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宝典』第十四卷 药补

药补在中国古代养生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人禀承天地之气不同,导致智力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智力通过学习得以提高,素质则需靠后天的养护。后天的养护有食补、气功、药补等。药补是通过服食天然的中药来培补虚损、增进生命活力,达到健体长寿的目的。药补作为一种养生手段,无论古今,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中医药学说对中药的功效作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其中的许多种类能滋益气血、谐调阴阳、改善脏腑生理机能、增强自身的抵抗机能,有培补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现代医学也认为它们对改善身体微循环、内分泌代谢,增强生命活力有显著作用。因此服食补药,是养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服食补药,应按一定的原则,这是古代养生学格外注重的问题。他们主张要“适症”,也就是对症进补。古人认为,凡药皆有毒,招来真气的少,攻伐和气的多,用得不当反遭戕害,因此要“慎药”。许多进补亡身的事故,都是妄服轻试造成的。所以,对于药补,如今的人们应该小心谨慎才是,生命毕竟不是儿戏!

服饵凡人在春季里服用小续命汤五剂和各种补散各一剂,夏季里最热的时候服用肾沥汤三剂,秋天服用黄芪等药丸一两剂,冬天服用药酒两三剂,一直服到立春那天为止。按照这一方法长期坚持下去,那么就可以确保人百病不生。

世人眼光短浅,只知道钩吻会害人性命,却不相信黄精能延年益寿;只知道五谷可以解除人的饥饿,却不懂得百药对人的性命大有帮助;只知晓行房施泄可以生儿育女,却不懂得秘固肾精以颐养天年。所以,为让人们了解那些他们不了解的东西,这里才介绍服食补药的方法。

人从幼年到老年,从日常的切身体验中,知道五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而服用补药,它的好处只能比较迟缓地表露出来,不会像五谷那样,能够使人迅速有充饥满腹一样的体验,只有连续多年服用不止,才能填实骨髓,强健身体。

服用补药的根本方法是:首先必须去除自身中危害身心健康的因素,例如不好的性情、过重的色欲和过深的财欲等等,然后服用草本药物;得到了草药的药力,而后服用木本药物;得到了木本药物的药力后,再服用石质药物。依照这个次序就能顺应药物的性能,一切事情会变得安稳,就可以达到却病延年的效果了。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服食法》

药饵扶护,以培后天《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男人六十四岁以后,先天之精就渐渐衰竭,真元之气就渐渐虚弱,五脏六腑的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松弛无力,血脉短少急促,精神耗散殆尽,肌肉皮肤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日渐憔悴。唯一的方法是借助药饵的扶助功效来保护、培补后天。俗话说:“破屋修容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古代的圣人、贤哲尝遍百草,选择出来制成药物,治疗人们百病,并且还遗留下许多有利于后人的方剂,的确是因为医药有着难以估量的回天之力。无奈世上许多服食药物的人,并不谨慎保养身体,以致六种邪气从外侵入,七种情欲在内心燃烧,饮食没有节度,各种有损健康的东西都在无形中毒害着身心。虽然每天都不断地进食人参、白术,但是就像用兵一样,精兵对阵,敌人却更强盛,己方寡不敌众,没有好的效果是无法避免的。收不到好的效果就说人参、白术没有起到作用,抛开它不加以研究,难道不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祸患吗?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五味补养五脏《养生略要》中说:五味滋养精神,强魂魄;五石(阳起石、钟乳石、灵磁石、空青石、金刚石。——译注)滋养骨髓,使肌肉肥实润泽。各种药物当中,味酸的,能补肝养心治肾病;味苦的,能补心养脾治肝病;味甜的,能补脾养肺治心病;味辣的,能补肺养肾治脾病;味咸的,能补肾养肺治肝病。因为五味与五行相应,四体与四时相对。人禀受四时之气而出生,顺应五行而成长。用一味一行来补养身体,能使元神不死;用母脏来养子脏,可以长生延年;以子脏守母脏,可以除去疾病享受天年。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396

却病的关键是补虚经书上说:“只要精神内守,病又从哪里侵入身体呢?”又说:“邪气之所以侵入人体,正气一定虚弱。不治疗正气亏虚,怎能去过问其他的病症呢?”可见亏虚是滋生百病的原因,所以治虚是除病的关键。身体外部因为感受风寒,肌肤表气必然虚弱;饮食损伤五脏,中气必然虚弱;容易感受风寒的人,肾阳必然亏虚;容易受到热邪伤害的人,肾阴必然耗散。对于正气旺盛的人,即使是强劲的邪气,也不能入侵,即使遭受到了也必然轻微,所以这种人多数无病,就是生病也容易痊愈。正气虚弱的人,即使是微弱的邪气,也容易袭击他,一旦受到袭击必然很严重,所以这种人多数会生病,生病也难以痊愈。

治病的人,明了标轻本重这一道理,开出治本去标的药方,那么重病就会减轻,小病就会痊愈。要知道精和神在体内生成,邪气就会自行瓦解在体外;精和神在体内耗散,即使是身上的津液气血没有耗散,也能引起体内虚火上升,煎熬而生痰,继而成为病邪,难道非得等到有外部因素才能生病吗?倘若不知这一原因,只知道要么从体表发散,要么在内部用猛药攻伐,现在身体本来已经虚弱,如不加以补救,而去妄肆祛除未来那些不可明见的病邪,有这种病的人,发散和攻伐的药力就让病邪承受而对身体并无妨害;没有这种病的,只会让正气更加受到损丧,以至于精神疲惫,性命昏沉。如果还不猛然醒悟,赶快施以挽救措施,垂危的生命又怎能得以延续?无奈一般的人都认为虚弱过度不能大补,只用小补加以调养。这就好像有人沉到海底,而旁人只是轻扶一臂之力,哪里还有援救起落水者的希望呢?何况再施加寒凉猛药来攻伐,就更似落井反而下石了!

〔清〕冯兆张:《锦囊秘录》

温中人的身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不外乎靠阴阳五行调和得以康强顺调,人身不外乎靠水火气血调和得以滋养生长。如果人的阴阳没有失调,那么水火相济,气血就得到资助,也就没有亏缺不平的遗憾。只有禀赋有所不同,就会要么水衰而导致血亏,要么火衰而导致气虚。所以一定要借助补养,使偏者不偏,气血水火就会自然安然无病。

但病有深浅,症有轻重,应当区分滋补药剂的气和味,或许临症时能免于困惑。如果补药适宜先天真火,它的药性必定燥烈,这是补火的药;如果适宜先天真水,药性必滋润,这是滋水的药;适宜调和水火而又不偏重其中一方,药性必温润,这是温肾的药;如果适宜调和气血而不偏重其中一方,药性必甘温,这是温中的药;如果适宜调和气血又不过度滋补的,药性必平淡,这是平补的药。这些是各种补养的区别,至于补剂的要义已得到了大概,又何必过分区别它们呢?

又按,万物只有在温和的情况下才得以生长,所以补养的正道是温补。土是万物之母,甘属土,因此补养贵在用甘。土亏虚就不能载物,因此能补脾气缺陷,无过于白术;补肝气虚损,无过于鸡肉;补肺气痿弱,无过于人参、黄芪;补心血缺乏,无过于当归。这些药的药性都属甘,没有与温补的正道相违背。能补脾但又稍逊一筹的,则有牛肉、大枣、饴糖、蜂蜜、龙眼、荔枝、鲫鱼,这些都在甘温之列,虽然药气比白术稍纯,然而蜂蜜、饴糖可以兼搭补肺润燥;龙眼兼搭补心安神;荔枝兼搭补营益血;只有牛肉能补脾固中;大枣能补脾助胃;鲫鱼能补土并抑制水。我曾经补脾,因为想到脾土自守而不平,不得不借助白术来培补。假若脾土干燥,能不让它滋润吗?因此适宜用山药、人乳、黄精、猪肉这类才对。如果脾土湿凝,能不让它燥爽吗?因此适宜用白蔻、砂仁这类才行。如果脾土润滑,能不让它涩固吗?因此适宜用莲子、芡实、肉蔻这类才行。如果脾土郁结,能不让它疏通吗?因此适宜用木香、甘松、藿香、菖蒲、胡荽、大蒜之类才可。如果脾土浸倾,能不让它渗利吗?因此适宜用茯苓、扁豆、山药、鲫鱼一类才行。如果脾土郁蒸,能不让它清利吗?因此适宜用薏苡仁、木瓜、白藓皮、蚯蚓、紫贝、皂白二矾、商陆、郁李一类才可。如果脾土寒冻,能不让它温散吗?因此适宜用干姜、附子一类才行。如果脾土敦阜,能不让它通泄吗?因此适宜用硝、黄、枳实一类才可。如果脾土崩陷,能不让它升举吗?因此适宜用人参、黄芪、甘草之类。这些都是补脾的药物,然而终究不如甘温补脾的正统。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卷1《补剂》

