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中药创新发展:中药的根本是饮片炮制

张世臣先生61年中医药之路学术研讨暨传承交流会日前在京举行。张世臣是中国中药协会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专家组组长,原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药就是饮片,进入处方的都是饮片。药材经过炮制以后,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都是体现在饮片上。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中药的根本是饮片炮制。”张世臣说。以黄连为例,如果是脏腑辨证,要用生黄连;如果肝胆有实火,要用猪胆汁浸炒,苦上加苦,寒上加寒;如果是肝胆虚火,用醋来炒;如果上焦有火,那就酒炒;如果是中焦火,用姜汁来炒;如果下焦有火,那就用盐水或者朴硝和黄连炒。经络脏腑、气血、三焦来辨证,1个黄连就9个黄连,如果再加上黄连炭,就是10个黄连。

张世臣作为主编、副主编,参与了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药炮制学》、全国中药学自学考试教材《光明中药》的统编工作;制作400余种传统中药炮制饮片的标本,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炮制教学素材。他结合《神农本草经》“生熟异用”与前期临床经验,体会到成就中药药性的关键环节就是中药炮制,明确了中药炮制在中药学中的基础和关键位置。

张世臣面向教学科研创建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学分会,面向中药饮片产业创建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既奠基了中药炮制学科学术的发展,又开创了学术引领产业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国家卫生部药政局工作期间,张世臣摸索前行,把握产业规律,推动GMP建设,确立炮制的法定地位。他倡导对中药饮片的推进实施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先是在1997年提出中药饮片的模块化管理,强调中药饮片统一化修正,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第二步是推动法定认可,终于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确认“凡入药者皆为饮片”,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均为中药饮片的属性,至此明确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处方药的地位;第三步是在2008年推动中药饮片被纳入2009年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保证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处方有饮片可用,为中药饮片产业生存、发展提供了保证。

基于对中药产业整体战略的思考,张世臣提出了“工业饮片”的系统概念。他认为,药材经过炮制后,按照制剂品种工业投料的规格标准,加工制成的可直接用于制剂生产的处方药品,即为工业饮片。工业饮片是立足于《药典》规定的处方药品,既具有药材炮制的传统属性,又结合制剂品种的生产工艺实际。

针对创新中药,张世臣敢于突破陈规,在专家支持下为已被退审的“亚砷酸注射液”的审批加速了进程,从而推动诞生了首个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新药。在特药的标准化管理方面,张世臣建立了保密审批通道,即特殊中成药可直接到卫生部药政局申报审批,为我国特效药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国家卫生部药政局工作期间,张世臣推动了从全国各省9000多个中成药品种中,筛选出4000余个品种,经医学审查、药学审查合格后,颁发了《中药成方制剂部颁标准(1—20)册》,用时6年完成了中成药整顿工作;推动完成了藏药、维药、蒙药3个少数民族药部颁的工作,推动了我国将少数民族药首次纳入国家部颁标准的历史进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世臣名师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董玲汇报了张世臣的中医药生涯及学术思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表示,对张世臣教授在中医药行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在中药领域形成的学术思想加以整理、归纳和阐述,继承和发扬其治学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