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一课:引 子

第一课 引 子

【要点】:1.形式上的美感;2.语言上的美感;3.意境上的美感;4.传承文化之根。


一、开场白

我们这个课程,主要让大家接触诗歌的格律知识,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介绍,可以参考。书则以王力的为主,王力是汉语诗律学的权威嘛,市面上有很多精选或简化的版本,就是我推荐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论等书,都可以的,所讲的规则、要求,都以王力的书为准。

所以大家买到书后,要自己去翻读。我会按照课时的设置来讲,不会绝对按照书的章节来。

唐诗三百首、唐宋诗举要、瓯北诗话等,是为了扩大大家的阅读量而建议买的,这些书有空时常翻阅,不会有坏处。时时诵读,对我们学诗写诗很有用。

我们有八次课,每次两小时,主要讲格律的理论知识,按照以往几期的进度,如果有一两次课的余裕,我会选取一些经典唐诗来讲评,帮助大家理解古诗的好处,这会有助于我们写诗。理论课之外,每节课会有相应的训练或练习写作,希望大家能有时间做作业。如果尝试写诗,我也会根据大家的作品来讲格律,指出错误,帮助改正。以上就是这个课程的大致内容设想。

由于课堂人数很多,每个人或许都有很多疑问,但是一窝蜂来提问,我不可能回应每一个人。我在讲理论知识的间隙,会空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大家提问,随时解答疑难。

二、关于古典诗词的几个问题

第一,我想问大家的基础如何,对于格律知识,对于古诗的感受,到了什么程度,我摸一下底

有些人很不错,会背很多诗,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零基础吧?没关系,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为照顾到所有人的学习,我会从最基本的讲起,有基础的学员可以先去学后面比较难的地方,但整体进度我是以大部分人为准。希望大家理解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家在不那么熟悉或理解古诗的时候,却还如此喜欢古诗词,以至要来在网上学习呢?真正吸引你们去喜爱古诗词的,到底是什么?

大家不妨告诉我,各自喜欢古诗的个人经验是什么。以往每期第一堂课,我都会问这个问题。我的感受是,现代人一方面离古典越来越远,感受越来越淡,但在内心深处,仍保留有这份热爱,以至从我接触的众多学员来看,目前有很大的社会群体对古诗相当喜爱。于是我们就要想一想,为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去对待古诗词这个古代的文学形式。

每个人都说得很好,因为这些都是源自切身感受的,这些感受很印象华,却很说明问题。古典的美,可能大家都比较向往,尽管这个古典式的美要仔细分辨和说出来,比较复杂,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这些感受汇聚到一起,就是我们对古诗词的整体印象了。

既然大家抱定这么一个信念,就是古诗词是美的,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坚定这个信仰,去发扬它,传承它,不要把这个传统丢了。我们来学诗,抱着这个信念就够了,不要太多外在的功利的东西。学诗的人,情感一定是纯粹的,否则,诗与人必有伪

第三个问题,古诗词是美的,但跟现代生活或有疏隔之感,如何用古典的旧的诗歌形式,来容纳现代人的生活与心灵,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呢?

文学进化论者说,时代在进步,语言在进化,文化也在革新,第一,要不要用旧瓶装新酒?第二,旧瓶要不要打烂,丢弃。第三,新酒可不可以用新瓶来装。这三种观念,是时下争论最多的。

这方面的问题,就有很多争议了,很多人的意见无法统一。这里我们不求统一认识,只是把问题摆出来,去正视它。我们且说一说这个“旧瓶”的问题。就是格律诗的形式,这个流传千余年的古典诗歌形式,我们怎么去看待它。至于新酒,那是每个人自己心中酿出的,你可以用旧瓶装,也可以用新瓶装,这个我们不干涉。但如果你选择用旧瓶,那就要先对这个旧瓶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

古典诗词的形式

古典诗词的格律,所谓格,是体式,如句式,句数,对偶规定等;所谓律,是律法、章程,是音调平仄安排的规定。这一套格律形式自创制出来,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数千年来没有太大变化,从唐诗鼎盛的时代开始,宋元明清皆依次法式来写,所以这个旧瓶是有极强大的生命力的。到了现代社会,仍吸引我们去喜爱它,写作它,所以起码我们要尊重这个形式,不敢随意改动了它的规则法度,不要用不拘格套的借口来推翻它,写诗就要遵守格律来。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格律诗而言的,它在格和律上都相对自由,但也不是没有规矩可言。往后的课程我会提到。

