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2)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吟咏山水的名篇。
“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中段,位于今陕西境内。西起宝鸡市的眉县,东至西安市的蓝田县。其东端在西安的南郊。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高屋建瓴,总写终南山的地理形势。
“太乙”,从广义上说,是终南山的别称;从狭义上说,是终南山主峰的专名。
“天都”,可指天国仙界的都城,亦可指人间皇朝的都城。
在古人的观念里,当朝首都所在地的上空,便是天界的仙都,两者有对应关系。故首句云云,一语双关,既夸张形容终南山主峰的高接云天,又客观交代它与大唐帝都长安近在咫尺,突出其地位之优越,可谓先声夺人。
“海隅”,海边。
终南山与海尚有一定距离,次句云云,并不属实。但其层峦叠嶂,数百里绵延不断,一眼望不到头,又确能给人以东连沧海的感觉。诗,只忠实于诗人的眼睛与心灵,本无须受科学常识的羁勒。
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变换角度,写自己游终南山时印象最深的体验。
“白云”“青霭”,都是山岚,不过因离人远近而有浓淡厚薄的区别。
登山前行,人如刀片划破云层而向上;回望身后,被划破的白云重又愈合成一片鸿蒙。
近看身前,似被山中草木染绿了的云气薄如轻纱;步入纱幔之中,则身边的景物一一呈现,云气又淡得好像不复存在。
这样的体验,凡登览过高山的人都不陌生,但在王维之前,还没有人用凝炼的诗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过。“能状难写之景见于目前”(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宋梅尧臣语),王维不愧是大诗人!
颈联掉转笔锋,回过头来再写终南山的宏大气象。
古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十二星次、二十八宿)与人间的地理区域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分野中峰变”,谓终南山的山脊是不同行政大区的分界线。
“殊”,异。“阴晴众壑殊”,谓终南山沟壑纵横,众多的山谷或阴或晴,气候不尽一致。
如果说首二句凸现了终南山的“高”与“长”,那么这两句则意在刻画终南山的“广”和“大”。
这二联遥相呼应,笔酣墨饱,全方位地写足了终南山的形胜。
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重新跳转到自己的游山之旅。
只说想找个有人家的地方投宿过夜,故隔着涧水向砍柴的樵夫问路,则终南山虽高深莫测却不阴森荒凉,山里有村落,有人劳作、生活,终南山景致万千,令人流连忘返等意,自在言外。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语中透露,有人以为此二句“似与通体不配”。
实则王维不但是诗人,而且是著名的画家。画家都明白,画山水如不安置人物点缀其间,未免呆板而少了一点灵气。
前文用正笔写山,已极厚重,得此结尾用侧笔纪事,主客二人,隔水问答,富有生活情趣,则整幅画面都灵动了起来。
是啊,祖国的大好河山,怎么可以没有人“诗意地栖居”([德]荷尔格林诗)呢?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