平补精不足就用猛药投补,因为精本来已经亏缺,滋补就不能用平和的药剂;气不足就用轻清药剂投补,因为气本来已经亏缺,也不能用平和的药剂滋补。只有在补气但损血、补血但窒气、补上却有碍下、补下却亏损上的时候,这种症候似虚非虚、似实非实,不得已才能选择服食甘润平和的药来进补。如像葳蕤、人乳,是补肺阴最平和的药;山药、黄精、羊肉、猪肉、甘草,是补脾阴最平和的药;柏子、合欢皮、阿胶,是补心阴最平和的药;冬青子、桑寄生、桑螵蛸、狗脊,是补肝阴最平和的药;燕窝、鸽肉、鸭肉,是补精气最平和的药。但是阿胶、人乳可使肝肾和肺都泽润;合欢可使脾阴五脏都安定;山药可使肺肾都坚固;桑螵蛸可交通心肾。至于仓米、扁豆,一能养胃除烦,一能舒脾利脾,都是最平和的药。其余的则是兼有苦味,兼有辛味,兼有淡味,虽然不失去平和,但气味夹杂,不可一概作为平补而论。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卷1《补剂》

滋阴药剂不可多用引火归源,服用八味丸,自薛立斋、张景岳以后,各代医家都把它奉为枕中秘方,那其实是治标之法,不能经常服用。我常常看到有人长期服用滋阴的补剂,发热一天比一天厉害。后代的医家翻阅前代医家的方案,说热药本来不能用,而用地黄这种滋阴药物,加倍使用来控制毒邪,就能引火归源,热就会自行消退,于是开出八味地黄汤等药。起初服用一二剂效果如神;再服用一二剂就不见有多大效果;再服用一二剂就虚症大作,身体发热如火烧。病人或者怀疑是用错了肉桂、附子,于是就更换医生;或者信任医生毫不怀疑,而是将病情加重归咎于附子的制法不好,以及肉桂产地不正宗,把这两种药看成毒药。于是认为滋阴终是枉然,能够明了个中原由的,千年以来没有一人。请让我一一阐明它:因为阴气处在阳位,邪火阴伏暗中蠢动,忽然受到由肉桂、附子护助的胸中阳气的抑制,邪火就自然退却听任而不敢妄动,所以开初服用八味地黄汤有奇效。等到三、四次服用而没有多大效果,是习以为常的缘故。等到第五、六次服食却发热更厉害,是因为肉桂、附子药量很少,不能抵挡地黄一类阴药多和药力强盛。有人问几个药方中阴药是阳药的几倍,阴药本来受到掣肘而量就不足,应当是没有一点效果,为何前几次服用有效而后几次却没有效呢?我说:这一问题其中的机关,必须识破,然后才能够正确地了解病情。凡是阴药,它的药性柔和发作较慢,慢则药力连续不断;阳药药性刚烈发作较快,快则药力迅速施完无所余留。胃就像分金的炼炉,火一弱则金水欲进不进,火一猛就捷足先登。汤药服下以后,人们只看到肉桂、附子扶助阳气,仿佛忘了地黄可以滋阴,所以初服有效;等到再次服用,肉桂、附子虽然刚烈,抵不上以前服用的地黄等阴药,它们缓缓发作药力未尽,又得到新服地黄的帮助,药力与肉桂、附子相当,所以第三、四剂服用不见多大效果。于是服到第五、六剂就虚热大发,为什么呢?因为每天服下的肉桂、附子二阳药,药力像火一样一燃而尽没有剩余,而同一剂中地黄等阴药,像水一样缓慢发作而不是一用而尽,日积日多,这少许肉桂、附子,怎能与积累很多的地黄一类相抗衡呢?所以越服越发热。天地之间可彼可此的现象,最为误事,不可不知!

〔清〕陈念祖:《时方妙用》

气血阴阳虚症的治法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天地之间是对万物而言的,在人的身上是对整个身体而言的,并不仅指气为阳而血为阴。《内经》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正所谓只有阳则万物不生,只有阴则万物不长。姑且兼用治法来论证它:说气虚的,是气中之阴虚,治法是用四君子汤来滋补气中之阴;说血虚的,是血中之阴虚,需用四物汤来滋补血中之阴;说阳虚的,是心经的元阳虚,这种病多畏寒,是因为无火,需在补气药中加入乌头、附子等药,病重的用三建汤、正阳散这类;说阴虚的,是肾经的真阴虚,这种病多发热,是因为无水,需在补血药中加入知母、黄柏等药,或者用大补阴丸、滋阴大补丸一类。

出现肾经真水极度衰竭的症候,切不可服用乌头、附子等补阳药,恐怕反助邪火削弱真阴;元阳极虚的身体,也不能服用川芎、茯苓等辛散淡渗的药剂,恐怕反开腠理而外泄真气。愚钝的人说气虚就是阳虚,只能用四君子,断不能用川芎味辛一类药物;血虚就是阴虚,只能用四物,绝不能用人参、黄芪一类药物。殊不知血脱益气,这是古代圣人的方法。血虚的人,须用人参、黄芪来补,阳生于是才有阴长。只有真阴虚而又虚劳火浮的,人参、黄芪应当不用,恐怕病人不能抵挡药力,反而加重病情。这不是血虚的人应当顾忌的。正如《明医杂著》说:“血病治气,则血愈虚耗。”又说:“血虚误服人参、黄芪等甘温药剂,则病情天天加重,服得过多,会不治而死。”

〔清〕喻昌:《医门法律》

滋补的利与害养生应当谈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然而听到的人都觉得逆耳,认为我说得怪异。因为讨论滋补的人都曾知道补的好处,却不知道补的害处。补有六种方法: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用人参、黄芪之类为平补;用附子、硫黄之类是峻补;用豆蔻、官桂之类是温补;用天门冬、五加皮之类是寒补;用巴戟、苁蓉之类是筋力之补;用石燕、海马、阳起石、丹砂之类是房室之补。这六种,就是近代人们所说的补。若用它们来治病,非但徒劳无功,至于它们的祸害更难以说清。《难经》说:“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这是说肝木实而肺金虚,于是就泻心火、补肾水。以此论之,前面所说六补,全不相干。

试举几例证明补是怎样害人的,如疟疾本是在夏天受到暑气伤害,议论的人认为是脾寒于是补脾,然而温补就会危险,峻补就会丧身。伤寒热病好了以后,如果用温辛的药剂来补,热就会重新发作,重者会无救身亡。流血,血止以后,如果温补,血复发热,则会小便不利,或者变成水肿。患霍乱吐泻,本是风湿热三者一起造成的,温补则身危,峻补则人死。小儿疮疱痊愈之后,用温补,必定发生痈肿焮痛。妇女大产以后,心火未降,肾水未升,若用黑神散来补,轻者危险,重者死亡。老人眼睛失明、耳朵失聪,肾水衰弱心火旺盛,如果峻补,则肾水更枯,心火更盛。老人肾虚,腰脊疼痛,肾恶燥,腰是肾居处之府,峻补则肾更虚。老人肾虚无力,夜多小便。肾主宰脚,肾水虚而心火不下,所以脚软;心火上行侵入肺而不入膀胱,所以夜里多小便。如果峻补,心火就会越往上行,膀胱就更寒了。老人喘气咳嗽,虚火侵肺,如果温补则会加重病情,峻补则有生命危险。停止喝酒的人不能补,补就会使痞闷反增。脚沉重的人不可补,补则会使胫膝反变得沉重。男子在二十左右但精液不足,女子在二十左右但月经不流,都是二阳病(精少血衰。——译注)。此时医家如果不加明辨,就会当做积冷极惫来治,用温平药物来滋补。积温尚且能生热,而何况用燔针灸脐中、艾火灸手足脘骨。《内经》中本来并没有痨症,如此施治也会成为痨病。如果病人烦渴、咳嗽涎痰、肌疲、时冷时热、寝汗不止、日高颜赤,人们都把它当做传干痨(传尸痨),不知道本来没有这种病,是医家乱治造成的。二阳就是阳明胃经,如果心受二阳则血不周流,脾受二阳则味不消化,所以男子少精、女子不来月经,都由于房室过多,因此双双获得快感也就达不到。只有洞知涌泄之法的人,才能治疗此病。又如阳春三月,风伤害了营,营为血,所以血之阴伤风;热伤害了卫,卫为气,所以气之阳受伤。病初发之后,多与伤寒相似,头痛身热,口干潮热,几天不大小便。张仲景所说的:“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目不欲开者”就是这样。如果用寒药来医治,就会损伤脏气;如果用温药来滋补,火就会反助风热,身体发黄发斑,温毒热更加严重。体表感受风温厉害的,如果眼睛直视、潮热、谵语、寻夜撮空、惊惕而死,就是温补的罪过。

《内经》虽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但气属阳,苍天以五气来滋养人;血属阴,大地用五味来滋养人。切戒有所偏重,也就不会以温为热了。又若经书中说:“损者补之,劳者温之。”这里的温是温存的温,怎能把温当做热呢?还有如果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是权衡母子使二者得以平和。又怎么在燔针壮火,炼石烧砒、硫、姜、乌、附之后,才称之为滋补!所谓补上要缓,补下要急,又哪里用得着用上述药物来急补呢?药物自有酸、苦、甘、辛、咸、淡、寒、凉、温、热、平,相互之间如君臣佐使制约。所谓平补,使阴阳两者平定就是平补。无奈时下的人往往恶寒喜温,甘心承受酷烈之毒,虽死而不悔,真是可悲可叹啊!

