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系列第六十篇: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三月至公元1633年(崇祯六年)十一月为第一个阶段,农民起义军集中爆发于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和黄河以北的河南、河北一带。起义军从星星之火不断发展壮大,但整体上处于劣势,被明朝政府压着打,最终以崇祯六年十一月,以农民军攻克渑池渡过黄河为标志,农民大军终成燎原之势。公元1633年十一月至公元1641年正月中旬为第二阶段,农民军开启了“流动作战”模式,同明朝军队形成了拉锯战,整体上农民军队缓慢增加,明朝军队的战斗力逐步降低。公元1641年正月至公元1644年三月,农民大军彻底扭转了局势,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五战五捷,战洛阳、围开封、攻北京,明朝彻底处于劣势,并因此轰然倒塌。本周我们重点看看第一阶段——农民起义军的被动防御。

1.点燃星星之火

明朝是中国历代唯一一个农民起义从未间断的朝代,但真正点燃了农民大起义引线的是白水王二。公元1627年,他杀死澄县知县聚众数百人占山为王,屡次击败官府军,他的行动激发了兴安县等陕南地区的农民暴动。此时明朝正同蒙古部落发生战争,甘肃以北、河套地区的蒙古大军连年进攻明朝边疆,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鱼小虾”。

随着农民暴动的持续,陕西官吏不得不加重赋税来维持州县兵力镇压农民军。加上天启末年至崇祯元年间的大旱,陕西的农民更加民不聊生,甚至边疆和州县军队的兵饷都发不出来,以至于定边营的兵卒逃亡不断增加。逃亡的兵卒中,王嘉胤、王左挂、周大旺等低级官兵纠集起了府谷周边饥饿的农民,形成了多支战斗力较强的农民军队。官兵起义一呼百应,让之前做强盗(响马)的闯王高迎祥率众在甘肃东部起义,此时曾在甘肃总兵手下当兵的李自成奉命攻打高迎祥,双方意气相投结为兄弟。闯王率部加入了王嘉胤,让其成为了农民起义大军的劲旅。之后王嘉胤又同起义军首领王二合兵一处,声势浩大进攻鄜县和延安等地。与此同时,蒙古族、回族和汉族杂居区域也都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整个陕西中部、南部都燃起了星星之火。

公元1629年,明军进攻白水地区的王二,王二战死。但起义军的势头并没有被打压,王二死后,更多的农民军退入黄龙山继续同政府军对抗。

面对不减反增的农民军和叛变的官兵队伍,此时忙于对付北边后金的崇祯皇帝,完全顾不上分派太多的人力和物力镇压他们。于是主张“剿”与“抚”并重的杨鹤就被推到了总督任上,总揽“剿寇”事宜,他命令名将洪承畴指挥明军作战镇压农民起义。

首领王二战死后,王大梁和周大旺成为了这支农民军的领军人物同明教作战。同年二月,农民军攻打宁羌、略阳等地,被前来镇压的明军打败,退往汉阴。之后明军设设伏夜袭农民军主力营地,王大梁、周大旺战死,所属部队全军覆没。另几支农民军如王左挂、苗美等军也遭到明军沉重打击。此时恰逢蒙古部落进攻延绥高家堡,明军受挫,很多逃跑的边兵参加了农民起义,起义军的队伍再次壮大,同年四月农民军进攻三水,杀死了明游击高从龙。与此同时,回民也加入了起义队伍,以黄龙山为据点依托有利地形同明军迂回。明军几次剿匪都以失败告终。五月、六月,明军围剿农民军赵琯部大获全胜,赵琯部全军战死。

2.明朝的灭火行动——剿与抚

然而就在农民军即将陷入绝境之时,北京方面传来急报,皇太极率后金大军入塞,即将到达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命令各地军队勤王。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率军到达北京附近,但朝廷并没有按照规定给士兵发放粮饷,频繁受到调动的兵勇饥寒交迫,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对周边进行掠夺,这使得他们的长官被朝廷逮捕。五千精英瞬间哗变,返回山西起义。与此同时陕西巡抚和甘肃巡抚前来勤王的军队也因为朝廷不按照规定办事,自发劫掠周边州县。之后这一万多人的精锐部队哗变,其中甘肃入援军队路过金县时缺饷少粮,李自成率军杀死参将王国起义,他进入陕西后投奔了闯王高迎祥,成为了闯将。

这次勤王不仅直接扩大了起义大军的队伍,还客观上造成了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军备空虚,让即将进入绝境的农民军获得了喘息和发展。公元1630年初,王左挂、苗美等部迅速集结四千人攻下了韩城,王嘉胤部攻下了延安、庆阳和不少城堡,山西和陕西的回族农民军迅速做大,攻下了襄陵、吉州等地,山西农民军势力大增。回过神来的明朝,立刻组织军队对农民军反扑,很快王左挂被打得被迫投降,苗美部率军逃入白罗城,依托山势同明军周旋,之后在明军的追击下,部下苗登雾、苗登云投降明军,苗美在兵败后被杀于贺家湾。

