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绑架”孩子的奖励系统 ——多巴胺原理对家长的启示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

多巴胺分子式

多巴胺(Dopamine)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是一种脑内分泌物。它参与调控、奖赏环路中的诸多重要环节,被认为是大脑奖赏系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因多巴胺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脑内多巴胺可以传递快乐、兴奋等情绪,因而又被称作快乐物质。

在幼儿早教中,通过广泛系统的学习,以及建立起的奖赏系统,让孩子在获得进步、获取知识时,大脑分泌多巴胺,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0到7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对婴幼儿及学龄前的儿童,应通过学习而不是电视来“绑架”孩子的奖励系统,让多巴胺理论更好地辅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善用表扬,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大脑潜能的钥匙,就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日本右脑开发第一人儿玉光雄

相比于玩游戏、看电视,学习显得枯燥乏味,但如果在孩子取得一点一滴进步的时候,使用动听的语言给予他足够的表扬,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心情愉悦。

善用表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用肢体语言表扬孩子。日本心理学家儿玉光雄在《右脑开发养育天才儿童》一书中提到,“孩子总是盼望和父母有肢体的亲近”。摸摸头、抱一抱、亲脸颊,孩子会从亲密接触中获取鼓励,培养其安全感和幸福感。

2. 避免用实物作为奖励。若父母讲奖励与玩具、食物绑定在一起,孩子会陷入“学习是为了要更多玩具”误区;而一旦满足不了,便会抗拒学习,破坏规矩,会前功尽弃。

3. 在众人面前表扬。让孩子在公开场合接受赞扬,亲戚、朋友为其竖起大拇指,孩子的多巴胺会成倍分泌,自信心与成就感瞬间up。如把学习卡片贴在客厅,亲朋拜访时看到,为孩子提供“炫技”的舞台。

拒绝否定句,保护孩子自信心

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孩子们每得到六个消极的评价,才能得到一个积极的评价。

杰克·坎菲尔德《量子级的学习》

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常听到肯定句的婴幼儿,上学时觉得自己能力超强,而被否定句包围的孩子,面对任何挑战,满脑子都是“我不行”。“不”环境下,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自尊心受到伤害。越被否定,越觉得自己能力差,自信心越弱。

那么,该怎样批评孩子呢?

1. 用建设性意见代替“不”。拒绝“你不行”,可以用“你可以……”的句式,为孩子指出应该怎么做。比如读书时,孩子不愿放下玩具,这时,一句“你可以先读书,读完书后再玩玩具,可以吗?”的建议一定比“不许玩玩具”的咆哮效果要好。

2. 触犯底线时态度严厉。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规则学习期,如果批评时仍面带笑容,会让孩子产生困惑,分不清你的态度是鼓励还是批评。因此,当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时,一定要严肃地晓之以理,当他认识到错误时,态度再缓和下来。

3. 表扬、批评、表扬的三明治法。日本脑科学家久保田竞认为,相对于对孩子好行为的鼓励,家长常常忽视对孩子成功克制不良习惯时的赞赏。当孩子成功克制了动画片的诱惑,安静地听你讲完达芬奇的故事,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吧,这会促使他发展自我控制的本领。

夸奖努力,让孩子正确归因

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维克通过研究孩子上进与坚韧的动因,发现孩子所得到的夸奖不同,分析自身受挫的思维模式也不同。如果夸奖孩子的能力,孩子会认为他生来有多少天赋,便会有多少才干;失败时,会陷入困窘而裹足不前,甚至怀疑自我。而如果夸奖孩子的努力,他会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越努力越聪明;受挫时会相信自己只要更加努力,就会有所进步,因而更有韧性。

不同的归因模式,往往造成孩子自我认知的差异,进而影响其进入学校乃至社会后的表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采取如下两种办法。

1. 夸奖孩子的努力。避免“我儿子真聪明”的赞美,尽量将情境具体化,夸赞孩子在解决问题、获得进步中付出的努力。

摘录自卡罗尔·德维克的研究报告

2. 讲解大脑发育的知识。随着孩子长大,会慢慢理解大脑用进废退的道理。教导他大脑像肌肉一样,用得越多就越强壮。反复练习、不断努力,大脑会更好用,他也会更厉害。

远离电视,提升孩子注意力

美国儿科学会强调,不能鼓励孩子看电视,对2岁以内孩子,尽量完全不看电视。

人类大脑的构造,决定了小婴儿只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才能成长学习。研究表明,过早接触电视,有损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阻碍其与大人互动,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花费过多时间看电视,可能导致肥胖症;压缩学习时间与读书时间,错过大脑开发黄金期;损害孩子注意力,影响学习表现及社会成就,等等。

与看电视类似,过分沉迷于形形色色的玩具、玩新鲜刺激的电子游戏,如同酒精上瘾一样,绑架了孩子的奖励系统,让孩子无心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