赤峰的恐怖——三民主义成为三迷主义》的消息:据赤峰来人谈:国民党占领赤峰不及两月,赤峰已成饥饿恐慌的城市,旧日之伪满警察特务,大部被国民党封为高官,并恢复伪满时旧的行政区与保甲制度,旧日的牌长大部官复原职。近日进行扩兵,现已开始第二期抓丁,凡年在l8-35岁的青壮年,每家一人;强迫赤中同学全体加入三青团。赤峰市的青壮年恐慌万状,纷纷外逃。国民党军因给养不足,强迫收买小米,定价35O元一斗。国民党赤峰县长孙明,于旧历lO月15日在三道街红军纪念碑前召开民众大会说:交通为八路军阻挠,军粮一时来不到,向赤峰民众征收小米60O石。赤峰周围树木已被砍光,锯成每根5尺长,强迫市民往街内搬运。赤峰周围20里内村庄鸡鸭猪羊已被抢光。国民党军官强行霸占文庙小学女教员朱玉芝为妻。国民党士兵经常向群众说:“让你们想中央、盼中央,我中央来了你更遭殃。”赤峰市人民迫于国民党之淫威,对蒋军已完全失掉信心,人民愤恨之余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就是三迷主义,官迷、财迷、色迷。”赤峰老百姓回忆过去,他们盼望着八路军再来,从来没有见过像八路军这样好的队伍,撤退时连老百姓的寸草不带,也不抢。八路军到什么地方东西就贱,中央军到什么地方就贵,这样好的八路军何时再来,我们好见晴天。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统治全中国。

1946年6月,经过一段肘间的部署和准备,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挑起了内战,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了减少损失,保存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主动从部分大中城市撤出。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向赤峰逼近。10日,中共赤峰市委、市政府及驻赤党政军机关撤出市区,转移到林西、乌丹等地。随即,国民党93军暂22师3个团、18军两个团和71军19师的三个团在东北保安司令部的指挥下占领了赤峰。

国民党占领赤峰后,妄图把赤峰作为他们的大本营和继续向共产党解放区进犯的根据地。他们横征暴敛,强迫群众为他们修筑工事;强行征兵扩大队伍;收罗招集土匪、大团等地主武装,建立“自卫讨伐队”;在赤峰设立了形形色色的间谍、特务组织和国民党、三青团组织以及国民党赤峰县政府,不断加强对赤峰人民的黑暗统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赤峰市武装工作队成立了。

“武工队”就是武装工作队的简称。

这是一种最早由中共抗日武装为恢复与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而组建的特殊组织,诞生于华北敌后抗战中最艰苦的岁月,而尤以河北平原腹地的冀中区最为活跃。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武装工作队在新解放区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建立人民政权,实行民主改革的斗争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关于武工队的名称,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些地区仍然没能够统一,“前方工作队”、“敌后工作组”、“敌后突击组”等名称仍在混杂使用。也有的为了隐蔽,则故意使用“X县游击小组”、“X联县工作组”、“X大队”、“X支队手枪队”等队号,以混淆敌人视听,但其性质却都是一样的。

精干的组织

武工队组织精干,装备简便,行动灵活,一般由30~50名优秀的军队干部、战士和地方干部组成,而且不论队长还是政委,都以政工干部居多,这和有些影视作品中的情况正好相反。

正因为如此,对于参加武工队的人选,在全面素质的要求上是十分严格的,文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要会演讲,会写标语,会做敌军工作和群众工作;武的要求必须身经百战,有丰富的敌后游击作战经验,有独立活动能力,具备各种军事技能。而占第一位的则是必须要有坚强的政治素质,能够准确掌握党的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保证在特别艰苦的环境面前不变节。这一点,是由武工队活动地区的恶劣环境和主要任务决定的,各根据地的领导人都曾反复强调。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武工队不是编制单位,而是任务单位。这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抽调各不同单位的人员编组而成,就像某师为迎接军运动会而由各团抽调人员组成的足球队一样;一种是指定某个建制单位临时充当,就好比前卫连、预备队一样。武工队通常隶属于军分区,并受中国共产党同级地方委员会领导。

赤峰市武工队就是这样的。

为了打击国民党的进犯,中共赤峰市委、市政府抽调了部分干部、战士组成武工队。武工队队长张志荣,副队长李诚,政委张桂南,副政委陈茂林,秘书窃光辉,共计2O人。由于当时的中共赤峰市委、市政府的干部已分别调到冀热辽中央分局、热河省委、二十二地委专属等部门另行分配工作,赤峰市武工队直接归中共热中地委和军分区领导。

