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了
立秋,是一年里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此日开始进入秋季,降雨量、温度、湿度等,都趋于下降或减少,自然界的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
收获的季节,来了
从这一天开始,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温度宜人;而南方的炎热却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那么,立秋时节都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立秋前后,由于盛夏余热尚未彻底消散,特别是南方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的说法
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所以,此时,仍要注意预防暑热
其次,中医学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而中医养生最推崇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自然规律来生活
所以,立秋过后,就要有意识地开始收敛阳气,这样,到了冬季才能“有精可藏”
那么,立秋节气应该如何养生呢?仍要从精神情志、饮食起居、适当运动几个方面来注意:
一是精神情志,秋五脏应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者又易生悲忧之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秋季一定要注重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平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哪怕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避免悲忧伤肺
二是饮食起居,立秋之后,天高气爽的天气越来越多,仍然记得要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帮助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以让肺气得到舒展,还能预防收敛太过
饮食方面呢,中医学认为,酸味有收敛的功效,而辛味则是发散的,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可适当多食酸味
除此之外,秋季燥气当令,易耗伤津液,所以日常饮食一定要注意滋补阴液、润肺养肺
中医的五色论里,白色入肺,白色的食物大多具有滋肺养阴的功效,比如银耳、百合、雪梨、马蹄、莲藕等,都具有非常好的解燥润肺、滋阴的作用
尤其银耳,千百年来都被誉为“平民燕窝”
除此之外,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等柔润之品也可常食,可益可胃生津,滋补肺脾
特别推荐一道药膳:生熟地煲龙骨汤
做法:生地15克,熟地15克,生姜6克,龙骨500-700克飞水,上品放入沙煲,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煲1-2小时
这道汤品可清热生津润燥,又可滋肾养肝、凉血补血,秋冬季均可经常服用
在古代,都讲究立秋之后要饮食丰盛、大鱼大肉来“贴秋膘”,为接下来的秋收农忙季打下身体基础
而现代人没有那么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秋季进补,就要注意既补虚,又避免增加脾胃负担,所以肥甘厚腻、大鱼大肉还是应该适量、节制
推荐最适合秋季补虚强身的食材(药材):黄精、红薯、芋头、莲藕
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还能强肾阴;芋头补肝益肾、添精益髓、健胃和中
这两种食材还都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莲藕生食或者榨汁服用可清热凉血、滋阴益精,熟食可以益胃健脾、养血补气,是秋季清补不可多得的好食材
还有黄精,别名“仙人余粮”,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还是比较罕见的“肺、脾、肾”同补之品,功能益气补虚、养阴生津、强筋壮骨、填精补髓,久服亦可轻身耐老,自古以来都是滋补上品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黄精的养阴生津之功可同时滋养肺脾肾三脏,可以当做日常滋补品来服用
三是适当运动,秋高气爽的时节,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
跑步、登山、瑜伽、太极等等无不适合,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顺便和大家分享一种风靡已久的道家养生功,《道臧·玉轴经》所载的“秋季吐纳健身法”,秋季坚持练此功,不仅补肺,还能补益肾气,为冬季的藏精做好准备
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盘坐(能莲花坐更佳),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同时意守丹田
时间允许的话,再做几分钟腹式呼吸:吸气时(能有多慢就多慢),舌抵上腭,用鼻吸气,下过横膈直至腹部胀满;再将这口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吸有多长呼就多长)......
最后呢,推荐一个非常经典的秋季养生法:灸关元穴
中医人都知道“春灸气海,秋灸关元”
春季艾灸气海穴,可以帮助补气升阳,而秋季艾灸关元穴则可以帮助温补下元、收敛阳气,使冬季“有精可藏”
所以,立秋了,关元穴就灸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