我用补法却不是这样,攻下过盛之气,不胜之气就自平了。治病之道,损有余,于是就可以补不足。我曾经说过探吐自会出汗,取下自会滋补,难道不是这样吗?我用补法,务必要看可以滋补的病人,然后滋补他。先前维扬府判赵显之,病后虚弱,便泻褐色,这是洞泄寒中病,一闻到大黄气味就会注泄。我给他诊脉,两手脉象沉而软,于是就艾灸分水穴百来次,再服桂苓甘露散、胃风汤、白术丸等药,不到几个月就好了。又有息城酒监赵进道,腰部疼痛,一年多也不见好转。他两手脉象沉实有力,就用通经散下五七行,再以杜仲去粗皮,炒断丝,研成细末,每次服三钱;用猪腰子一枚,薄批成五七片,先用椒盐腌去腥水,把药放在里面,用荷叶包好,外面再用几层湿纸封住,用文武火烧熟,临睡前细嚼,用温酒送下;每天早上,用山药丸一服,数天就好了。相台临酒岳成之,病虚滑泄,日夜不止,肠鸣,叫口生疮,俗称心劳口疮,三年未愈。我用长流水,同姜、枣煎五苓散五七钱,让他空腹服下,以治其下;再以宣黄连与白茯苓去皮,各用等分研成细末,用面糊做成丸子,饭后用温水送服三五十丸,以治其上。百天就痊愈了。汝南节度使完颜宝,患脏毒病,下血不血,发渴,时寒时热,已达六年,日渐消瘦软弱无力,面黄如染。我诊他两手脉沉,身体冰凉,《内经》中说身体寒说明荣气在,可以治。于是我先用七宣丸下五七行,再用黄连解毒酒,加当归、赤芍药,与地榆散煎服。一月就好了。像这几个病症,我虽然用补,未尝不是药攻在先。为什么呢?病邪未除不可言补,此时的补就是帮助病邪。所以病除以后,莫如用五谷滋养,五果护助,五畜补血,五菜补实,所吃的与五脏相宜,不偏食就行了。是药都有毒,并非只有大毒小毒方称之为毒,即便是甘草、苦参,也不能不说有毒,久服必然有所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君子贵在流通不贵凝滞,贵在和平不贵强盛。卢氏说:“强中生百病。”这是至理啊!人只要自恃力强,房劳之病就要发作,哪里是在注重滋补啊!太宗宪宗真性聪慧,仍陷于流俗之弊,被方士燥药所误;韩昌黎真元衰微尚且死于小便不通、水肿;有服用丹药而与几个妻妾交合而死于暴脱的;有服草乌头、如圣丸而死于须疮的;有服钟乳石、硫磺,小便不通的;有习气求子而死于精血的;有嗜酒而死于发狂见鬼的;有好茶而成茶癖的。于是知道各种药都不可久服,只可用来攻伐病邪,病邪一去就应停服。监察陈威卿,患咳嗽病,服了几年钟乳粉,后来呕血身亡。唉!以后谈补的人,还有可能遇到这种事。

〔宋〕张从正:《儒门事亲》

对症下补身体不足的,用气来温煦它。温存滋养,使气自己充实,而不是用温药来峻补。精不足的,用五味来滋补,五味是天地自然的五味,而不是浓厚的饮食的五味。如今的人无病贪补而致病的有,有病贪补却不对症用药反增痰火的也有,此时贪补不仅不能够却病延年,也不是养心养性的正道。况且少年人欲火正旺,更应当戒补;中年以后,虽需要药饵扶助,也须量体下药,宁可缓治,也不可要求立竿见影,否则反会招致重病。一般说来,肾虚的,用琼玉膏、还元秋石丸、延年益寿不老丹;耳目虚的,用还元丹、四圣不老丹、松柏实丸;肾虚无火的,用何首乌却老乌须健阳丹;肾虚有火的,用八仙添寿丹;身体瘦弱的,用大造丸、紫河东丹;有血病的,用女贞丹、柏叶煎、柏脂丸、秤金丹;患风疾胃火的,用松脂丸、松梅丸;风疾无火的,用仙人饭;痰火溺涩的,用茯苓煎;气弱的,单用人参膏;血燥的,单用天门冬膏、地黄膏;脾虚的,用白术膏;脾肾都虚的,用加味苍术膏。这些都是养性延年之药,也必须依病选用。

《医学入门》

补虚重在扶胃气裴兆期说:“补虚最关键之处在于扶助胃气。胃气强旺则饮食能进,饮食能进则气血自生,滋补哪赶得上它呢?”如今那些不善于滋补的人,概用当归、熟地、人参、白术、甘草、黄芪一类药物,以为补虚的方法没有不是如此的,却不知这些品类,都是甜腻壅膈的东西,胃强的尚可以,胃弱的人服用它,不胀则泻,不泻则呕吐,更不能吃饭,病情不反而加剧的,从未有过。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11《虚损》

补剂不可滥用做学问的方法,必是由浅入深,从来未曾有过连浅显明了的知识也不知道,而专去探求深奥怪僻问题的。况且治病方法一旦错误,必定会损害身体危及生命,尤其不能不小心谨慎。所谓浅显明了的知识,如像伤风服防风、荆介;感寒服苏叶、葱头;咳嗽服苏子、杏仁;伤食服山楂、神曲;中暑服香薷、广藿;疟痰服柴胡汤,并酌情加减;痢疾服黄苓汤,并酌情加减;女人服用四物汤酌情加减;小儿服异功散,并酌情加减。这些都是历代圣贤相传的定法,历经千古也不会更改的。至于危险疑难病症,就不是这类药剂所能治好的,必须博考群方,深明经络,正确指出病的名称,看看古人用哪种药方主治,再随着病情改变而加减用量。如今有人认为古圣人的医治方法鄙陋低下而不足道,但又指不出究竟是何病名,只用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话来概括,专用温补,以致外邪逐渐侵入内体,病人不得救治。其中有稍微谨慎小心的人,在病人起病时仍用切近的药物,一二服没有立即见效,马上转为改用温补。不想想病中之人,病愈必定有较慢的,不可因为没有速效就立即改换药方。况且所服的药方,或许还没有尽善,不考虑将前面药方中药量增减以及药物换撤妥当,而是改变疗法,又不肯先用清淡药剂,去探试一下病情,专用性猛力厚的药物,与先前的方法大相径庭,这样不久祸害就必然会到来,这总是胸中没有主见的缘故。应当想到人生病,不外有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外因,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些内因,这十三因,试问有哪一因是需要补的?大凡人的死不是老死,就是病死,无病而虚死的,千人中没有一人。况且疾病一旦除去,就是内虚的也能活命;病留体内,就是体强的也会死去。果真元气将尽,就是把他身子浸在人参、附子之中,又有什么用呢?或许有人于是就谬举《内经》中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来论证。气虚固然该补,所集聚的邪气就不应祛除吗?邪气一经滋补,就停留体内永不复出,重的即死,轻的就会迁延变病;或许有幸而病愈的,是因为病轻且元气渐渐恢复,而不是药力的功效。我年轻时讯问病人,听说医家已经用了补药,就祝贺他,因为他的病已经好了,所以开始用补了。如今则是病情正当严重时,众人纷纷建议进补人参、附子、熟地,岂不可怕!刚开始时,医生先用虚脱吓人,然后再开出补药取悦人。在浙江是六味、八味汤,加人参、麦冬等药;江南则是理中汤,加附子、肉桂、熟地、鹿茸等药。于是人人听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认为我们不怕病死,只怕虚死,所以常常服食补药而导致身死,还悔恨补得不早,补得不重,并自恨服用人参无力,以致不救。医生虚假之言,病人及家属认为真是有先见之明,毫不怀疑也不后悔;若是病人服用其他药而致死,那么亲戚朋友就会群起咒骂医生重财轻命,死者也死不瞑目,医生的罪过,竟不能抹杀干净。所以病人向医生讲述病况,必定自说极虚,而旁人代述也都一同指出病人极虚,唯恐医生稍用攻削药剂,以致病重不起。或许有稍稍识病的医生,正要想对症下药,迫于这些危言,也战战兢兢,尽选至补之药,顺从他们的意愿,既可取悦,又可免谤,是形势造成这样的。这种风气的兴起,不过三十多年,到如今更加强烈,不知道要到哪时才能纠正过来?

