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那么多,到底选择哪个?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厌氧、螺旋状、生长要求苛刻的一种细菌, 是当今所知可唯一在人类胃部生存的一种微生物。在胃中, 幽门螺旋杆菌生成的大量尿素酶可产生氨, 进而将胃内的生理环境改变, 导致胃部生长抑制, 胃泌素混乱, 降低胃黏膜疏水性, 产生氧自由基, 并破坏上皮细胞对炎性递质的释放等, 导致胃局部出现黏膜炎症, 引发胃酸的过度分泌, 将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进行破坏, 最终导致胃部或十二指肠出现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及炎症反应是决定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主要致病因素。
西药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抗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链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甲基红霉素、四环霉素、青霉素等。其中单一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为42%~54%, 是当今所知效用最强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则是耐药性较少、治疗效果较好的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的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在当今幽门螺旋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性逐渐下降的情况下, 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机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 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已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二线用药。此外, 在临床抗菌治疗中还需要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联合使用以保证治疗效果。
在临床用药治疗中, 单一使用甲硝唑、克拉霉素、铋盐等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可进行二联、三联、四联药物治疗。其中以PPI为中心再与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是当今主要的推荐治疗手段, 而使用泮托拉唑有更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对于四联疗法, 则主要是对一线治疗失败病患进行补救的治疗手段, 主要是铋剂、PPI再与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中药治疗
黄柏、黄连、黄芩、大黄、乌梅等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可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而紫花地丁、元胡、厚朴、高良姜、丹参、槟榔等均有一定的幽门螺旋杆菌抑制作用, 可作为辅药。同时可利用甘草、黄芪等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白术、仙鹤草等益胃健脾药物, 三七、百合、赤芍等提高免疫力药物以及陈皮、木香等抗溃疡药物等。
半夏泻心汤、二黄三七汤、溃疡散、愈疡汤、丹参饮、胃止痛汤等中药加减方均对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有显著效果。
中西结合
胶体次枸橼酸铋、痢特灵及清胃冲剂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单一中药及单一西药治疗;丽珠得乐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黄芩、蒲公英、黄连等八味中药组成的清幽门螺旋杆菌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88.6%) 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正确使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西药不良反应, 但不能任意盲目使用。
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有毒性酶、毒素以及其引发胃部黏膜炎症反应均对胃部黏膜造成伤害。在临床中主要使用抗生素联合铋剂或PPI的三联药物治疗, 但需避免滥用抗生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显著。但需对汤剂成分、药理进行进一步确定, 在临床中需谨慎使用。目前, 益生元及益生菌已是十分有希望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药剂, 需进一步在体外、体内及临床试验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