古典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这是一套系统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我们读诗,往往感受到它的音节、韵律、语言、意境的美,这些都是不能割裂开的。我们这个课程,只能讲形式上的东西,但更深的美的部分,要靠大家去阅读、领悟。

我们可以把这一整套诗歌的艺术形式系统,分成几个方面去解析:

第一层是形式上的美感

就是古典诗歌特有的平仄,格律,体式,语言等形式的东西。这个形式的固定是六朝隋唐以来诗人对汉语语调特质的总结和提炼的结晶,因此形成固定的传统。比如律诗为什么要有平仄的固定安排,为什么是八句,为什么中间要对仗等等,这些都是特定的美感形式,千百年来都未曾改变。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骆宾王的那首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小诗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用意,只是吟咏游动于水面的白鹅。但吟咏短诗,自然而然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个真切形象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美感。它比我们用大白话去描述这个场景更有效,更美。那么美感从何处来呢?其实就在形式。这首短诗的韵律,用字,对仗,语言色彩的捕捉,等等。这些经验技巧其实是长久存在于诗人头脑中,代代传承的,所以骆宾王小时候咏出这首诗来,流传至今。

我们写诗,也就是要遵从这些古老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去锻炼诗意,平凡的诗意也就会有美感,现代生活与古典形式,也不会有太多的扞格。

当然,诗歌的形式也是在不断改变和进步的,诗之后有词,词之后有曲,代代新变,但新芽既出,并不意味着否定原有的枝干,它是可以并存而同步发展的。我们现在有自由诗,有新诗,这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发展出的新的诗歌形式,这个形式是紧跟时代步伐来的,但它目前的成就有多大,还很存疑。因此,在保持形式新变的基础上,不妨仍去保留和重新认识这个旧的形式,才是我们学诗所应该端正的观念。

第二层是语言上的美感

诗歌有诗歌的语言,跟口语不同,也跟如今的大白话不同。它是经过历代诗人锤炼凝聚出来的一整套语言系统,诗经里的好诗好语,两千多年后仍鲜活,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生命力。魏晋以来的古诗有它的美感,唐诗的语言也有它的美感,这些都是巨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挖掘,所以不要轻易否定了古人的诗,也不能将经典的诗一读带过了。

诗歌有基本的意象群。意象是有特定的诗歌语言组成的诗意的符号,它是诗歌这座大厦的最基本的砖石材料,但都经过精心打磨过的。如烟雨,归舟,明月,秋风等等,这都是历代诗人熔铸深厚情感体验于其中的象征性的符号,透过这些符号,古今人可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折射出诗意的想象,因此意象的美也是有极强的人文传统的。学会运用基本的意象,是写诗的基础,它构成了古典诗的基本基石。积累这些基本意象要靠多读诗,多积累,多培养古诗意象的敏锐感觉,这样自己在写诗时语言才会顺畅。

从前几期大家面临的写诗困难来看,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心中没有诗意,而是没有合适的字和意象来说出这个诗意,导致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困境。所以他们总在跟我吐槽说,写诗一直在憋!为什么憋呢?因为原材料太少了,没有砖石怎么盖房子?因为我们接触的古典诗歌的语言太少,而平时的用语已成思维习惯,这样就造成了表达的阻隔。所以读诗是有必要的。

我们写诗,既然选定了古诗的这个形式,就要遵从它的语言要求和美感,不能全然以现代汉语的思维和句法来写诗,这样往往造成用字用语极不自然,生涩难解,以前很多学员交习作给我看,我就是这样的感觉,很难受啊,但初学都是这样,一定要突破这个关隘,顺利进入到古诗词的语境中来。

第三层是意境上的美感

意境是超越于字面形式之上的更深层次的美,它是各种意象的复合、叠加、立体化,但又绝不仅止于此,它可以产生出超于象外的更复杂幽隐的美,这个难以明确言说的美就是意境美。并非所有诗歌都具有意境美,那些优秀的诗歌之所以流传千古,往往就是有丰富的意境美,从文本之外折射出更多的难以言括的美感,给人以级强烈的审美体验。所以意境美也是吸引现代人去喜爱古典诗的重要原因。我们去读唐诗,那些最优美的地方,往往并非字面上传达出来的,而是整体传达出来的境。

