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识见
识见
两眼昏花实不妨,可凭历练辨圆方。
渐离筑里积民气,左史文中闪剑芒。
哪是身前淡生死,皆因心底有兴亡。
老当益壮非唯骨,识见才为张目纲。
【注释】老姐姐告诉我,时下目力减退,已经很少再看微信。这让我很惦念,惊叹岁月之殇的不可抗拒。但是又想,不屈不挠不也是自然规律?人活在世上,岂是仅凭目力。于是写这首诗以志感慨。记于2021年5月18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进入老年,两眼昏花,实际上应该不妨,还可以凭借几十年的历练来分辨事物的圆与方。高渐离双目失明,可他的筑里面蕴积的是不屈的民气,左丘明看不到尘世,却让自己的文字中闪耀着宝剑的锋芒。哪里是命运之前淡泊自身的生死,都是因为心底存在着人间的兴亡。老当益壮的内涵,并非仅仅说的是身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洞见,才应该是张目之纲。
首联中的“历练”,指经历和锻炼,亦指经历的事情多而富有经验,见宋代诗人杨公远的《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诗:“身世悠悠岁月侵,儿时历练到如今。梅臞元禀冰霜操,松老犹坚铁石心。世道任从渠否泰,人情岂为我辰参。欲知卜隐在何处,寂寞荒村烟树深。”又见宋代诗人陈淳的《送滕教妇二首》其一:“本是山林一陋蒙,何心驰骛利名中。只因尺檄来蓬户,故策驽才入藻宫。既尔薰陶知厚德,又於历练熟颓风。区区未饫高山仰,何事征蹄今已东。”
这一联中的“圆方”,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用“圆方”来代称天地,见《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又见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楚望赋》:“圆方相涵,游气杳冥。”第二层意思,即这首诗的内涵,指的是或者是圆,或者是方,意为事物的本来面貌,见宋太宗的《逍遥咏》诗:“倏忽之间堪疋配,临时巧拙见圆方。”又见宋代诗人晁说之的《东城外作呈圆机》诗:“龙蛇起伏知何处,天地圆方在此时。”还有明代诗人李东阳的《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长句》诗:“故知宫角本谐声,复恐圆方不相准。”
颔联中的“渐离”,即高渐离,战国末期燕国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灭六国后,秦王请高渐离来王宫为他击筑,为预防不测,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于是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入迷时,向秦王的头部猛砸。用典见见近代诗人柳亚子的《怀人诗十章·高天梅》诗:“文采风流我愧卿,未堪沦落怨三生。青丘词笔渐离筑,同向人间诉不平。”
这一联中的“左史”,指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左丘明,他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因为史料详实,文笔生动,被后人誉为“文宗史圣”。
这一联中的“剑芒”,指剑锋,宝剑的锋芒,见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鋩寒。”又见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还有宋代诗人文天祥的《宴朱衡守致语口号》诗:“牛斗剑芒浮翼轸,岷峨佩影度潇湘。”还有宋代诗人杨公远的《次朋山郑管辖韵》诗:“披褐朝真香篆袅,登坛召将剑芒寒。”
尾联中的“识见”,指的是见识,见唐代诗人元结的《与党评事》诗:“岂忘惠君子,恕之识见偏。”又见宋代太宗赵光义的《缘识》诗:“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经心皆识见,书史尽通该。有德馨还远,清虚道亦开。先生宜法则,宿习自将来。”还有他的另一首《缘识》诗:“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这一联中的“张目纲”,取义于“纲举目张”,纲,指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成语出自汉代史学家班固的《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又见汉代学者郑玄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还有毛泽东的《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