〔清〕徐大椿:《慎疾刍言》

极亏不宜峻补如今听到晓岑先生主张峻补脾胃,我觉得好像不大适宜。凡是五脏极虚的人,都不能用峻补。你小时候脾脏也是极为亏虚的,后来用老米炒黄,熬成极浓稠的稀饭,吃了半年,就有了转机,你母亲应当还能记得。金陵城能不能买到老米?试着让福秀也吃一吃这个药方。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

人参人参性禀中和,不寒不燥,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够挽回垂死之人肺中元气而起死回生。人参的功效同天地并行不相违背,就像圣帝治世,抚育万民一样,参与协助人体的健康与成长,功劳与天地并立叫做“参”,人参的“参”的意义从这里得来,“参”的名字也是从这里确立的。

人参之所以能够补益人体,是因为它的药力能够补虚。果真是虚而短气,虚而泄泻,虚而惊恐,虚而倦怠,虚而自汗,虚而眩晕,虚而饱闷食滞等症,本当用人参填补;即便是虚而嗽血,虚而淋闭,虚而下血失血,以及虚而喘满、烦躁、口渴、便秘等病,又何尝不能当做虚症来治疗呢?

虚实二字,最应该好好辨析一下。果真是气衰火熄,那么人参即使与附子、肉桂一起服用也可;如果火旺气促,那么人参切忌与知母、黄柏同用。至于阴气稍虚,阳气更弱,阴气不能得到火的熏蒸的,就可用人参为君;阴气稍衰,阳气更弱,而火稍稍见盛的,就可用人参为佐。因阳有生阴的功能,没有阴益阳的道理。人参虽然号称能补阳助气,但也可以滋阴生血。所以古人补血用四物,而一定兼搭人参,道理实际上就是基于此。人参不像黄芪那样性禀纯阳,阴气绝少,而不能用于火盛血燥的人;沙参味甘淡性寒,专事泻肺,但滋补功力绝少;玄参苦咸寒滑,五色中色黑的归入肾,只能治疗肾经无根邪火上攻咽喉,而不能补中益气;葳蕤性甘平,虽能补中益气,然而金,明目开心,益智添精,护助元神,平定惊悸,解渴除烦,通畅经络,助生血脉,消食化痰,一切气虚血损的病症,都是必用的。但是人参性本温,积温也能成热,所以阴虚火旺,咳嗽喘逆的切忌。

人参以黄润紧实形状像人时最佳。使用时忌铁。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卷1《补剂·温中》

黄芪黄芪味甘性温,质地轻,肉白皮黄,能入肺补养肺气,入表充实卫气,是补气诸药中最有效的一种,所以称它为“芪”。姑且表一表黄芪的功效:“黄芪生用能固表,无汗时就能发汗,有汗时就能收汗。”这里明确指出体表充实病邪就可祛除,所以遇见无汗就能发汗;体表坚固气就不外泄,所以遇见大汗就能止汗。又表表它的功:“黄芪熟用能生肌生肉,排脓内托。”是指它使气充足,血肉都得以生成,毒散化成脓,而成为疮疡的圣药。至于痘疮不起,阳虚无热,书中说用黄芪最适宜,都是取黄芪质轻达表,专事实卫的功能,五色中黄色归于脾,白色归入肺,于是能升气达到体表。又说黄芪补肾功力,能治崩带淋浊,是取它补中升气的功能,肾脏受到荫护,而崩带淋浊就自行停止。然而黄芪与人参比较,人参气味甘平,阳中有阴,黄芪禀性纯阳,阴气绝少。因此一个适用于中虚,如泄泻、痞满、倦怠可消除;一个更适用于表虚,可以治疗自汗亡阳,溃疡不起。而且一个适用于水亏而气不得宣发,一个更适用于火衰而气不得上达造成身体异常。书上说黄芪畏防风,遇防风功力更大,就是说防风能帮助黄芪达表,相畏更能相互借重,所以结果如此。假若是阳盛阴虚,上焦极热,下焦虚寒,肝气不和,肺脉洪大的,都一并不能使用。

出自山西黎城,粗大而肥润,如箭一样平直的黄芪是佳品。瘦小色黑,坚硬不软的黄芪,服了令人胸满,茯苓可作引药。败龟甲、白藓皮;畏五灵脂、防风。与藜芦药性相反。血亏虚肺火燥的,捶扁黄芪蜜炙;发表应当生用;气亏虚肺冷寒,应加酒炒;肾虚气弱,应用盐汤蒸润。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卷1《补剂》

黄精黄精,书中极尽称赞,说它气平味甘,用来治病可以补中益五脏,培补脾胃,滋润心肺,充实精髓,护助筋骨,祛除风湿,驱三虫。而且黄精得到坤土的精粹,久服而人不饿,这说法非常正确。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卷1《补剂》

服黄精法将黄精根茎多少不限,锉细,用流水去掉它的苦汁,经过九蒸九晒就可食用。或者阴干以后捣成细末,每天用水调服,多少不限。忌吃梅实。不间断地服食黄精,一年以内老年人变得年轻。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五味子汤五六月应当经常服食五味子汤,用以补益肺金的气,在上可滋润源,在下可补益肾。方法是:将一大合五味子,用木臼捣细放入磁瓶中,注入百沸汤,再加少量蜂蜜,然后封住瓶口放在火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汤成以后,就可任意饮用。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352

服白术法康斋弟在壬申年冬天遇到绍城老中医俞宝山先生,俞先生讲:“不久前我一位在天台的老朋友来访,他已经年满一百一十七岁了,他之所以得此高寿,是久服白术的功劳。问他服法,即是将鲜白术四十斤切成片,加冰糖四斤,放入瓦罐中煮干然后暴晒,经过九蒸九晒,可得白术片约八斤。每天嚼食数片,以保证一年的需求。他已服用了六十多年了,他的儿子八十多岁,也服白术,身体非常健壮。”考察《神农本草经》有“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的话,证明俞先生不是在作无稽之谈。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9《长寿术》

服菟丝法取菟丝子一斗,酒一斗,将菟丝子用酒浸过,晒干,再浸,再晒干,直到酒完为止。捣碎过筛,每次用酒送服二钱,每天服两次。此药能治疗腰膝去风,还能明目,久服使人脸色光泽红润,年老变得年轻,服上十天以上胃口定会大开。

〔晋〕葛洪:《抱朴子》

体中多有不快,也是血气不定,调护失时的缘故。我二十四五岁时,正好患有此病,因此服食菟丝,于是胃口大开而且很能耐劳。择干净菟丝子焙干,秤九两准,用上好的法酒一升,不能用煮酒,大约浸上三天。然后在正午的时候翻晒,并时时翻动,让酒沥尽,薄摊晒干后用瓷器贮好。每天空腹时舀一匙,用温酒吞下。久服不会令人上气滞塞。服三两月后,吃饭胃口奇佳;半年后,身体长胖。如觉气塞,就少服一点麻仁丸就行了。往年,我曾将这个方法传与李大夫,他照方服食从未间断过。去年他出任秘书少监,与同省官员一起饮食一起操劳,就像少年人一样,那时他已经有七十五岁了。

〔明〕焦竑:《焦氏笔乘》卷5

服天门冬法孙真人的《枕中记》中讲:八九月份采集天门冬根,晒干,研制成末,每次服方寸大小一匙,每天三次。又一种说法是:一天可服十次,无论山中逸士,还是尘世凡人,久服天门冬可补中益气,治疗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半身不遂,风湿麻木,冷痹恶疮以及痈疽癞疾,鼻梁败烂,服了以后皮脱虫出。天门冬酿酒服用,可消除积聚的症病、风痰癫狂、三虫伏尸,消除湿痹、轻身益气,使人百日不感觉饥饿,延年耐老。酿酒初服时味道微酸,久贮味道香美,其余的酒都赶不上它。服天门冬忌鲤鱼。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352

石菖蒲孙公贬至汀州,获得了服食石菖蒲的方法。武平县官时常为他收采,孙公说服用了几天,已觉得转侧非常轻便,相信那是奇药。我说:“《本草》上记载有石菖蒲,说它久服轻身,还有一个名字叫菖阳。”韩愈所说“訾医师以菖阳引年,欲进其豨苓”在我看来,《本草》中所说的菖阳,韩愈所说的延年,都是指如今的石菖蒲。它生长在石碛上,经过严寒酷暑和冰霜烈日洗礼,众多花草都已枯萎,它仍然茂盛青翠,所以服了能返老还童。如果是生在潮湿的地面,石菖蒲到了夏天就会根虚,到了秋天就会叶萎,和蒲柳一样,怎能相比呢!孙公点头称是。

