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王振华,原名王文麟,字振华,1899年生,南乐县古寺郎村人。早年就读于保定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应聘本县乡小教师和大名七师训育主任、校长。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创办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历任八路军抗战建国学院院长、北方大学教务长、晋冀鲁豫救济总署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省教育厅厅长、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司司长、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中国自然博物馆馆长等职。

1929年秋,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开始左右大名七师地下党组织的工作之后,王振华、谢台臣、晁哲甫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作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同时也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和迫害。

1936年初,河北省政府主席冯治安,撤掉了把持大名七师三年之久的蓝衣社分子郭鸣鹤的校长职务,聘请王振华回七师任校长。王到校后即邀请当时在邢台师范任教的晃哲甫为教务主任。他与晁哲甫仍坚持谢台臣“以做为学”的教育方针,亲自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他们的带动下,学校形成了一种你尊我爱、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大大发扬了七师的优良校风。

1937年10月,大名、南乐、清丰相继沦陷。王振华同晁哲甫等携校款及教学仪器,南渡黄河。后经中共晋冀豫省委代表朱瑞介绍和刘子超合作,利用大名七师与大名十一中的校款,在晋城筹建了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时有学员270人,学员经过训练后,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2月,晋城失守,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转移到山西陵川,改华干训练班为训练所。王振华以训练所副所长名义负责全面工作。同年5月,王振华被调到太行,任八路军抗战建国学院教育长。为了招收学员,他几次深入敌后,四处奔走,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计划。

学院开学后,各项工作虽已准备就绪,但由于战争原因,学校频繁流动,教材课本的印刷成了一大难题。在当时缺资金、少设备的情况下,王振华又挑起了筹办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的重任。他曾冒着危险到敌占区——太原、临汾、邯郸、安阳等地,通过关系,搞到一些印刷机器配件,设法运到解放区。1938年10月,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建成,王振华任社长。该社曾编印了很有影响的教科书《战时读本》。这个出版社后来与《新华日报》华北版合并,改为新华日报的丛书编辑部,归属中共北方局领导。

1940年初,王振华任八路军抗战学院院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王振华又到延安抗大学习教学经验。他到学生中进行调查,到有经验的教师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修订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新的提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央北方局调王振华任华北大学教务长。他无私忘我地努力工作,以学校作战场,为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

解放战争后期,王振华又调晋冀鲁豫救济总署任秘书长,开展接受外援及救济物资的分配工作。

1949年秋,平原省成立,王振华任教育厅厅长。王振华虽身为厅长,却从不搞任何特权,组织上要照顾他80岁高龄的老母亲吃小灶,他坚决不让,仍从大伙上给母亲买饭。为振兴民族教育,王振华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动员,把分配到平原省的各校大学毕业生大量地充实到了教育部门。他还以政治家的风度,团结大批党外知识分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搞好平原教育发挥作用。清丰县的李建勋、南乐县的魏明初都是学有专长、颇有名望的高级知识分子,过去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王振华了解到他们愿意参加革命工作,便聘请他们到省高等学校任教。

1952年,王振华调到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司任司长。当时,全国正大力开展扫盲教育,教育司的工作特别忙。他日夜操劳,最后竟累出病来,但他仍顽强地带病坚持工作。

1955年,王振华又调到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任司长。不久,又到中国自然博物馆任馆长。20世纪60年代初,组织上为照顾他的身体,将他调到离家较近、工作较轻的北京文史馆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时,王振华一直在病中,虽未受到揪斗,但也没有安稳度过。面对一些专案调查组的调查,有着40年党龄的王振华,党性原则很强,虽然在病中,亦绝不辱大节,坚持实事求是。他一次次回答来人说,我是共产党员,要为组织负责,对同志负责,是啥说啥,知啥说啥,不能以你所需而信口开河。他为一些老同志、老战友作了如实客观的证明。

1971年7月14日,王振华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

(0)

相关推荐

  • 79年前,他以身殉国时,女儿还未满两岁

    他是毛泽东眼中 "枪杆子和笔杆子都过硬"的将才 他是朱德眼中 "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八路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他是周恩来口中 &q ...

  • 《红色印记》第38集:集结百团的作战图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吴樾.我讲述的文物是八路军总部参谋处绘制的百团大战战役部署略图.它的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有一版复制品收藏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百 ...

