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螺蛳粉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保险公司是知名度比较大的,或者分支机构多的保险公司,比如平安、国寿,小保险公司是没听过的,比如信泰。但实际上有些知名度小的公司,实力也很牛逼。在保险市场里,大公司的价格往往要比小公司贵20%~30%,是因为大公司的产品保障更好吗?完全不是。以平安的平安福2021和信泰人寿的达尔文焕新版为例。30岁的男性购买46万保额,保终身分30年缴费,买平安福一年是11135元,达尔文只要8680元,比平安福足足便宜了23%。重疾保障120种,赔付100%,70岁前得中症额外赔20%;重疾赔保障100种,赔付100%,60岁前赔180%;中症保障25种,不分组2次,赔付60%,60岁前赔75%;轻症保障55种,不分组赔4次,赔付30%,60岁前首次得赔40%;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公司的产品明明比大公司的好,价格却便宜了那么多?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你到一家奶茶店买了杯芝士芒芒,其中制作这杯奶茶的芒果、牛奶、芝士等原材料成本,就相当于保险的风险保费,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障我们的成本。而店面的租金、水电费、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及广告宣传等费用,就相当于保险的附加保费。其中,附加保费就是导致大小保险公司保费差异大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制作奶茶的材料几乎是一样的,所以这块成本每家奶茶店相差不会太大,同理,各家保险公司的风险保费也是差不多的。因为保险公司制定风险保费时参照的生命表、重大疾病发生率表等数据,是行业统一水平。只是说,由于买保险的人比普通人更注重健康,所以发生风险的概率其实是比整体要低,因此有些保险公司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打个折。比如行业统一的生命表显示,30岁男性的死亡率是0.5%,也就是每1000个30岁男性里,有5个会身故,但保险公司在实际定价时,可能用的是0.3%,这时候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保费就会低一些。而运营成本则不同。很显然,奶茶店面的装修越豪华,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工资越高,广告打得越厉害,反映到奶茶的价格也会更贵。比如同样是买芝士芒芒,你买喜茶一杯是33块,但买一点点的只要15块。保险的附加保费也是一样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知名度越高,分支机构越多,那么广告费用、场地租金费、员工薪酬等开支也会非常高,附加保费也就越高。平安去年的财报就显示,2020年的人员薪酬支出是40多亿,业务及管理费支出是440多亿,信泰呢,应付职工薪酬只有2个亿,业务及管理费是12个亿,比平安少的不止一星半点。信泰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之所以这么少,一方面因为它们几乎不打广告。你可能经常在电视、公交站牌看到老四家的广告身影,但你一定看不到信泰的身影。另一方面是运营成本低,它们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上,所以人员培训、场地租金、水电费等开支自然也就少了。再来看看近七年四大险企的广告宣传费用,日均费用千万起步。发现了吗?大保险公司比小保险公司多出来的保费,有一大部分是花在运营上。实际上,大保险公司的产品更贵,除了定价外,还有历史负债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末,银行存款的利息很高,8%甚至9%,同样,不少保险公司的储蓄险预定利率也定得非常高。但是后来央行多次降息,一年期利息从10%一下子掉到了1.5%,而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一旦定下,就要终身执行,导致那些预定利率高的保险公司,亏损非常严重。马明哲曾经在某次会议上大吐苦水,平安利差损高达800亿。前人挖坑,自然是后人买单。这也导致之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非常高。
虽然我们常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其他产品可能是这样,但这句话放在保险是不合适的。保险不是价格越高,保障就越好,影响保险定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运营成本、战略、历史负债等等。但保障内容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因为大家用的都是一样的表,保障成本不会差别很大。所以与其纠结价格,还不如把时间多花在保险的保障责任上,比如赔付次数、赔付比例、是否保障到高发病种等等等。PS:想咨询保险的朋友,可以加微信,微信号:tbs610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保险到底应该怎么选?当下有哪些好产品可以买?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如果你信任T博士,欢迎扫码添加好友,获取保险规划方案,另外我还会免费送你一份【保险投保秘籍】。
希望我能在能力范围内,帮你消除信息不对称,分享买保险路上的心得,帮你用好价格买对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