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宋臣宗泽  汉使张骞

sòng chén zōng zé   hàn shǐ zhāng qiān

【注释】

(1) 宗泽:字汝霖,北宋浙江义乌人。为著名抗金名将,重用岳飞北伐,惜壮志未酬,忧愤而死。谥号忠简。

(2) 张骞:字子文,汉朝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开拓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为著名探险家、外交家。

【语译】

北宋大臣宗泽是抗金名将,汉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人物故事】

《宋史˙宗泽列传》记载,宗泽家贫,自幼豪爽有大志,北宋哲宗元佑六年举进士,历任大名府馆陶尉、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等县县令。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惜政治腐败,奸佞当道,不得重用。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宗泽升任登州通判。徽宗宣和元年,朝廷遣使与女真(金)缔结海上盟约,夹攻契丹(辽)。宗泽告诉亲近的人说:“天下自此多事了。”年届六十的宗泽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打算退居家乡东阳,结庐山中,著书以终。但被人诬告蔑视道教,被发配镇江“编管”。宣和六年,调任巴州通判。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在中丞陈过庭的推荐下,朝廷诏宗泽进京,出任台谏。宗泽日夜兼程奔赴京城,反对议和,力主抗金。同年九月,被派往前线磁州担任知府,宗泽带着十几个老弱士兵上任,到任后,积极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士兵,施行兵民合一,购买粮食,备足军粮。同年十月,授“河北义兵都总管”。时金人攻陷真定,引兵南下,分遣数千骑兵直攻磁州,宗泽披上盔甲登城指挥作战,命士兵以神臂弓弩击退金兵的攻势,再打开城门纵兵追击,斩敌首数百,所获大量战利品,均赏给军士,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

靖康元年冬,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下,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赴京勤王。康王传檄命各地勤王兵马至大名府集合。宗泽接获命令,立即率领二千士兵,冒着风雪渡过冰河,率先赶至大名府,一见康王便说:“京城受困日久,入援不可缓。”但康王无意救援,不久开封就失守了。宗泽一再请求出兵,康王不得不拨出部分军力,命他前往开德府。从大名至开德的路上,宗泽与金兵连打十三战,战战皆胜。靖康二年,宗泽率领军队继续向开封推进,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康王拥兵观望,宗泽孤军奋战,兵力不足,终功败垂成,无力解开封之围。北宋灭亡。此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帝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建炎。

建炎元年六月在宰相李纲的推荐下,宗泽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李纲反对主和,可惜不得高宗信任,仅当了七十五天宰相就被罢免。宗泽主开封府期间,招集义兵,重用岳飞、李贵、王再兴、丁进等抗金将领,与金兵隔着黄河对峙。建炎二年一月,金军再度大举进击开封,宗泽大破之,收复部分失地,并捣毁滑州金兵囤粮辎重的营寨,确保南宋王朝的安全。金人畏惧宗泽,称其为“宗爷爷”。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宗泽病重,临终前仍心系北伐,不停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并嘱咐众部将要继续抗金,无一语提及家事。最后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逝。其子宗颖与岳飞一起扶柩回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镇江京岘山。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列传》记载,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从投降的匈奴口中得知,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其王被匈奴单于杀害,并将他的头颅做成酒器,月氏人被迫西迁至天山北麓的伊犁一带,后来又被乌孙国(今伊犁河流域)攻击,只得再往西南迁徙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人想报仇,但却找不到相助的人。武帝据此,决定联合大月氏国以断“匈奴右臂”;于是下诏征选出使西域的人才,张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

建元二年(西历前一三九),张骞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带领一百多人由陇西出发,出使大月氏国。中途经过匈奴领土时,虽然小心翼翼,还是被俘虏,押送至单于处。单于扣留他们,为张骞娶妻,并生了儿子,这一扣留就扣了十多年。但张骞并没有忘记使命,一直保存着汉朝出使的符节,时刻寻找逃走的机会。

经过十一年,匈奴对张骞等人的看管逐渐放松,张骞带着部下趁机逃离,向西前进抵达大宛。在大宛王的帮助下抵达康居,康居人再将他们送到大月氏国。但已安居乐业的月氏人,无意再对匈奴报仇雪恨。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准备回国,为避开匈奴,他沿着南面的大山往东走,通过羌人的地区回长安,不料中途又被匈奴所抓,扣押了一年多,后碰上匈奴内乱,张骞趁乱带着匈奴娶的妻子和堂邑父逃回汉朝。这趟西域之行,历时十三年,虽未能达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任务,但张骞在这期间走遍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获得西域各国大量的地理人文知识,开拓了天山南麓的路线。

元狩四年(西历前一一九),张骞劝武帝联合乌孙对抗匈奴,武帝封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六百匹马,数万牛羊及价值千万的金银布帛,浩浩荡荡地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匈奴势力已被赶出河西走廊,张骞一行人顺利到达乌孙。张骞以厚礼赠乌孙王昆莫,转达武帝欲共同对抗匈奴之意,并要求乌孙向东迁移回故土。但是因为乌孙内乱,国王昆莫年老无法做主,大臣惧怕匈奴,又不了解汉朝的实力,所以张骞没有得到确切的答覆。张骞派副使们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弥等国进行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元鼎二年(西历前一一五)乌孙派向导、翻译及数十名探路的使者送张骞回汉朝,这是第一次西域有人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好马,武帝十分高兴,封张骞为大行,爵位同于九卿。第二年张骞去世。

【说明】

宗泽从建炎元年七月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接连上疏二十四次,即上著名的〈乞回銮疏〉,疏中力劝宋高宗还京主持北伐大业,高宗不仅不采纳,反而越来越猜忌宗泽,派侍卫马军督指挥使郭荀担任东京副留守,就近监视,并阻止渡河抗金。宗泽忠心为国,却“信而见疑,忠而见谤”,忧愤而死,徒留遗恨。宗泽墓前石碑所刻:“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最能道尽宗泽的一生。

张骞两次出使,开拓了民族交流史的新纪元,被誉为“凿空”,打通了往西域的南北二路,引进西域的物产,东西方商人往来贸易频繁,成就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之后奉派往西域的使者都称“博望侯”。史书上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个性坚韧,心胸开阔,危难中不失节操,梁启超称赞他“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