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童模“造富梦”:2小时、100件衣服、日入过万,最怕孩子长高

浙江织里,被称为“中国童装集散地”,它有个口号是:“时尚看巴黎,童装看织里。”

据当地人说,织里有80%是外地人。从四面八方拥簇而来的家长,带着自家颜值不错的孩子,赶到这里,开启了“造星”梦。

来这里当平面模特的孩子,除了“童模”,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童漂”从小跟着父母,离开家乡,漂在织里。

每个童模,都有一个“模卡”。模卡在织里,就相当于孩子的“身份”证,上面有他的身高、年龄、体重、上镜照片等信息。

每当有厂家发招聘信息时,家长就会争先恐后把自家孩子的“模卡”发给对方,寻求合作机会。即便是6岁的孩子,在织里,也已经是个熬了几年的“老人”了。

一:梦想与现实

纪录片《装在镜头里的童年》中,小男孩夏天今年3岁半,在他2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妈妈带入了童模圈。

夏天遗传了父母的好基因,大眼睛、双眼皮,加上肉嘟嘟的小脸蛋,上镜帅气又可爱。从小就有不少人夸他:“这个孩子长得真好看。”

正碰上邻居有个孩子报了模特班,受他影响,妈妈也有了这个想法。最开始的初衷很简单,练练孩子的胆量和气场。

夏天很上镜,合作的厂家对他很满意。慢慢地,夏天打开了名气。除了当平面模特,他还会去外地走秀。

工作量加大,夏天没有时间去幼儿园。有些亲戚劝妈妈不要耽误孩子学习,但妈妈觉得,还在小班阶段,说学习未免有点太早。如果到了中班、大班,妈妈就不给夏天请假了,让他回归校园。

虽然夏天很听话,但妈妈也会有于心不忍的时候。比如小小年纪的孩子,在聚光灯下不停地换衣服、摆造型、拍照,而旁边同龄孩子却在家长的陪伴下玩耍,那一刻,会觉得对夏天有所亏欠。

即便星路走得很顺,夏天妈妈内心依然摆着一杆秤:如果有一天,夏天说累,不想再当童模,那么她会尊重他的选择。

除了像夏天这样,在懵懵懂懂阶段就被父母带入行的,也有的孩子是自己喜欢这个行业,选择留下来。

女孩悦悦就是其中一个。从小有个公主梦的她,喜欢站在聚光灯下备受瞩目的感觉,也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服,向观众展示自己美的一面。

只是,理性的家长很少,热爱这个行业的孩子更少。进入童模行业的孩子,更多的是被父母看中了商机,催赶着来的。

比如撕开“童模”行业一角的妞妞,就每天需要工作到晚上10点多。3岁的年纪,一天要拍100多套衣服。如果累到分心,稍有疏忽,衣架便会立刻落到身上。

娴熟的动作、职业的笑容,在孩子身上,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二:疯狂的“造富梦”

徐女士是一名童装设计师,她向记者透露:“市场上分中、大、小童三种。”大童身高在120-160cm,中童100-140cm,而小童,则是80-120cm。

80cm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孩子在还只会爬,或者刚会走的阶段,就被签约当了模特。童模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使得家长们纷纷将孩子往这条道路上引?

徐女士表示,即便是初入门,最低价一套衣服也是50-100起。最高的,甚至达到了300-500。孩子一天少的拍摄十几套,多的可能100多套。日入几千上万,是很正常的。

难怪有不少网友说:“童模一天的收入,抵得上我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工资。”据说很多孩子,短短几年,已经买了几套房。

范世兰是一家模特公司的负责人,见多了送来她这里培训的小模特,她有时也难免会心疼:“有些孩子真的很辛苦,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哈欠连天了。但家长会拿点零食给他们,让他们再坚持一下,拍完再睡。

记者在采访织里的时候,正值30度的天气,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这个小镇。但有一个场景,却随处可见:

