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88岁行书,很高明!

111

‍古代有些文人,性格耿直,无拘无检,得不到官府的信任和重用,远离官场,飘然一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与众不同,人们对此不大理解,出于世俗偏见,遂视之为“疏狂”。

文征明,原名壁,号衡山居士,江苏吴县人,年少时学文学书学画,颇有成就,与唐寅等合称“吴中四才子”。54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在院中仍勤于书画,三年辞归,永不出任。他书画兼优,诗文俱佳,与唐寅、仇英、沈周合称“明四家”。他名重当代,门生颇多,形成了“吴门派”。许多人谈到他时赞不绝口,但也有人暗里摇头。

文征明淡泊名利,金钱不系于心。《玉堂丛话》载:“文征明家居,郡国守相连车骑,富商贾人珍宝填溢于里门外,不能博先生一赫蹄”(赫蹄,一种小幅薄纸)。

朝中的周王派人以古鼎古镜、徽王以价值数百镒的金宝珍货进贽,使者说:“王无所求于先生,慕先生耳,盍为一启封?”文征明不启,礼单珠宝原封退回。唐王也以“黄金数笏”及其他珍品派人来求画,文征明闭门不见。他和唐寅一样,“闲来写幅青山卖, 不使人间作孽钱。”自己不伤天害理,不去造孽取钱,连别人造孽得来的钱也毫不苟取,只以卖画为生,自食其力。

热衷于做官的人,常常是撕下脸皮,阿谀奉承,贿赂吹捧。一个大官出巡,沿途挤满迎送的人,有的争着献媚取宠。

文征明不搞这套。

也是《玉堂丛话》载:“衡山待诏素不下河拜客,严介溪(权相严嵩)语顾东桥曰:'不拜他人犹可,余过苏,亦不答拜。'东桥答日:'此所以为衡山也,若不拜他人,只拜介溪,成得文衡山乎?’”

他不想做官,更不满于官场积习,答拜你做什么?由此可见文征明的磊落性格。宁王朱宸濠反叛之前,曾请他去做官,他也不去,写《病起遣怀》诗以明志:

潦倒儒宫二十年,孽缘仍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准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

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

文征明长期生活在百姓中间,关心民疾,并为他们排解忧困。

《四友斋丛说》载:

他在苏州,里巷百姓拿一小饼前来求书,他“欣然纳之”,使来者满意而归,而兵部尚书托人求画,他就是不给。

还有,吴中书画收藏家拿待买的作品来请他鉴定,虽是赝品,他也说是真迹。人问其故,他说:人穷才卖画,我说穿了就卖不成,我怎好贪一时之名而使人举家受困?在画苑中,真赝并存,外行人是辦认不出的,但如果画家鉴定错了,以赝为真,必然声誉大损,被人讥笑,以为你不学无术,是冒牌的画家,今后别人就不买你的画了。因而有的人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名声,甚至排挤打击别人,用卑鄙手段抬高自己。而文征明宁使自己受损,也要以穷人生活为重。

结果是不但声名不降,反而更加受人爱戴敬仰。

送来的珍宝他不拿,做官机缘来时他不去钻。宁愿损己也要济贫,这样立身行事使文征明受到许多人的指责和打击,有的说他傲视官府,狂妄自大;有人说他放诞不检,语言荒唐。其实,他狷介自守,性情正直,放达不羁,正是他高尚的品德。

司马光在《迂书》中说:“虽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余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文征明如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