〔宋〕刘延世:《孙公谈圃》

服蒺藜法在七八月蒺藜子成熟的时候,收取一石蒺藜子,晒干,舂去刺,捣成细末。每次用刚取出的井水调服二钱,一日服三次,不能中断。可以不感到饥饿并能延年,服用一年以后,冬天不觉寒冷,夏天不觉炎热;两年以后,年老的变得年轻,头发白的会变黑,牙齿落的会再次长出新牙;服食三年,能身轻长寿。

《神仙秘旨》

服茯苓法茯苓本来就是神仙上药,但其中有赤色筋脉,如果不能除去,久服对人眼不利,或可能使眼睛变小。应当削去表皮,切成方寸大小的块状放在银石器中,注入清水煮至酥软,解散以后放入细布袋中,用冷水揉挤,就像制作葛粉一样,水澄后取出粉,而筋脉就留在布袋中,弃之不用。将粉与蜂蜜调和,加水调成香饼状,蒸过再吃,效果更佳。取纯黑的芝麻,九蒸九晒,入水研烂,滤取白汁放入银石器中煎熬。如果作杏酪汤,再加入杏子,去掉皮核,将研烂的枣肉和茯苓粉一起调和,吃起来更有奇效。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73

吴兴莫陈先生著《月河所闻》一书。记载,驸马师约四十九岁,须发都变白了,医生让他服食茯苓,每天二两,用来代替晚饭。方法是:咀细茯苓,用蜜水和酒浸一遍,放在小甑子里微蒸使茯苓润泽。吃的时候用茶匙挑服,并用少量汤送下,每次用汤不超过半盏。他服用了两年,身体极为健康强壮,酒量也很好。杨次公服了二十年,每天服食一弹丸大小。茯苓以华山产的为上品,其次是东山产的。

〔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

服槐实法在十月第一个巳日,摘取槐子去掉表皮,纳入新瓶中,封口二十七天。第一次服食一粒,第二次服二粒,每天加一粒,直至第十天。然后又从一粒吃起,周而复始,可使人深夜读书而不疲倦,延年益寿,增长气力,效果特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5

黄连指挥使姚欢八十多岁了,须发不白,他自言在六十岁时患了癣疥,头顶一周发肿,有人教他服黄连,于是病就好了。长期服用,所以须发不白。方法是:将去须的黄连用酒浸一夜,焙干后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中午临睡时用酒吞服二十粒。

〔宋〕苏轼:《东坡全集》

麻子《养生要集》中说:麻子味甘无毒,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久服使人肥健不老。麻子连壳叫麻蠨,它的花叫麻勃。

〔清〕张英等:《渊鉴类函》卷395

服麋角法彭祖说:要使男子强壮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容貌不衰,莫过于吃麋角。将麋角括成细末,每十两加生附子一枚。每次服一寸匙,一日服三次,非常有效。

〔明〕王蔡传:《修真秘要·房中补益》

容颜不老方生姜一斤,大枣半斤,白盐二两,甘草三两,丁香半两,沉香半两,茴香四两,一起捣碎,即可煎服,也可点服。每天早上饮一杯,容颜不老。

〔宋〕沈括:《苏沈良方》

(注:本药方温肾益脾,滋养形体,悦泽容颜。中老年人肾脾阳虚、体寒喜暖、腰膝疼痛、精力减退等适合服用,但有内热就应忌服。)

延生药延生药能强固真气使人不老,如能经常服用,药力所到,气血自旺,阴阳必兴。只恐怕一时自恃药力不神,不能禁忌,交感精泄,损耗真气,切记应当禁忌。如果能把持固守则能保长寿。治一切虚冷,祛除百病、生精神、强志意、利耳目、轻身延年。用黄精阴干研成末,每天用净水调服,不拘多少,一年以后可变老为少。

另一药方:芡实三合,煮熟后去掉外壳,研成膏状,加入粳米一合,煮成稀粥空腹吃下。如能经常服用,很益精气。

还有一药方:苍术、枸杞子、桑椹各四两,研成末,白蜜四两。四味总共一斤,调和成稀糊,放入瓷盆中,用纸封严。晒露四十九天,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酒送服二三十粒。吃了人可以不老,以前咸阳一老妇人得此药方,按药方所说服食,到三百岁时还很健康。

〔明〕朱权:《寿城神方》

不怕冷的药方天门冬、茯苓等分研成末,用酒送服二钱,一日两次,即使腊月衣服单薄,也会汗流浃背。

〔清〕万后贤:《贮香小品》卷8

神仙不老丸人参二两,去芦头,焙干薄切成片;川牛膝一两半,焙干,酒浸一宿;川巴戟二两,焙干切细,酒浸一宿;川当归二两,去芦头,焙干切细,酒浸一宿;杜仲一两半,去粗皮;生熟地黄各一两,焙干,酒浸一宿,漉出,竹刀切细再焙干,忌铁器;菟丝子二两;柏子仁一两;石菖蒲一两,米泔浸泡一宿,焙干切细;枸杞子一两;地骨皮一两。这十二味药,都是选取精贵的药品,应如法炮制,不能日晒,只能用慢火焙。只待八分干时,让风略略吹拂,让冷热相激,便十分干燥了。磨细,炼白蜜,在日干为火的日子搅和作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分早晨空腹、中午、晚上临睡时三次服用,每次服七十粒,盐酒或盐汤送服都可。忌吃葱白、薤白、莱菔、豆粉及藕、各种血。因药凭借血的帮助反能伤血,各种血都能解药力。如果误吃了三白,也没有其他反应,只是使人须发返白。

〔明〕解缙等:《永乐大典》卷11620

何首乌丸此药能补暖腑脏,祛逐风冷,利腰膝,强筋骨,黑须发,驻颜容。

何首乌三斤,用铜刀或竹刀切成棋子大小,用木杵臼捣碎;牛膝一斤,去苗,锉细;黑豆一斗,弄净,淘洗后晒干。在甑底薄铺一层黑豆,然后薄铺一层首乌,然后是牛膝。如此层层薄铺,直到豆药都尽为止。将甑放在锅里蒸,豆熟即可。然后去掉黑豆,取出药物晒干,换上黑豆再蒸。如此三遍,去豆取药,晒干研末,和上蒸枣肉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饭前服三十丸,温酒送服。忌吃萝卜、葱、蒜。本药性温无毒,久服能轻身延年。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5

(注:本方重在滋养肝肾精血,对中老年人须发早白、阳萎、精血衰少、腰膝酸痛有效。)

菟丝子丸本药能医治肾气损虚,五劳七伤,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发黑,唇干口燥,目昏耳鸣,心惊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酸膝软,小便滑数,房事不举,股内湿痒,尿路涩痛,小便出血,时有滴沥,都可服用。久服填补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

菟丝子(洗净,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制、去皮)各一两;石斛(去根)、熟干地黄、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续断、山茱萸、肉苁蓉(酒浸,切焙)、防风(去苗)、杜仲(去粗皮,炒)、补骨脂(去毛,酒炒)、荜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分;五味子、桑螵蛸(酒浸,炒)、川芎、覆盆子(去枝、叶、萼)各半两(另有一方中石龙芮、泽泻、肉苁蓉不用,由三分龙齿,半两远志代替)。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酒煮成糊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二十丸,用温酒或盐汤空腹送下。如果脚膝无力,晚饭前再用木瓜汤送服一次。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5

(注:本方适用阴阳两虚的人服用,阴虚火旺的忌服。)

人参固本丸人的心脏贮藏血液,肾脏贮藏精液,精血充实,那么人就须发不白,容貌不衰,延年益寿。滋补药剂,不外乎是生熟地黄两味。人们只知道服食两地黄,却不知道服两门冬作为引子。因生地黄能生心血,用麦门冬引向心脏;熟地黄能补益肾精,用天门冬将它引到肾脏;四味相互利用相互协助,但主要又以人参联通心气。

人参一两;天门冬去心,用姜汁浸一日,酒浸一日;麦门冬去心,酒浸二日;生干地黄、熟地黄各二两,酒浸。用石磨磨烂或者捣烂两麦冬、两地黄,再以杏仁汤化开,滤净残渣,像澄小粉一样,撤去上面的水,取出药粉晒干,再加入人参末,用炼蜜调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取用五七十粒,温酒盐汤任一种送服即可。忌吃萝卜、葱蒜。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引《必用方》

(注:本方适于老年精气不足、心肾两亏、身体消瘦、须发早白,以及男女精亏不育。阳虚胃弱的人慎用。)

延年益寿不老丹此药能大补元气,增强生育能力。服用一月,自我感觉异常,功效不可言尽。鲜何首乌一斤,用竹刀刮去皮,干硬的用米泔水泡软再刮,切片,将酒芝麻、羊肉一斤放入砂锅内,注入水,将首乌悬于水中,盖好蒸煮,取出晒干,然后用酒拌过蒸晒干,再用黑豆三合注水蒸煮首乌,取出晒干。生地黄、熟地黄酒浸焙干,茯苓酒浸晒干,地骨皮童便浸后晒干,以上四味各取三两,都忌铁器。人参五钱、天门冬、麦门冬用米泔水浸过,去心,各取一两。制法是:研制成末,取乳汁六两,白蜜十两,在同一容器中熬炼,加入药末制成药膏,贮藏在瓷器中,不能泻气。不拘时候,挑出一二匙,沸水点服。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354