赤峰市武工队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武器不足,20人只有6条枪,子弹也不多。面对十分疯狂的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大团等反动武装,没有武器是不行的。怎么办?只能向手中有枪的地主们去“借”喽——了解到哪家地主藏有枪支,武工队员们就找好时机到地主家里,要他们把枪交出来。很快,赤峰市武工队就从地主手中收缴了13支枪和部分子弹。由于队伍不断扩大,热中军分区又拨给武工队l5支步枪,每人l5发子弹、4颗手榴弹,再加上在战斗中缴获的枪支弹药,武工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战斗力不断增强。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上级还拨给赤峰市武工队一笔钱。武工队从长远考虑,用这笔钱做生意,用赚来的钱购买衣服、粮食和子弹,既解决了生活问题,也补充了弹药的不足。

顽强的斗争

国民党军队占领赤峰以后,土匪、降队、大团等武装的活动开始猖獗起来,他们到处抓捕共产党干部、袭击共产党的地方区村组织,抢夺百姓资财。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赤峰市武工队勇敢战斗,从大庙、鄂不打、四段地再到古都河、桥头一带,打了许多仗,先后消灭了6个大团的匪特分子,有力地打击了大团、降队和匪特的气焰。

有一次,赤峰市武工队副队长李诚率领5名队员外出执行任务,在官芽子沟与一股200多人的土匪遭遇,众寡非常悬殊,而且土匪都骑马,情况非常危急。李诚临危不乱,指挥队员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一阵激战就打死打伤5个土匪。面对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土匪们不敢再战了,调转马头狼狈逃窜了。

1947年春,赤峰市武工队已经发展三十多人了。

这时候,国民党93军暂22师调遣了1000多人的乒力从赤峰出发,向共产党热北解放区进犯。根据上级指示,赤峰市武工队全体队员开赴四道沟梁与冀热辽军区二十二分区警备四团会合,设下埋伏,阻击北犯之国民党军队。当国民党军队进入埋伏圈时,一声令下,阻击阵地上喷射出猛烈的炮火,国民党军队被打得狼狈不堪,仓皇撤出伏击圈外。经过一阵喘息和休整后,国民党军队依仗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又向共产党的阻击部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共产党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再一次击退进攻、

这场恶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傍晚,一次比一次激烈,国民党军队先后发动了数次猛烈的进攻,都被共产党阻击部队击退。最终,国民党93军不得不拖着残兵败将,丢下100多具尸体,狼狈地退回到赤峰城内。

1947年春,冀热辽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部队开始对国民党占领区进行了猛烈反攻,不断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有生力量,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5月下旬开始,在赤峰的国民党军队分三批向锦州方向逃跑。6月5日,最后一批国民党军队逃离赤峰。当日晚,县长孙明以开会名义召集了一部分保甲长一起随国民党军队逃跑。同时,国民党还将降队、土匪放入城内大肆抢掠,三道街、西横街一带的商号和居民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1947年6月6日,人民解放军进入赤峰城区,中共赤峰市委、市政府又重新建立起来。7月9日,冀察热辽军区、热河省委、赤峰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赤峰各界5000多人参加的表彰大会,对赤峰市武工队坚持敌后武装斗争并取得了重大成绩给予表彰。冀察热辽军区等各级领导对武工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赠给赤峰市武工队一面书有“为人民立功”的锦旗,39名武工队队员作为功臣被请到主席台上,佩戴大红花、赠予了慰劳奖品。

当天的《群众日报》刊发了题为《赤峰召开5000人大会  为市武工队授奖  市民162人入伍》的消息:赤市各界5000人集会,赤市武工队受奖与群众当场参军。讲话之后,大会进入第一高潮一一向坚持赤市及四郊斗争的武装工作队赠“为人民立功”的锦旗。当39位功臣登台时,吹鼓手齐奏“拜堂调”,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小学生忙着戴花、赠慰劳品,武工队员赤峰市人徐之波向大家致谢、报告了冬春二季转战赤市周围的英勇过程。新兵武耀先讲话,号召:谁不愿意受国民党的压迫就勇敢地来参加,咱们当八路军是光荣的。话声未了,参军者踊跃登台,新战士立即穿起新军装,一支新队伍出现在台上。被国民党抓去的郭珍、李继堂从凌源跑了回来,今天也高兴地参了军。一个5O多岁的老人王宝国上台来参加,他说他才4O来岁,非参加不可。后来说了实话,原来已52岁了。当场自动参军的162人,同时在凌源放下武器的弟兄219名,今天也集体参军,成立为解放大队。