意象与意境,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氛围中的美的理想极致,即使在今天也有它的意义,新的文学形式出现,也不应抹杀它的存在意义。因为它不仅存在于古典诗里,更重要的是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结构,所以它并不为被时代淘汰。大家可以想见,写实、再现,一向都不是中国艺术理想追求的上乘,只有能够表现出丰富多义、含蓄有味,重韵取神的作品才是优秀的,这就是写诗应该去努力追求的方向。我们写诗,不能仅就一个实在的意思去营构,而应从这个诗意里去生发出更多的东西,一般在初学写诗时容易写得质实、直露,这原无法避免,但大家一定有这个认识,就是要以追求意境为上,才是好诗的极致。

诗歌是传承文化之根的

它最鲜活,最丰富,读诗就直接与文化的大道相通。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近代以来的各种变乱,已经衰萎得很厉害了,一方面是全盘学习西方,老祖宗的东西要丢弃,旧传统要打倒,一方面又是各种文化热,国学热,颠三倒四,反复冲刷,结果真正留下来多少,很令人担忧。但古诗却是一个极好的保存和延续。它虽然是用旧的形式,记录古人的生活与情感,但却不是生硬的。读诗就是从那些尘封历史的硬壳中读到鲜活的文化的血脉。中国文化好比是一株大树,曾经枝繁叶茂,有些东西枯萎凋谢,有的被新枝新叶替代,但诗并没有死去,因为根脉还在。唐诗是巅峰,诗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现在要想超唐越宋,根本不可能,但为什么还要读诗写诗呢?因为从这里仍能感受最真切的文化的律动,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古典诗歌仍能超越时空为现代人所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所能感受到也许只是前几个层次的美,但吟诵之间,潜移默化在我们心灵中的,却是中国文化对于我们的陶冶和塑造,这才是我们应该坚持读诗写诗,喜爱诗的根本原因。那些主张革新诗歌形式,不尊重古人传统,以激进讨伐保守的诗歌观念,都是将这四个层次割裂开来认识了。其实这四者层层深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片面去理解他。

以上是我今天要说的一个主要问题。尽管都是陈言废话,但不得不说,因为要先给大家树立一个正当的诗歌观念,写诗容易,读诗则难,由诗而理解古人之用心,文化之精义则更难。如不能在根本方向上树立明确认识,就算今天的诗写得再冠冕堂皇,超唐越宋,也是徒然。

理解这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大家就会明白,我们现在写诗,凭什么还要遵循那老旧的一套呢?那些外在的形式虽然老旧了,但内里的根脉却还是时时常新的。格律虽是死的,但它所从属的这一整套诗歌的美感系统却仍是有活力的。格律诗有它自身的规则,我们会按照通行的原则来讲,大家写诗,也要遵照规则来进行,没有规矩,写诗的游戏就不好玩了。而且也要让大家树立正确认识古诗和中国文化的信心,知道哪些诗是好诗,好在哪里,这样也有益于丰富我们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让我们通过诗歌,即能了解自身的文化究竟在现代社会能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当然这些都是大话,但是我的心愿,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还要大家的参与,阅读和感悟。

我时时有这样的心愿,跟大家讲诗,谈诗,都是不是简单的授课而已,而是把这些对诗的感悟,这些零碎但真实的感受,将它收集起来,贮存起来,所以即便自己写诗,生活,也都沉浸在这样的感受里,对自身的文化产生无比的信仰和尊重,也知道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该有怎样的追求和选择。读诗是多么美的事,这个美也许一时说不清,但请细细体会那种美带给你的愉悦,带给你心灵的熏陶和性情的滋养,它一定会改变你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那么我们自己写诗时,也就不会随意批风抹月就完事了,写诗一定是一种十分庄严严肃的东西。

今天只能算是个引子,把我对古典诗歌的大致感受,说了出来,希望对大家学诗有用。下面的课程,我们就会从基本的格律形式讲起。

我们的课,分三大关来走,分别是辨声,识韵,知律。声韵律三关一过,再辅以诗体、对仗、拗救、诗病的技巧性知识,就大体可以解决格律理论的问题了。

每学一关,我会布置相应的作业,辅助练习。这一关关都是环环相扣的,有基础的学员还好,没有基础的,可不要缺课,要不然就理解不了了。

课程内容之余,还可以讲评大家的习作,所以大家平时可以多写诗,不吝拿到群里供大家评析,没有修改就没有进步啊。

把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说一下,可以先去预习,下次课讲四声,平仄,尤其是入声字的辨识,先看书,做一下准备。

(0)

相关推荐

  • 学诗难有惊人句

    我喜爱文学创作始于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乡耕劳之余,伏在炕上写些短小的民歌.其中一首<浇麦>发表在<唐山劳动日报>的副刊,由此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之后,陆续在其它报刊发表 ...

