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金成为了国际硬通货?

为什么是黄金?

赛费迪安·阿莫斯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任何时候,只要有人选择一种商品作为价值存储的载体,他的行为都在常规的市场需求之外增加了这一商品的需求,造成该商品价格的上升。

举个例子,每年各种各样的工业用途上,铜的需求量加起来大约是2000万吨,其价格约为每吨5000美元,所以总的市场价值约合1000亿美元。让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一个亿万富翁准备用铜来存储他的100亿美元的财富。

当他的御用银行家四处奔走试图购买相当于全球年产量10%的铜时,将不可避免地引发铜价的上涨。乍看起来,这像是验证了亿万富翁的眼光:在他完成收购之前,他决定买入的资产就开始涨价了。

当然,亿万富翁自己的如意盘算则是,价格的上涨会吸引更多的人跟风买入铜,将铜作为价值存储载体,从而进一步推动铜价的升高。

然而,就算有更多的人如其所愿,加入货币化使用铜的行列,我们假想的着迷于铜的亿万富翁最终还是会陷入麻烦之中。价格的上涨使得不管对全世界的工人还是资本来说,铜都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同时,仅仅就矿井开采而言,地层之下的铜储量之多也是我们无法计量的。

所以,实际上,铜产量唯一的约束条件是有多少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其中。只要价格升高,就会一直有更多的铜被生产出来。

在满足我们的亿万富翁的货币投资需求之前,铜的价格和产量会一直上升,我们假设1000万吨铜被额外生产出来,而价格则上升到每吨10 000美元时,亿万富翁的100亿美元花完了,全部以铜的形式存储下来。

此后,从某一刻起,铜的货币需求必然平息下来,因为持续不断的大宗购买已经完成,而且有些铜的持有者会出售部分他们所持有的铜,购买其他物品,说到底,这是人们将铜作为货币购入的本意所在。

铜额外的货币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假如其他条件不变,铜市场应该退回到原来的供需水平,即年产2000万吨,每吨卖5000美元。但是,由于此时人们开始售卖他们之前积累的存量铜,会导致铜的价格显著低于这个价格。

我们的亿万富翁会在这个过程中遭受损失,鉴于正是他一开始的行为引发了铜价的上升,他大部分铜的购入价必然在每吨5000美元以上,但如今,他囤积的大部分铜的价格都在每吨5000美元以下。在铜价上升之后追涨买入的人会比这个亿万富翁承受更大的损失。

这个模型适用于所有如铜、锌、镍、黄铜、石油这些主要用于使用和消耗而不是存储的商品。在任何时候,这类商品的全球库存都与其新的年度产量大致相同。新供给不断地产生以供消耗之用。

倘若有人决定使用某一种这类的商品储存财富,该行为就是与其他将此商品用于工业生产的消费者竞争资源,在此行为导致的价格上升消化掉其全部投资之前,他的全部财富也只能买下该商品全球供给的一部分。

由于商品生产者的收入增加,他们可以扩大投入,增加产能,进而使价格重新下降,从而蒸发掉用这种商品储值的储蓄者的财富。整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财富从做出误判的储蓄者手中转移到他们购买的商品的生产者手中。

这正是对市场泡沫的一次完整剖析:需求增加引起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带来更多的需求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刺激产能和供给增加之后带来价格下跌,最终惩罚所有在惯常的市场价格上方购入的人。泡沫中的投资者被收割而泡沫资产的生产者受益。

对于铜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其他商品来说,这个循环几乎在所有的历史记录上颠扑不破,不断地惩罚错误地把这些商品当作货币使用的人,让他们的财富贬值,让他们逐渐归于贫困,最终,这些商品又回归了市场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是交易中介。

任何东西,若想成为良好的价值存储载体,都必须克服这个陷阱:当人们将其用作价值存储工具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它的增值,此时它的生产者一定要受到某种限制,不能大量增加供给进而带来价格下降。

选择以满足这一条件的资产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人,会随着该资产获得更多人的青睐,获得长期的回报,因为做出其他选择的人,最终要么改弦更张,向成功的先行者学习,要么财富受损。

在这个贯穿人类历史的长跑中,毫无疑问,最后的赢家是黄金。

由于两种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物理性质,黄金长久保持着货币角色:

第一,黄金极好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几乎不可能被销毁;

第二,黄金不可能通过其他材料合成,只能从矿石中提取,同时,金矿石在我们的星球极其稀少。

黄金的化学稳定性意味着,人类历史上开采出来的几乎所有黄金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被掌握在世界各地的人或机构手中。

人类通过珠宝、金币、金条等形式持续积累越来越多的黄金,这些黄金从不消融,从不生锈,从不损耗。

由于不可能通过其他化学方法合成,人们增加黄金供给的方式只能是从地层之下开采,这种昂贵、有毒、产出不确定的开采方式千年延续下来,开采难度越来越高,回报越来越少。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现在全世界的黄金存量是几千年黄金生产的总量,远远大于每年的新增产量。通过过去70年的较为可靠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黄金存量每年的增长率约为1.5%,从未超过2.0%(见图3-1)。