(注:本方适于精血亏虚者。)

益气固精丸此药有补血、黑发、延寿的奇效。破故纸二两酒浸(春天三日、夏天一日、秋天二日、冬天五日。——译注),焙干研末;金银花二两;天麻子、芡实各半两。都研成细末,用蜜调制成药丸,梧桐子大。每次服五十粒,盐水或温酒空腹送下。

〔明〕邓笔峰:《笔峰杂兴方》

(注:本方能平肝息风,补肾益脾,中老年人脾肾两亏,兼有虚风上扰、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耳聋自鸣、须发早白者可服用。阳虚内寒忌用。)

回春乌龙丸这是秘方,服了体健身轻、耳聪目明、乌须黑发、齿落再生、阳事强壮、丹田如火、百病消除。

乌龙(即黑狗脊骨)一付,从头到尾全要,不能用水洗,用黄酒浸泡一宿,将硼砂五钱,与奶油酥油调和擦在骨上,火炙成黄色,称足二十四两。狗须是满一年的为佳,如果失去阳气的无效。一只狗脊骨不足,用两只狗的,务必称足分量;胡桃仁(去皮,炒黄)五钱;巴戟(酒浸,去骨)一两;石莲(去壳)一两;枣仁(炒)一两;远志(甘草水浸)酒炒一两;肉苁蓉(酒洗净,去鳞甲)三两;石斛(要金钗的)二两;桑寄生二两;大茴香一两(酒炒);补骨脂二两(酒炒);石菖蒲一两;芡实(炒)一两;莲须一两;鹿茸一对(炙酥)。研成细末,用黄酒打糊制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次空腹用酒送下。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加味安神丸主治安神益智,心虚血少,触事多惊以及健忘,失眠,服了神气自然充足。

当归(酒炒)二两;熟地黄二两;茯神一两五钱;远志肉一两(泡、去心);炒酸枣仁一两;炙黄芪二两;人参一两五钱;柏子仁一两五钱;上桂五钱;白芍药一两(炒);北五味五钱;小桔红一两;粉甘草五钱。加蜜调制成丸,每次服三钱,滚水送服。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斑龙丸白茯苓四两,补骨脂四两,鹿角胶八两,鹿角霜八两,菟丝子八两,柏子仁八两,熟地黄八两。将前面各种药研成细末,酒煮打糊,调和制丸,或者以鹿角胶加酒溶化调和药末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姜盐汤送服五十丸,常服延年益寿。

〔明〕虞抟:《医学正传》

(注:本方治中老年人阴阳皆虚、腰膝酸痛、精神衰减、容颜早衰,以及男性不育、滑精、早泄,因阴阳两亏的男性不育病者也可服用。脾胃弱的人忌服。)

松梅丸侯官林春泽太守癸未年十月去世,享年一百零四岁。相传林公服用松梅丸,所以有如此高寿。松梅丸制法是:取松脂用河水浸泡四十九天,先用文火后用武火煮,使它煮成如白饧一般,然后与乌梅、地黄调制成丸,服后大便常常秘结。林公晚年生果、井水从不离口,从来未曾泄泻过。他人服用,火盛欲望,多得怪病。原来林公禀赋不同,与饮食没有关系。

〔清〕周亮工:《闽小纪》卷上

萃仙丸康熙癸酉年十月三日,户部尚书山东王骘在皇帝面前禀奏公事。皇帝问道:“你多大岁数了?”王骘回答道:“我不敢隐瞒,今年我实有八十岁了。”皇帝问:“平常吃些什么药?”回答说:“以前陈调元送给我一个药方,名叫萃仙丸,不是奇草异味,但很能补人。陈调元服了,八十岁还生了一个儿子,活了九十六岁。我也服用很久了,因此有幸多享些年月,以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皇帝命令他呈上药方。第二天王骘恭敬地呈上药方,皇帝见他下跪起身轻便敏捷,看着左右的人说:“八十岁的人了,如此矍铄,真是有福有德的老人啊。”王骘出去以后,皇帝即下令太医院照方制药。那个药方是:白莲蕊(阴干)四两,川续断(酒炒)三两,韭子(微炒)三两,枸杞子四两,芡实四两(乳汁拌蒸),沙苑蒺藜(微炒)四两,菟丝饼二两,覆盆子(酒炒)二两,莲肉(拌乳汁蒸)三两,怀山药二两(乳汁拌蒸),赤何首乌四两(九蒸九晒),补骨脂三两(酒炒),核桃肉二两,龙骨三两水飞(制药方法:将药研细,用水漂去上面粗屑),金樱子三两(去毛),白茯苓二两(乳汁拌蒸),黄花鱼鳔三两(炒成珠),人参二钱。研末加炼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淡盐水送服。

〔清〕钮琇:《觚剩续编》卷4《物觚》

十全大补丸人参二钱五分,白术五钱(土炒),当归五钱,川芎五钱,白芍五钱,黄芪一两(蜜炙),茯苓一两,肉桂一两,熟地一两,甘草二钱五分。将上面十味药研成细末,水泛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一、二钱,白开水送服。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5

(注:本方主治男女体弱,腰膝无力,诸虚百损,精神疲倦,阴阳气血并补。)

漆叶青粘散樊阿向华佗求教可以服食又能补益人的药方,华佗把“漆叶青粘散”传授给他。制法是:漆叶屑一升,青粘屑十四两,均按此比例配制。华佗对他说,长期服用该散,可以除祛三虫,健康五脏,轻捷身体,头发不白。樊阿按照华佗所说服食药散,活到一百多岁。

〔晋〕陈寿:《三国志》卷29《华佗传》

北平太守八味散服食北平太守八味散三十天可使精神倍增,六十天气力增强,志意充足。青壮年禀赋虚弱,或者劳伤、早衰、健忘,服用效果很好。

天门冬六分,干地黄四分,桂心(去粗皮)一两,茯苓(去皮)一两,菖蒲、五味子、石韦、远志(去心)各三两。以上八味共研成末,饭后用酒或水任意调服。

〔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童壮门》

(注:本方适用于因劳思伤神、房劳伤肾、先天心肾两亏引起的未老先衰、精神倦怠、记忆力锐减以及早泄滑精等病。)

党参膏芾村身体非常强健,据他讲他不服其他药物,只是每年用二十几斤党参熬制成膏,并经常食用,日益壮盛,并劝我也常服该药。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

琼玉膏琼玉膏可以填精补精,调真养性,返老还童,补益百损,万神俱足,五脏盈溢,发白复黑,齿落再生,行走如飞。一天进服几次,终日不觉饥渴,功效多不可言。一剂药分成五份,可救治五个瘫痪的人;分成十份,可救活十个生肺结核的人。如果人在二十七岁开始服此药,可活到三百六十岁;如果在六十四岁开始服用,可活到五百年。

生地黄十六斤捣绞取汁,人参细末二十四两,白茯苓细末四十八两,白蜜炼去滓十斤。将上面各味药和匀装入磁缸中,用五层油纸,一层厚布紧封缸口,放在铜锅内水中,让其悬置,缸口高在水面。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如果锅里水减少了,就用热水添足。时间满后,取出,再用蜡纸紧封缸口,放入井中浸一昼夜。取出后,再放入先前汤中煮一昼夜,以便让水气蒸出,再取出。每次服用取一二匙,温酒调服,不饮酒,就用白水送下,一天吃二、三次。如果是在夏天,就将药放在阴凉处,或藏于冰中,或埋在地下,必须是听不到鸡鸣狗叫的幽净处。制作时自始至终忌铁器,服时忌吃葱、蒜、萝卜、醋酸等。

《医学入门》

(注:本方重在滋阴,适用于中老年人气阴两虚者,阳虚者忌用。)

延年益寿膏能黑发延年,填精补髓;阴虚阳弱无子嗣的,服到半年就能有子,效果神奇。

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黑豆拌蒸晒),赤白茯苓各一斤(人乳拌蒸晒),怀山药四两(姜汁拌炒),川牛膝(酒炒)八两,菟丝子八两(酒炒),甘枸杞八两,杜仲(去皮,姜汁炒)八两,补骨脂四两(黑芝麻拌炒,芝麻不用)。炼成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七十丸,盐水或酒送服。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加味枇杷膏枇杷叶五六十片,干叶鲜叶都可,如果不咳嗽就不用;大梨二个,须是脐深的,去掉皮和心,切碎;蜂蜜半杯,熬至滴水成珠,如果大便溏泻就不用;大枣八两,或者黑圆枣,或者徽枣均可;莲肉四两,不去皮。先将枇杷叶放入锅内,用河水多煎几滚,用绢滤取清汁,将枇杷叶弃之不用。然后将梨、枣、莲肉、蜜一同放入锅里铺平,注入枇杷清汁并稍稍高出,盖好锅盖,煎半枝线香的时间翻转药物,然后再煎半枝线香的时间。用瓷罐收好,随意温食。大枣应在煮熟时,趁热去皮。