至此,赤峰市武工队——这支仅仅成立了八个月的武装工作队,完成了其革命使命。

不久,辽西战役打响,赤峰市武工队少数干部、战士留在地方,大部分人员加入冀热辽部队开赴前线。

1948年9月2日,辽西会战开始,四野三纵七师奉命前往锦州。至10月1日,解放军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10月15日就一举攻占了锦州城。锦州战局直接影响了长春的形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一部投诚。至19日,长春解放。随后,歼灭廖耀湘兵团成了辽西战场的重点。在10月23日至26日,廖耀湘兵团向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经过3天激战,负责守住黑山、大虎山阵地的10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廖耀湘兵团死死地拖在了那里,寸步难行。1948年10月26日,廖耀湘兵团10万精兵被解放军重重包围。随即,大围歼展开,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宴世禄所在的第三纵队直捣廖指挥中心,一举端掉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和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军部。

1948年10月28日拂晓,辽西会战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

编后话

(0)

相关推荐

  • 潮州永安寨

    永安寨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永安村,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创建,至光绪九年(1883)建成,现在建筑物均为清代所建,沙土杉木结构. 该寨坐北朝南,呈方形,四周全封闭寨墙,全寨均由寨楼门出入 ...

  • 广西王暗藏20万悍匪,四野驻桂部队举步维艰,主席震怒:限期歼灭

    国民党大势已去,白崇禧"黄雀在后"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3个兵团大部主力与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全部配合作战,经过两次围歼战,歼灭白崇禧集团全部主力,解放了广西全 ...

  • 京山磨棋观的土匪

    六十年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大分化.大改组的动荡年代,京山县杨家集的磨棋观,在一九二七年尾,出现了以赵大发.桂树茂为主要头目的一股武装土匪,盘踞长达三年之久,直到一九三O年末告终.在这股土匪形成与发展中, ...

  • 南昌起义是如何打响中国革命的第一枪的?

    岁月交替,风云变幻.历史的脚步永远都没有停下过,每每看到国旗时,我都会想到建军节.建军节,那是我们中国革命的开始.虽然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了中国百姓于希望,但是将"愿望"变为行动的 ...

  • 六石风云119

    六石风云119 嵩峰山人 当年偷偷录制师祖和戴笠师叔谈话录音时,夏苟被师祖借故支出"古墓"在山坡上"砍柴",他躲在外面负责开录制机器听到谈话全部内容.可他毕竟年 ...

  • 赤峰记忆——流亡岁月

    流亡岁月 蔡集成 (一) 我们赤峰地区,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6年10月10日,国民党93军占领了赤峰,第二年6月6日撤离.在国民党政府宣传蛊惑下,数以千计的赤峰人跟随县长孙明出逃,开始了他们 ...

  • 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创作的前前后后

    文/熊坤静 我国当代作家冯志以其抗战时期在敌后武工队的战斗经历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描写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同日伪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 ...

  • 小说《敌后武工队》的作者冯志夫人苑莎生前...

    生前曾经给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那是小说刚出版发行的第二年,也就是1959年,有一次苑莎和另外一名女记者坐火车到外地采访.在她们斜对面,坐着一个男子.他用双手拢着放在腿上打开的书,可能是看累了 ...

  • 经典老电影《敌后武工队》1995

    电影中曾经的那些影像,是否依旧闪回在你的记忆深处:流动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经意间是否让你潸然泪下:曲折动人的故事,是否给了你内心隐隐的震撼.那岁月的流逝,模糊了我们的记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影像,幻成 ...

  • 国民党版的“敌后武工队”啥样

    正宗的八路军敌后武工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日伪占领区,灵活机动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宣传和组织群众,消灭日军,镇压汉奸,破坏日伪的"治安"计划 ...

  •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 (三十六)《敌后武工队》沈尧伊插图

    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作者冯志(1923-1968年),原名冯禄祥,1923年7月生于河北静海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冀中九分区政治部警卫员.班长.排长.剧社社员.文工 ...

  • 同样真实的《敌后武工队》为何不敌《铁道游击队》,少了部好电影

    小说<敌后武工队>出版后被列入朱德委员长向全国推荐的12部优秀长篇小说,另十一部小说是<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红旗谱><红岩>&l ...

  • 解放战争中山东济南章丘敌后武工队的战斗历史

    解放战争初期,黉山区(今相公镇)武工队那如火如荼的斗争场面,那刀光剑影的悲壮往事,犹如电影<敌后武工队>,激励着章丘人民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前进. 武工队进黉山 1945年8月 ...

  • 冯志《敌后武工队》

    这时,敌人在平汉线上集中重兵进行清剿,松田让哈叭狗领人破坏他逃跑时见过的地道.魏强和刘文彬决定借刀杀人,让鬼子去杀哈叭狗.这天,哈叭狗领着龟尾少佐进了他逃走时的小庄子,早已做了充分准备的武工队,领着百 ...

  • 《敌后武工队》之真实史料与作者本人的奇闻轶事

    2021-09-08 15:34·丁见印尼纪事 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尤其在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河北这块英雄的土地,不仅上演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雄壮活剧,而且滋养出一批红色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