02

黄金和其他任何消费性商品都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理解这一点,让我们想象一下,价值存储载体的用途导致需求大增,引发价格跳涨和年产量翻倍,假如这种载体是任何一种消费性商品,加倍的产出都将使商品数量暴涨,随之而来的是价格崩溃,伤害持有者。

对黄金来说,就算价格跳涨带来黄金年产量翻倍,也无关紧要,总存量增长的比率不过是从1.5%增加到3%。如果年产量维持在翻倍的水平上,随着总存量的增长,每年的新产量相对于总存量也会越来越微不足道。金矿依然不可能开采出足够多的黄金来显著压低金价。

从这个角度上讲,只有白银接近黄金,历史上白银的年供给增长率为5%~10%,现代则上升到约20%。

这个数字高于黄金,原因有二:

其一,白银确实可以被腐蚀,也可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这意味着现有的白银总存量和年产量的比率不像黄金总存量和年产量的比率那样大;

其二,白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像黄金那样稀有,而且白银比较容易提纯。

黄金单位价值很高,事实上无法切割成过分微小的重量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白银有第二高的存量-增量比,同时单位重量白银代表的价值低于黄金,于是,几千年来,白银一直是小额交易使用的主要货币,与黄金形成互补的格局。

后来,国际通用的金本位制度流行后,人们开始使用以黄金背书的纸币,可以进行任何价值尺度的支付行为。

这一发展架空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随着不再被用于小额交易,白银很快失去了货币的角色,变成一种工业用金属,并且相对于黄金来说,价值大幅下降。

白银本来在货币序列内扮演着千年老二的角色,不料由于19世纪的技术进步,人们进行支付行为的时候不再需要移动金属本身了,如此一来,在货币竞争中第二名便成了失败出局的代名词。

这解释了之前发生的白银泡沫的破裂,以及为什么如果再次出现白银泡沫,结果必然还是破裂:一旦有大量资金流入,为白银谋求货币地位,那么对于白银生产者来说,大量增加白银供给,击溃银价并拿走囤积白银的人的财富,总是不难办到的事情。在所有的商品中,最广为人知的软通货陷阱的例子正是出自白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富有的亨特兄弟决定将白银重新货币化,他们开始大量买入白银,并因此带动了白银价格的上升。

他们认为,随着价格不断上升,会吸引更多的人买入白银,这会带来银价进一步持续上涨,这一切最终将引导人们接受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

然而,无论亨特兄弟买入多少白银,他们的财富都无法接住矿工和白银持有者在市场上持续的出货。白银价格最终崩溃了,亨特兄弟损失了大约10亿美元。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堂货币课,告诉了人们存量-增量比的重要性,告诉了人们为什么不是所有闪闪发亮的东西都是黄金(见图3-2)。

03

黄金这种稳定的低供给率,正是其货币地位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根本原因。

今天,为避免它们发行的纸币沦为空气,中央银行仍在继续持有大量的黄金,黄金的地位依然稳固。

官方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总和约为33 000吨,占地上黄金总量的1/6。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是供给量增加的百分数比上价格增加的百分数,黄金高的存量-增量比使它成为供给价格弹性最低的商品。

现在全世界人们持有的黄金是几千年来产量的积累,一个X%的价格上涨带来的黄金产量增加与现存的黄金总库存相比总是微不足道。

例如,2006年,黄金现货价格上涨36%,对任何其他商品来说,都可以预见接下来将会发生的是,产量显著增长,大量商品冲击市场并带来价格下降,而黄金,2006年的产量为2370吨,反而比2005年的产量低100吨,2007年的产量还会再减少10吨。

换个角度讲,2005年的黄金产量是存量的1.67%,2006年的产量是存量的1.58%,2007年的产量是存量的1.54%。即使价格上涨了36%,也没有带来市场上新黄金供给量的明显增加。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单一年度黄金产量增加最大的年份是1923年,当年增加了约15%,这一增加最终造成黄金总存量增加了约1.5%。即使黄金产量比这个数据再增加一倍,也不过是带来总存量3%~4%的增加。

迄今为止,黄金全球总存量年度增加最快的年份是1940年,增加了约2.6%,总存量的年度增长率从未超过这个数字,1942年之后更是从未超过2%。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冶金术的扩散,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开始将铜,然后是白银用作货币。这是因为在当时这两种金属较难生产,赋予了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的适销性。

黄金全球的吸引力使它传播得越来越远,并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贸易。

关于作者:赛费迪安·阿莫斯,区块链专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研究者,比特币经济学研究的开创者。

本文整理自《货币未来》,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