  • 日寇在华北平原修碉堡,为何完全不顾质量,而且越修越次

    --日寇在华北连修万余碉堡,全是为八路军"量身定做"的次品 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对华北地区的日寇造成了沉 ...

  • 【北京地形】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西邻...

    [北京地形]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西邻太行山脉,北靠燕山山脉,最高峰是西部太行山脉余脉西山的东灵山,海拔约2303米. 北京的河流,大致都是从西北流向东南,从北往南依次是:潮白河.温榆河-京杭运河 ...

  • 从山西到河南横跨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八百里,一叶一石皆入画

    太行山,素以雄,奇,险,幽,灵而闻名四方.自然和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美学艺术家,旅游达人纷至沓来,并一致赞不绝口,意犹未尽. 在我小时候知道有个大山叫"太行山", ...

  • 关家垴战役

    关家垴战斗,是1940年10月30日到31日进行的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进行的一次最大的进攻战役.八路军集合3个旅2个团,在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督战下,对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进行围歼,血战2昼夜, ...

  • 王振华:重上井冈山

    重上井冈山 王振华 我对井冈山充满着景仰之情,所以这次有重上井冈山的机会,我就欣然前往. 井冈山八百里林海里,孕育着许多激动人心的往事,比如"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 ...

  • 王振华:咬开它,虽硬核红得发紫,但它周围只洇润着一圈红

    [作者简介]王振华:供职于邵东县教育局办公室.系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省市县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LTWCHJL1首发此文,欢迎 ...

  • 王振华:郴州印象

    郴州印象 王振华 我觉得郴州的景美.人美.规则美. 在郴州我主要看了三处景致:高椅岭.东江与苏仙岭. 高椅岭的景致可以用神仙福地来形容.始终在山脊行走,心中就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山脊中的绿与丹霞地貌裸 ...

  • 【我的乡情55】王振华:梦萦乡亲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梦萦乡亲 王振华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不断沐浴着农村纯朴的感情.这种感情时时撞击着我,令我神往.如果两三个月我没有回家乡看看,我就心慌得很,所以一有时间,我就尽量回家乡. 老乡 ...

  • 王振华:羡慕

    羡 慕 王振华 世界上令我羡慕的人太多了,但我最羡慕的还是我身边的一些语文名师,比如邵东一中的卢正雄.邵东城区的王承晖.邵东灵官殿镇的罗红英-- 我羡慕他们的德艺双馨. 我没有听过卢正雄老师的语文课, ...

  • 王振华: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 王振华 冬姑娘已经降凡二十来天了,但世上万物呈现出的景状不知是冬还是春,好像冬中蕴含着春,冬与春互相融合着,交织着,且彼此亲昵着. 今天的暖阳你说是冬阳还是春暖呢?太阳晒在身上挺和煦,但 ...

  • 王振华:世上有好人

    世上有好人 王振华 世上有好人,这是一个真命题,我坚决相信. 今天与妻子两个买了两个小挖锄,准备到山上挖冬笋.冬笋岂是好挖的?我知道,非一般技术与经验,那是与冬笋无缘的.在林子里穿行了十几分钟,连冬笋 ...

  • 王振华:青青的麦苗

    青青的麦苗 王振华 偶然出去踏青,突然看到一垅麦苗,我真喜出望外.麦苗七八寸高,绿油油的,长得蓬蓬勃勃,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它尤其显得碧绿.由这一垅麦苗,我想到了欢乐的童年. 追忆四十年前,我们六七 ...

  • 王振华:踏青/青春的灵动撩得人心“砰砰”跳起来……

    踏  青 王振华 偶然间到郊外踏青,倒还别有一番情趣. 清风徐徐吹来,吹在脸上那种清凉的感觉很惬意.九贝生态农场里的几口人工湖上,垂钓的人们有十几个.有的站在突出的垂钓台上,有的站在圈食围栏眺台四周, ...

  • 王振华 陈优初:文化育人,残疾孩子活得好阳光

    残联领导到邵东特校进行文化捐赠 为落实省.市残联对残疾人宣传文化项目的绩效分配方案,着重考虑为残疾人文艺.体育做出贡献的家庭,真正实现"五个一"(帮助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