同年六月河南大旱,荒旱持续扩大(详见精读系列第五十六篇:小冰期的肆虐--吸食帝国生命的旱、蝗和疫),灾情波及了陕西,饥民起义与日俱增,王嘉胤部趁机势力大增,在陕北打得风生水起,连克延绥东路黄甫、清水、木瓜三堡,占领了府谷县并围攻孤山堡,同明军展开了拉锯战。与此同时,张献忠在米脂起义,罗如才(号称曹操)在延安起义。

随着明军部队不断增加,王嘉胤部逐渐落入下风,向西撤退进入陕西,攻下了河曲。之后王嘉胤称王,闯王高迎祥率所部前来投靠。明朝兵部尚书请拜杜文焕为大将军围攻河曲政权。恰逢此时,延绥镇边兵神一元从辽阳逃回聚集三千人起义,攻克了宁塞,杀死了杜文焕的一家老小。杜文焕怒火攻天,留下曹文诏继续围攻河曲,自己率军讨伐神一元。这一变故让王嘉胤获得先机,一举在樱桃镇打败明军,河曲势力扩大到了陕西地区。

与此同时,总督杨鹤的“招抚”政策效果初显。陕西做大的神一元部,在公元1631年正月,神一元和高应登战死后,所属起义军由其弟弟神一魁率领,接连攻克保安、宁夏、合水。总督杨鹤利用神一魁在军中地位不稳、思想上有被招安之意等特点,对其开展了招抚工作。同年四月,杨鹤说服朝廷给神一魁等六十余名头领颁发免死牒,解散了其属下的六七万农民起义军返乡归农。为了做足表面工作,杨鹤邀请投降的农民军头目“赏红花,鼓乐迎导,造花名册,予路费钱”,甚至还政治作秀追了几十里,只为给受招安的农民军将领发放路费钱。

这一招抚的措施,让农民起义军的势力迅速减弱,不仅庆阳等地的战况得到了缓解,还让拒绝被招抚的农民军陷入了险境。如河曲政权的王嘉胤在同年四月就被明军围攻堵截,被迫退出河曲,向东南逃亡。六月王嘉胤在阳城县山中醉酒后被杀害。农民起义军陷入了被动。

3.星星之火的助燃剂——失败的招抚

但问题是,虽然崇祯皇帝非常赞成招抚起义军队,但朝廷既没有钱,也不愿筹钱,来保证安抚的实效,再加上明朝对待招抚工作的态度,很快恶化了陕西、山西和河南的形势。一方面,明朝政府答应给农民军的安抚费用经过层层剥削,到了起义军的手里,只够几天的口粮,根本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加上返乡后,当地的地主加倍地报复,致使很多接受招安的农民被活活饿死。有的农民军起义前家里还有薄田和屋子,接受招抚后反被欺压得倾家荡产。就以招抚的重点神一魁为例,他被朝廷任命为守备,不仅官场上受到原有封建势力的挤压,并受制于上级政府,生活上也受到地主的压迫,地主武装为了报被农民军掠夺的仇恨,故意派人诬告神一魁谋反,总督杨鹤虽然知道实情,却不惩罚这些地主。不仅如此神一魁屡次替朝廷出兵打仗,获得了战功却得不到嘉奖,封赏只有明军的,没有接受招安的将士们的。特别是他部下刘六,进入县城后,被当地地主们合谋杀死,还吃光了他身上的肉。神一魁是重点招抚对象,尚且如此,其他人的生存困境可见一斑。这种困境,让被招抚的数万农民军重新反叛明朝。

七月,接替王嘉胤统帅河曲政权的王自用(紫金梁)迅速崛起,闯王高迎祥,罗如才、张献忠、李自成和众多山西、河南的起义军都来投奔,队伍迅速扩充至二十万。八月、九月,神一魁旧部纷纷反叛,起义军的声势不减反增。公元1631年四月至1632年,皇太极攻下了大凌河城后,停止了对明朝的战争,明朝得以腾出手来集中对付关中的农民大起义。在新任总督洪承畴的指挥下,王子用和复叛的农民军被围追堵截,经过了一百多次战役,陕西战场逐步沉寂,农民军主力转战山西。

公元1633年二月,王自用从顺德翻越山岭到达武安,三月农民军放弃定襄、寿阳、太谷向南移动。四月王自用在济源病死,农民军一时间缺乏公认的领袖各自为战,其大部分势力都归顺了闯将李自成。力量相对分散的农民军被明军各个击破。到了当年冬天,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成为了战争的主战场。此时农民就被压缩在济源到垣曲一带,恰逢黄河河身较窄,有很多地方结冰,几乎可以行军。为了渡过黄河向南流窜,农民军利用诈降,在公元1633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突然发动渡河战役,十几万农民军成功渡河,起义不再是山西、陕西的局部动荡,其势力迅速波及了全国,星星之火终成为了燎原之势。明军围剿农民军的失败使得明朝内部的政治形势立刻发生逆转,农民大起义进入了第二阶段——战略对峙阶段。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下周我们走进农民起义军的第二阶段,看看明朝在两线作战中的苦苦挣扎。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56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继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