此方专门治疗气血两虚、身体瘦弱、四肢酸软、精神倦怠、腰疼脊痛、饮食减少、一切不足虚弱之病症都能医治。

〔当代〕陈可冀主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注:本方系光绪帝专用补方,具有润肺健脾之功效,专门针对光绪肢体倦怠、腰膝酸软、咽痛干咳而制,与其他同名药方多有不同。)

八仙糕无病、久病、老来疾病、脾胃虚弱、精神疲倦等都可治疗。

人参六两,山药六两,莲肉六两,芡实六两,茯苓六两,糯米七升,早粳米七升,白糖二斤八两。将山药、人参、莲肉、芡实、茯苓五味研成细末,将粳米、糯米研成粉,混合均匀,加入白糖放入蜜汤中熬化,摊铺在蒸笼中蒸熟,烘干,切成条,用瓷器收贮。饥饿时用白开水泡几条吃下,舒脾宽胃,功效难以笔述。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遐龄万寿丹茯神、赤石脂、川椒(微炒出汗)各一两,朱砂(水飞)一两,乳香(与灯心同研)一两。用鸡蛋两个,去掉清黄,将朱砂、乳香各装入一蛋中,用纸外糊七层,装入青绢口袋中,让青壮妇女怀在肚上,让它保持温暖。朱砂怀三十五天,乳香怀四十九天,再将茯神、赤石脂、川椒研成细末,和匀,用蒸枣肉和成绿豆大的丸子,每天空腹时用温酒吞服三十粒,或用人参汤送服。服一月后,加到四十粒。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注:本方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不足、心血亏少者。阴虚、内热者慎用。)

四圣不老丹将上好的透明松脂一斤四两,放入砂锅内,注进无灰酒,用桑柴火煮沸数次,用竹杖搅和至黏稠,停火,把松脂倒进装有清水的瓷器中凝结成块,又再用酒依法煮九遍,一天煮完,第二天再煮九遍,如此三天共煮二十七遍,松脂莹然如玉,尝起来不苦又不涩。将松脂研成细末,净用十二两。酒煮松脂时酒不能少,少了松脂容易干焦,煮干三分之二就可倒入水中。白茯苓去皮,作成细末,净用八两;家种味甘的黄菊花净八两,去掉梗蒂;柏子仁去壳,用纸裹好,捶打去油,净用八两。将前四味如法炼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七十二丸,早晨用好酒送服。

〔明〕万全:《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

(注:本方适宜用于中老年人心肾两亏、虚风内扰、阳事衰减、腰脚酸软、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者。脾胃虚弱者慎用。

延龄固本丹治疗各种虚损,中年阳事不举,五十未到须发早白。服到半月,阳事雄壮;服到一月,面色如童子;服到三月,白发返黑;长期服用,神气不衰,身体轻健。

菟丝子(酒制)、肉苁蓉(酒洗)各四两,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四味并用酒制)、山药、牛膝(酒洗)、杜仲(姜汁炒)、巴戟(酒浸去心)、枸杞子山茱萸肉(酒蒸)、人参、白茯苓、五味子、木香、柏子仁各二两,覆盆子、车前子、地骨皮各一两五钱,石菖蒲、川椒远志肉(甘草水浸,姜汁炒)、泽泻各一两。共研成细末,用酒煮成稀面糊,和制成如梧桐子大的丸,空腹温酒送服八十丸。女性加当归、赤石脂各一两。忌吃萝卜、葱、蒜、牛肉、醋酸物、饴糖、羊肉等。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

(注:本方适宜于中老年人精、神、气、血都衰者,须发早白、身体消瘦、精力不振、阳萎、四肢无力等病症也可治疗。阴虚火盛、阳热素盛以及脾胃不强的人慎用。)

常春至宝丹服这味丹药能健脾开胃,进食止泻,强筋壮骨,填精补髓,活血助阳,润泽肌肤,调和五脏,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凡是人在六十岁以后,急需接助,救残护衰,服用此丹,到老也没有痿弱之症。

鹿角胶四两,牡蛎粉(炒成珠)、熟地黄八两,枸杞子四两(酒蒸),当归四两(酒蒸),补骨脂四两,牛膝四两(酒洗),巨胜子四两(炒),巴戟四两(酒浸),肉苁蓉(酒洗,去鳞甲)六两,杜仲(姜汁炒去丝)四两,鸡蛋壳七个(炙黄,研末),鳖头五两(蜜酥炙),黑驴肾一条(切片,酒煨,杵烂),锁阳四两(酥炙),黄狗肾(酒煨,杵烂)三条,人参适量,鸽子蛋三十六个(煮熟入药)。将各味药磨成细末,把两肾、鸽蛋捣烂,拌入药中拌匀,用石臼杵千余下,制成梧桐子大蜜丸。每次服三钱。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不老丹能补脾益肾,服后到了七十岁也没有白发。

茅山苍术,刮净米泔水浸,切成四斤,一斤用酒浸焙,一斤醋浸焙,一斤用盐四两炒,一斤用川椒四两炒;赤白何首乌各两斤,油浸,用竹刀刮净切片,用黑豆、红枣各五升一同蒸至豆烂,取出晒干;地骨皮去骨一斤。将上述各味全取净末,用桑椹汁和成剂,铺在盆内,桑椹汁高出三指,经过日晒夜露,取日月精华等到干了以后用石臼捣成末,炼蜜制成如梧桐子大的丸,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一百粒。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引《元戎

补阳固蒂长生延寿丹扁鹊用以下二十味药物,沉浮升降,君臣佐使,以治疗劳累咳嗽的疾病,无不痊愈。不仅仅是劳疾,一年四季只要灸上一次,就能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以及久咳、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萎、下元极虚、精神失常、痰膈等病,还有女性赤白带下、久不生育、子宫极冷,凡是用此药灸过,就会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人参、附子、胡椒各七钱,夜明砂、五灵脂、没药、虎骨、蛇骨、龙骨、白附子、朱砂、麝香各五钱,青盐、茴香各四钱,丁香、雄黄、乳香、木香各三钱。将上述二十味药研制成末,另外用白面作成细条,圈在肚脐之上。把药末分成三等份,取出其中一份。先将五分麝香末放入脐孔中,再将取出的那份药放入面圈内,按紧,中间插几个小孔,上面盖一片槐皮。用艾火灸,不时更换槐皮,使热气强盛,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一身热透,病人必倦沉如醉,灸到五六十壮,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一身大汗,如此则骨髓中风寒暑湿、五劳七伤都可祛除。如果大汗不出,那么表明病未除去,三五天后再灸一次,直到汗出为止。初学者必须小心,灸至一百二十壮时,疾病必愈。灸时要提防风寒,戒吃生冷油腻,保养一月以后,精神更加健旺。女性灸肚脐,用韶脑一钱替换麝香。

《医学入门》

却老乌须健阳丹赤茯苓牛乳拌,白茯苓人乳拌各浸一晚晒干,白首乌用竹刀去皮并打碎,赤首乌制法与白首乌相同,前四味药各一斤;牛膝半斤同何首乌用黑豆五升在砂锅内蒸三次,然后经过枸杞酒浸洗晒干,再用当归酒浸一夜;茯神、菟丝子各半斤用酒浸三天并晒干;补骨脂五两炒黄。

上述共九味药,都不能犯铁器,分别研制成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天服三丸:早晨一丸,空心酒送服;午后一丸,姜汤送服;临睡一丸,盐汤送服。初服三天,小便杂色,是去五脏杂病。十四天后唇红生津,再不起夜;二十八天后身体轻健,两乳红润;到一月后,鼻头辛酸,这是诸风百病祛除的表现。四十九天后,目视光明,两手火热,精通,白发返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丹田如火,行走如飞,气力成倍增加。彭用光以炼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丸,每空心酒服五十丸。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351

接命丹滋养丹田,护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却病延年。大附子一枚切作八片,甘草、甘遂各二两捶碎,将前三味药全部用布包好,用二斤烧酒共浸半天,再用文武火煮至酒干;取起附子,去掉甘草、甘遂,加入麝香三分,捶千余下,分别制成二丸,阴干;把一丸放入脐中,每七天一换,剩下的另一丸放进黑铅盒内养存。

《医学入门》

延寿丹何首乌七十二两,莶草十六两,菟丝子十六两,杜仲八两,牛膝八两,女贞子八两,霜桑叶八两,忍冬藤四两,生地四两,桑椹膏一斤,黑芝麻膏一斤,金樱子膏一斤,旱莲草膏一斤,酌量加入炼熟白蜜,捣制成丸。

