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访古
改写世界战争史 | 钓鱼城访古情护佑你
寻古迹的莲莲
这是一座比重庆整个城市都年长了好几个世纪的城池,站在钓鱼山山顶俯瞰,嘉陵江宛如一条飘带,在山下蜿蜒远去。
上图:钓鱼城上俯瞰嘉陵江
(由于我去钓鱼城时天阴的厉害,故用重庆好友“忆”的蓝天图表述嘉陵江美景)
上12图:钓鱼城宋墓石刻
钓鱼山因为钓鱼台而得名,但这山的出名,源于改写过世界战争史的钓鱼城。历史倒回到1258 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南宋,次年在合川钓鱼城遭遇到顽强抵抗,蒙哥战败身亡。为争夺汗位,被西方视为“上帝之鞭”的蒙古西征大军从欧、亚各地匆忙撤军,世界格局因此改变,钓鱼城因此被称为“上帝折鞭处”。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极少数的经历过漫长战争并保存至今的古军事堡垒和古战场遗址。
800 年前的中国历史上,那是一个由南宋、金、西夏、大理、西辽、蒙古、吐蕃等政权并存的时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南征北战,灭西辽,战西夏,驰骋欧亚,拉开了建立蒙元王朝的历史大幕。到了公元1235 年,蒙宋战争全面爆发,蒙古兵不断入蜀侵扰。为了抵御蒙古兵,南宋四川制置使和地方将帅,先后在钓鱼山上筑城扩城,力图救国保民,抵抗入侵。经过四次大规模修筑,钓鱼城终成一座天险石头城,城墙周长四十里有余,设有八座城门,城内设有护国寺、部队营房、运输马道、中国最早的军工厂遗址——九只锅遗址等配套设施,并派驻军和百姓多达数万人,甚至把当时的县政府—— 石照县衙也搬到了钓鱼城内,以便处理城内百姓事务。
历经了45 年之久的宋蒙战争,从1235 年全面爆发开始算起,这其中的钓鱼城保卫战,从公元1243 年余玠筑山城,到1279 年守将王立投降元朝,仅一个钓鱼城之战就打了长达36 年,几乎经历了整个宋蒙战争时期。钓鱼城抗战的36 年中,军民凭借山势险峻,历经大小战事200 多起,创造了中外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罕见奇迹。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 )之战,当时蒙古大汗蒙哥率十万大军,而钓鱼城内守军不足万人,以十分悬殊的兵力抗御了蒙军成百次进攻,最终使蒙军惨败,并打死了蒙军总帅王德臣,蒙哥大汗也伤死城下。之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蒙古集团内部发生内乱,从而使南宋国祚得以延长,使得远征欧亚的蒙古铁骑从战地撤军。1276 年,南宋皇都临安失陷,宋庭降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钓鱼城军民仍坚持抗战三年多,最后为城中军民留条活路才开城降元,从而使长达36 年的抗蒙战争划上了句号。
如今伫立在钓鱼城头,站在古老的垛口极目眺望,滚滚嘉陵江奔腾咆哮,一艘艘渔船扬帆而过,穿梭于宽阔的江面,看渔舟唱晚,听歌声悠扬而缥缈。凝神聚气去追忆,当年蒙古大军金戈铁马的厮杀声犹在耳畔回响,如今炮火声已经远去,硝烟散尽,战争消逝,令人长叹唏嘘,我们也只能从眼前陡峭的石崖上,窥视当年战争硝烟的印记,去追寻抗蒙壮士的足迹。
上图:钓鱼城炮台
护国门,光听名字就深感其分量,牢固的石墙仿若守城士兵不屈的骨头铸就,在上天梯的岩顶石坝上,九口锅、石碾盘的遗存,还怀揣着七百多年前撼天动地的亢奋。钓鱼城有八座城门,护国门是修筑规模最大的一道雄关,守军曾施以栈道出入此处,紧急时可以将栈道拆除,使其通道断绝,如今栈道石穴犹存。九口锅遗址的取名,并不是说有九个锅,而是遗址上有九个凹陷,看上去像锅,但实际上是用来调配火药的地方,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个调制军火火药的基地。
上图:护国门
上二图:九口锅遗址
上图:飞檐洞
古军营是钓鱼城守军的住所,其位置位于整座钓鱼城的中心,周围四通八达,以备任何方向有敌情都可以迅速出击。跑马道在古军营附近随处可见,这是贯穿城中的军事要道,遇敌情可三马并进,五人并行。
上图:古军营遗址
上二图:东内城城垣遗址
上图:宋井
上二图:宋街遗址
上图:新东门遗址
中国叫护国寺的寺庙很多,究其护国寺的得名,是基于佛教的护国思想,钓鱼城内的护国寺也不例外,且在钓鱼城保卫战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古寺最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由思南宣慰田少卿捐资兴建,有记载“ 建堂殿廊庑百有余间”,元代大德二年,护国寺遇兵燹毁于战火。到了明弘治七年,合州知州金棋在原址上重建了护国寺,但在明清之交,寺庙再次毁于战火之中。清雍正五年,合州士绅捐资再度重建了护国寺,随后又经过嘉庆六年,住持智慧和尚对庙宇进行了扩建,现存护国寺是道光十年住持僧胜丛历经四年重修的。
上图:护国寺前“独钓中原”牌坊
钓鱼城中几处摩崖造像体现的是当地民众的精神世界,这种祈求和平,本该宁静的场所与浴血厮杀的战场集中于一块不大的山地,也是极为罕见的。人们更多的关注钓鱼城的军事意义,却忽视了钓鱼城军民的精神世界,关于钓鱼城的佛教摩崖造像,均有巴蜀地区独有的造像世俗化特点。
上图:王坚记功碑,被元军令工匠开凿“千手观音”取而代之
一尊卧佛雕凿于晚唐时期,身长11 米,高肉髻、身着双领下垂袈裟,赤足,卧佛通体是由一整块悬空的崖壁凿成的,背北面南、头西脚东,造型完整,艺术风格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琢,出于保护悬空卧佛,后人在悬石之下填充了砂石,但悬空卧佛的基本模样并未改变。
站在钓鱼城居高临江下望,隐约可以看到从山崖延伸至嘉陵江边的一字城墙残迹,从钓鱼城山顶一直延伸至嘉陵江边,如同从山顶伸出的两只手臂,连接起南北两座水军码头,同时又阻隔了半岛东西方向的交通。这一字城墙的修筑作用,是为了拱卫水军码头,将宋军的水军优势最大化,从而有效压制擅长陆路作战的蒙古骑兵,同时也保障了钓鱼城的水上后勤补给线,如果没有了这条战时生命线,钓鱼城很难坚守36 年之久。
大天池也叫范家堰,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已清理出的衙署遗址轮廓沧桑,其城池选址、功能布局、城防体系构建等都代表了当时历史同时期的最高水平。从精神层面来说,钓鱼城的历史承载的是城中子民的不屈意志和创造精神,给后世留下了无限哀叹和无穷遐想,也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包括历史的、军事的、建筑的、文物的等等,目之所及,遍地是宝。
叹气吞山河,金戈铁马~
钓鱼城下,钓鱼山上,这孤寂的城虽然看似普通,却以逝者如斯的苍凉让后人看了个清清楚楚,读懂少许的残垣断壁,便可推想出昔日城中的繁华与恬静,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