大人们穿着短袖、裙子,手里拿着风扇。而补光板旁边,是穿着羽绒服,不断变化姿势,对着镜头露出职业笑容的孩子。他们稚嫩的脸上,没有半点怨意,只有成熟的世故。

可能是习惯了,也更可能是明白,只有配合才会使得工作更轻松。

在童模圈里,有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100-110cm的的童模,拍出来的照片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

入行的孩子在不断长大,新的孩子又不断涌入。而家长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抓住这个黄金期,不浪费一分一秒。因为孩子多长高1cm,就意味着机会多缺失一些。

范女士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家长送孩子来模特班培训时,她笑了笑说:“首先是培养孩子的气质。其实,是赚钱,这个才是最真实的。

三:乖是标配

央视发布的《成长启示录》中,记者以厂家的名义走访织里,向公司打听可合作的童模。没多久,还真打听到了一位“童星”。

据说他的报价是180-200一件,不接散单,起码100件起。这位童星虽小,但展示的动作非常到位,镜头感强,100件衣服2个小时就搞定了。日入1-2万,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提出想跟他合作,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看人家心情,量多的话,就不上学请假拍。量少人家看不上。”

孩子为了拍摄经常请假不上学吗?

“成熟的童模,基本不上学的。”

现在流行“鸡娃”,很多家长从小对孩子各种培训,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但童模,是没有起跑线的,他们从会走路开始,就已经步入了江湖。

杨丽是一位童模的家长,对于孩子赚钱养家,她也隐约感觉是不对的:“但看到孩子被公司选中签约,这真的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比同龄人接触的圈子、见的世面、学的东西,多得多。”

杨丽问女儿:你想要什么,奖牌还是奖杯?

女儿回答:奖杯。

妈妈又问:要拿到奖杯,那你得怎么做呢?

女儿:乖。

踏上童模之路,就意味着,没有了任性和闹情绪的权利。“乖”是最起码的标签,听话、配合、高负荷运转,填满了整个童年。

四:孩子不该被物质化

有人说:“在织里,一个成熟的童模是没有假期的,他们永远在拍摄中或者赶往下一场的途中。

晨晨经常会接走秀的单子。在舞台上,穿着崭新的衣服,迎来台下赞赏的目光,踏着节拍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这样看上去既光鲜又亮丽。

但下了舞台,晨晨就毫不留情吐槽:“来来回回走,腿都跑断了。”

在面试孩子的现场,面试官明确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比如工作强度大,或者面对孩子不配合会采取措施。

还不懂事的的孩子,好奇地抠着桌子角,而旁边的家长则一脸笑容打包票:“放心吧,我家孩子很配合的,我们大人也会监督的。”

面试方又提醒说,孩子要化妆,可能会对皮肤不好。家长也是丝毫不担心。谈到最后,说到有一个拍摄周期是25天,会与孩子的学习有冲突吗?

家长不假思索就回答:“没有关系,给孩子办休学。晚读一年,明年再上。

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有的,只是遵从和照做。

之前看一个女孩,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看她的直播时,如果你打开弹幕,会发现那一条条留言,无法入目。

小小的孩子,在被朋友孤立时,都会觉得天塌下来的年纪,却要早早承受来自成年人的恶意。而这背后,只因利益的驱使。

有人说,孩子寒窗苦读十年,是为了将来有出息,赚更多的钱。如果可以,为什么不让孩子提前完成这些呢?

但布谷妈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应该只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也不该完全物质化。

孩子即便在小时候赚到了别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钱,可他空洞的童年,在未来该用什么填补?等他长大后,不能再当“童模”了,那时候,他的生活,又该是怎样?

一个人,在一个阶段,就该做一个阶段的事。

童年,应该是充满童真和快乐的样子。一个孩子,应该是在草坪里放风筝,在公园里荡秋千,在沙池旁堆城堡。但不应该被算计,一天得赚多少钱。

毕竟,比起物质,孩子的身心快乐更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100万+爆文创作者。研究孩子心理发展,解决育儿路上的百种难题,喜欢就关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