  • 诗应该怎样写——无视诗坛乱象,把握自己的心

    诗应该怎样写?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笼统,要回答得笼统也很容易. 调侃些的,用笔写呗. 敷衍些的,用心写呗. 可正是这两个回答,是一首好诗出炉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用笔写,是体裁.格式,讲究的是诗的形式. ...

  • 惟庄:或者评弹,及其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讲诗的人不会写诗——不值一驳的瞎扯

    如今总有一种论调,说"讲诗的人不会写诗"--这种论调其实不值一驳. 诗的欣赏是感性的,虽然有大众公约度,但是也要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好诗.诗是韵文,但终归"诗 ...

  • 笔谈丨写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学者李工在青岛市图书馆文学讲习班上讲课 写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这句话有人说是歌德的名言:有人说是美国出版商亨利·鲁斯提供的箴言:有人说是闻一多的真知灼见.不管是谁说的,写诗是& ...

  • 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这是霸凌!有人五音不全,你就不让人家唱歌,你管得住吗?有人写文章水平不高,你管得了人家给情人写情书,给老婆发信文?写诗如同作文,采用什么格式,使用什么表达方式完全是个人的自由! ...

  • 【青梅煮诗】诗词在创作中提升美感的几个方面(一) 总第82期 2020年1月30日

                        诗 词 的 格 律 美     格律一词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一种格律诗.其实,中国古代的韵文.诗词.曲赋均是讲究格律的.格律一般是指由韵文或诗词.曲赋等文体 ...

  • 诗词大家手把手教你写诗,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写诗!

    有人说写旧体诗很难.因为那些平仄格律似乎是一副沉重的镣铐. 其实,那些平仄格律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罢了. 写好旧体诗并不难,更不神秘. 只要捅破格律那层窗户纸就可以了. 现在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二课:四声平仄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 杏坛归客 第二课 四声平仄 [要点]: 1.汉语的四声,平.上.去.入,其中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2.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与古四声平.上.去.入的关系,"入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八课:拗救

    頣心閣 律诗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点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 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致寻找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变通,并不是任意的,也有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六课:例说诗词的立意

    关于诗词之立意 李 海 涛 品味与评价一首诗词作品,往往首先看其诗意如何,这里所说的诗意,指的是诗词的意境.创作一首诗词,则应把立意放在首位."立意"和"意境"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五课:正格之外的变格

    第五课 正格之外的变格 [要点]:诗病一:三平尾,诗病二,孤平,诗病三,上尾. 今天是第五次课了,上节课讲了格律诗平仄的八种模式,应该都通了吧? 那就好.我们说了声.韵.律,格律诗在形式上的规定基本说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三课:古体诗的用韵

    第三课 古体诗的用韵 [要点]:1.近体诗的用韵相对严格,绝句.律诗.排律,都要求押平声韵,且韵脚字需在同一个韵部,不能串到其他韵部,否则叫出韵:2. 韵脚都处在偶数句的末尾,一般押平声.相应的在奇数 ...

  • 【诗词课堂】第八讲:词的用韵、平仄和对仗

    一.词的用韵 1.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词林正韵>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分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这十九部其实是将平水诗韵进行大致的合并.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 ...

  •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2讲】韵、韵书、韵目、韵例、韵部、韵脚

    诗词君持续会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诗词常识及定义,希望大家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2讲 填曲 宋人对"填词"的叫法.宋人沈括< ...

  •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0讲】救尾对、救孤平、领字、凑韵、添字、添尾、颈联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0讲] 救尾对.救孤平.领字.凑韵.添字.添尾.颈联   诗词君持续会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诗词常识及定义,希望大家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诗词格律常 ...

  • 【诗词格律常识| 第5讲】格律诗的对仗

    五 格律诗的对仗 初学要旨:一是贵有新意.二是律绝之诗切忌意杂.三是词意最忌相碍与犯复.常见对仗有如下九种方式: 工对: 同一类门词语相互对偶叫做工对.古汉语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