〔清〕陆懋修:《世补斋医书》卷8《老年治法》

长春益寿丹光绪六年二月初五日,有人呈进长春益寿丹方。

天门冬(去心)、麦冬(去心)、大熟地黄(不见铁)、山药,牛膝,大生地黄(不见铁)、杜仲、山萸、云苓、人参、木香、柏子仁(去油)、五味子、巴戟,以上各二两;川椒(炒),泽泻、石菖蒲、远志各一两,菟丝子、肉苁蓉各四两;枸杞子、覆盆子、地骨皮各一两五钱。以上全研成极细的粉末,加炼蜜制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初次服五十丸,一月后加到六十丸,百天后可服八十丸,每天早晨空腹用淡盐汤送下。

〔当代〕陈可冀主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注:本方有壮筋骨、补阴阳、补心肾脾胃的功效。可治腰酸膝痛、精神疲倦、气力不足。女性服用可暖子宫、泽颜色。)

五芝地仙金髓丹此药能益气生津,调中进食,生养脑气,疏通目系,所以能上清头目而且消退虚热,服用百天后,五脏充实,肌肤润泽。制作此药,适宜在旺相日,或甲子日。

人参二两,生于术二两,云苓三两,甘菊二两,枸杞二两,大生地黄六两,麦门冬三两,陈皮二两,葛根二两,蔓荆子二两,神曲三两。一同研成细末,制成如绿豆大的蜜丸,每次服用三钱,白开水送服。

〔当代〕陈可冀主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注:本药可滋养心肝脾肺肾五脏,久服可以延寿。)

避暑丹雌黄(研,水飞),白石脂(水飞),丹砂(研细,黄泥裹烧如粉),磁石(水飞去赤)。每味药各用一等分,用人乳和白松香制成丸,如小豆大小。空腹时用白汤送服四丸,服至三两左右,夏季暑气也不能侵入。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避寒丹雄黄、赤石脂(粘香者佳)、干姜。以上每味等分,炼制成末,用蜜同白松香末制成药丸,如梧桐子大小。用酒送服四丸,服至十丸为止,可以不穿衣服,赤身入水。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卷8

须问汤生姜半两(干用),枣一升(干用去核),白盐三两(炒黄),甘草二两(炙,去皮),丁香、木香各半钱,陈皮酌量(去白)。将上述各味药一齐捣碎,煎服也行,点服也行,红白容颜直到老。

〔明〕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巳集《诸品汤》

水芝汤通心气,益精髓。

干莲米一斤,带皮炒,极燥,捣罗为细末;粉草一两,微炒。将前所述药物全制成细末。每二钱加入少许盐,用沸汤点服。

捣罗莲米,待到黑皮如铁时就不能再捣并抛去它。世人用莲米,去掉黑皮、涩皮连同心,大为不便。黑皮坚固元气,而涩皮固精,很多人先前并不知道。此汤在夜坐过于饥饿,力气疲乏,又不想吃饭时,就饮一盏,很能补虚助气。

〔明〕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巳集《诸品汤》

麦门冬煎麦门冬煎,能补中益气,和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新麦门冬根,去心,捣熟绞出汁水,和入白蜜,放在银器中用重汤(隔汤,即是将盛药的器皿放在锅或大盆的滚汤中,以免药气散气过快。——译注)煮,并不停搅动,等到像饴一样就做成了。每天用温酒化服。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352

苏合香酒王文正作太尉时,气虚多病。有一次,宋真宗当面赏赐他药酒一瓶,让他空腹喝下,说可以活气血,避外邪。王文正喝下了它,觉得非常安健,于是拜谢真宗。真宗说:“这是苏合香酒。每一斗酒,加入一两苏合香丸同煮就能制成。这酒很能调理五脏,祛除腹中各种疾病。每天冒寒早起,就可喝上一杯。”于是真宗就赐给近臣每人数盒,从此臣子百姓都竟相效仿,苏合香丸盛行一时。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9

固本酒这种酒治劳补虚,益寿延年,乌须发,美容颜。

干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全部去心;白茯苓、人参各一两。锉制,用瓷缸盛好酒十壶,浸药三天,再用文武火煮一二时辰,以酒变成准。每次空心服三五杯。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引《卫生方》

百岁酒我在甘肃的时候,遇到齐礼堂军门,他传授给我一药酒方,说可治聋明目,黑发驻颜。我服了一月,顿然觉得目力超过以前。那个酒方用蜜炙箭芪二两,当归一两二钱,茯神二两,党参一两,麦冬一两,茯苓一两,白术一两,熟地一两二钱,生地一两二钱,肉桂六钱,五味八钱,枣皮一两,川芎一两,龟胶一两,羌活八钱,防风一两,枸杞一两,广皮一两,共十八味,外加红枣二斤,冰糖二斤,泡高粱烧酒二十斤,煮一炷香的时间,或埋在土中七天更好,随量饮服。军门说:“它名叫周公百岁酒,药方来自于塞上,周翁自言服了此方四十年,年龄已超过百岁。他们家三代都服这酒,每代都没有七十岁以下的人。”我到粤西刊布此方,僚采族军民服了都说有效,于是取名为梁公酒。有一名医熟玩此方,很久才感慨地说:“水火既济,真是良方,它制胜全在羌活一味。这就是所说的小无不入,大无不通,不是神仙却知道神仙的手段,没人能达到如此境界。”从那以后,我一日三服,至今已有八年。不久我引病归田,侨居南浦,有患三年疟疾的,乞求此酒一小瓶喝下,前后共两人,都立见奇效。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7

千口一杯酒人参八钱,熟地黄五钱,枸杞子五钱,淫羊藿三钱,远志三钱,母丁香三钱,沉香一钱,沙苑蒺藜三钱,荔枝肉七个。以上用上好无灰酒二斤浸泡三天,封紧瓶口不可泄气,用重汤煮三炷香,取起,埋在土中一夜以出火气。每天喝一酒杯,慢慢地喝。每饮一口,舌上略略觉得有酒味便停止,再饮再停,喝的口数越多越好。一杯酒得饮上千口才完,所以称它为千口一杯酒。

此药性平和,功效极大,能生精养血,益气宁神,乌须明目,广嗣延年,能让痿阳立兴,通宵不倦,真正是长生之妙药,生子的奇方。

〔清〕年希尧:《集验良方》

(注:本方适用于中老年肝肾不足、气虚血亏、精力衰退者。凡阴虚肝旺以及青壮年禁用。)

(0)

相关推荐

  • ​生脉饮

    ​生脉饮 2015-10-22 08:41:10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浏览人数:7551 次 [中医药文化] 自古神农百草尝, 配伍审慎成良方. 炮制加工方入药, 辩证施治民安康. ...

  • 马龙伯老师妇科经验之点滴  名医真传京城

    马龙伯老师妇科经验之点滴 天津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王宝书 马龙伯老中医生前系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教授,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马老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和教学工作,学识渊 ...

  • 『中华养生宝典』第十卷 雅兴

    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于人有思维的大脑.古人认为人之所以能思维,是因为人有"心".其实古人的"心"与现代人所说的大脑是相通的.古人还认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养心, ...

  • 『中华养生宝典』第十二卷 按摩

    按摩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已很普及.它简便易行,一学就会,一做就见效,且不受时间.场所.器械.药材等条件的限制,最能坚持.而持之以恒正是养生学的基本要求. 按摩术还能把养生变成一种乐趣,它轻松愉快地起到防 ...

  • 『中华养生宝典』第十六卷 美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年男女,青春魅力是上天对我们最大的恩赐.谁不谨慎爱护呢?化妆美容对于女人来说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课程.但如果有人面部出现了雀斑.粉刺,或有人过早出现白发.脱发,或有人身带异味, ...

  • 『中华养生宝典』第四卷 形体与劳逸

    认识你自己,这是养生的前提.本卷将帮助你从头到脚,从表到里,从局部到整体,从形质到精神来认识你自己,你会从中获得古人总结出的人体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情志学说等等,从中获得每 ...

  • 『中华养生宝典』第一卷 总论

    作者:倪泰一 天地万物之中,人到底有多重要?<黄帝内经>中明确地提出了"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观点,老子则把人提到了与天地宇宙同大的地位.这些思想,指导着中国 ...

  • 『中华养生宝典』第二卷 养性

    由"性命"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性"与"命"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性"对于"命"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中 ...

  • 『中华养生宝典』第三卷 情志

    每个人都有情感.没有情感的人是木头人,禁锢情感的人是苦行僧,造作情感的人是伪君子,自然释放情感的才是正常人,"唯大英雄能本色",唯真情感是人生. 但是,情感往往也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

  • 『中华养生宝典』第七卷 生育

    优生优育,是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核心.本卷所提供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祖先历来高度重视这一门学问,积累了至少三千年以上的有关优生优育的思想与经验,形成了一 ...

  • 『中华养生宝典』第八卷 天人

    人体和自然界一样,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的,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黄帝内经>上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