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飞行汽车、柔性电子,美国科技创新的活力究竟从何而来?|| 朋友说| 第53说
从research到research development
我们平时偶尔还会在报纸、新闻里看到,某时某地某个“民间科学家”又发明创造了什么创新产品。这种情况99%的可能,就是自己玩一下,自娱自乐罢了!不具备世界领先性。之所以可以这么肯定地说,是因为任何科学成就都是在前人智慧和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爱因斯坦就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都在学术界、在高校、在研究机构里。
很多中国企业家想干脆直接找到高校,找到研究所,拿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不就好了。而高校擅长的是科研,可以理解为单项冠军,比如通讯技术达到速度最快、新型材料做到强度最大。只要某一个单项指标成了世界领先,就可以理解为研究很成功。但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生产、制造产品,比如生产一部手机,需要屏幕清晰度最高、待机时间最长等等。这就是research(科研)和research development(R&D,研发)的区别。国外的统计需要5~8年的研发周期、一千万美元以上的资金投入,才能把一个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成一个上市产品。过去市场的研发主力是大型跨国企业,但是现在从根本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拜杜法案”为科研转化市场注入活力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布了拜杜法案,重新规范了高校科研成果转让问题,允许高校将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进行商业开发,并且高校还可以继续享有非商业的研究权利。法案的出台激活了美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市场,受益的不仅是高校,也使得许多个人、中小企业都可以进行商业开发。美国产业界做了一项数据调查(从1981年到2013年):1981年美国整个产业界的研发(产业化)投入是500亿美金,到了2013年突破了3000亿美金。在研发投入逐年增长的趋势下,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981年70%的投入来源于25000人以上的大型跨国企业,但是到了2000年这些大型企业研发投入只占到35%,研发投入增长主要依赖于500人以下的小公司。这好像跟我们的认知有点儿不一样,印象中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建立大型的研究中心,才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开发、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进行全球市场营销。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大公司为什么会削减研发投入?
美国市场的研发主力
美国辉瑞(目前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医药企业是典型的科技企业,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新药研发,但是决定辉瑞市场地位的不是研发实力而是它分布在全世界的四千名销售人员,可以实时把任何一个药品推向任何一个医生那里。我十多年去访问美国一个机构叫Bio industry association,这个机构有六百多家会员企业,研究的都是最前沿的生物制药产品。这些小公司因为没有销售队伍,不可能达到billion销售,研发的目标就是为了卖给像辉瑞一样的生物制药公司。
这些小公司唯一使命,就是把最前沿的科研转化成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目前美国市场像这样的公司大约有一万家,他们可能就藏身于美国路边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但却拥有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最充裕的研发支持、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最高效的团队协作。
这些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小公司,只需要5~8年就可能取得明显的行业领先地位,甚至是垄断地位。一家美国无线充电企业WiTricity,公司二楼墙壁上挂满了一个个小镜框,这是该公司在全球申请到的上百个专利,几乎锁定了与无线充电相关的核心技术,但公司仅有七十人。五年之内它一定会是一家巨型跨过企业,它也许就是未来的高通。
“Fortune One Thousand(财富一千强)”盘点了1973年到1983年,这十年的变化,其中有350家巨型跨国企业落榜。而在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有712家企业被替换,上榜的有:Google、Facebook、特斯拉、illumina等等。甚至很多传统企业也引入了新的竞争者,比如运动品牌Under Armour,目前市值是17billion(170亿)美金,与耐克700亿美金相差不到四倍。美国很多分析师认为,未来的5~10年,Under Armour应该能够反超耐克,形成市场领导地位。目前中国只看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侵蚀,实际上国外大量的事实证明科技侵蚀对传统产业的格局颠覆更剧烈。因为传统产业很容易学会互联网,但是传统产业并不容易掌握科技。
一个成功的研发核心是利用科技满足用户需求,既不是纯粹的用户需求,也不是纯粹的科技,而是两者的结合。结合的主导者往往是更懂需求的一方。当一个人需要武器的时候,就需要找武器库,让我去挑选。”美国的“武器库”在哪?美国如何开放科技市场?
美国不仅仅只有硅谷
一说起去美国投资、美国创新、美国科技风口,“哦,你在硅谷!”。硅谷代表了创新、硅谷代表了活力、硅谷代表了财富,硅谷是创业者的天堂,我显得有些无奈,我不在硅谷,我在(美国)东岸!硅谷有三个,你问哪一个?
第一,“惠普的硅谷(或工程师的硅谷)”。但工程师不懂创新,他们不是硅谷创新的动力。
第二,“微软的硅谷、乔布斯的硅谷、Facebook的硅谷”。当初软件业对互联网的理想:软件应该是免费的,网络是不收费的,终于有机会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构建一个完全自由、平等的王国。但是最终还是商业赢了、比尔盖茨赢了,这个被视为”叛徒“的人今天不仅富可敌国,还被全世界人歌颂。所以这不是我们寻找的那个自由开放的硅谷了。
第三,“斯坦福(高校)的硅谷”。世界创新已经逐渐进入了更难的阶段,软件创新相对容易,硬件创新更难。新一轮创新在“硬件回归”的背景下,斯坦福的Double E(electric engineering,电子工程),斯坦福的计算机优势更加明显。通过对2014年美国风险投资分布图和创业热度图的分析,发现分布非常广泛,但有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凡有好高校的地方就是就是投资热度和创业热度最高的地方。如今美国创新也并不是斯坦福一枝独秀,美国前一百名高校都有自己的“绝活”,比如:Carnegie Mellon机器人最牛、Wisconsin Madison医学最牛、环保最牛的是犹他、盐湖城,MIT等等。
全球最前沿的科技
我们投资了一些前沿科技:
——投资了一家在美国加州Mohave小镇的航天飞机公司X—COR。当年NASA由于各种原因叫停了航天飞机这个拥有上万人的项目,如今X—COR公司仅仅有110人。现在那里已经变成全世界第一个私人航天港(私人航天圣地),当你驱车Mohave小镇的时候就可以看到spaceport(航天港)指示路牌。
——经常可以在网上得到各种飞行汽车的照片、信息,大部分只是模型阶段,供大家欣赏思考而已。投资的一家叫公司Terrafugla的飞行汽车Transition,既有美国汽车牌照,允许在路边行驶,又获得了飞行牌照,开到机场就可以起飞升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Emotion Mirror,是全世界最复杂类人表情机器人,有四十个马达牵动它的面部,可以做出各种复杂的表情。机器人的眼睛是摄像头,可以捕捉到你细微的神情变化,进行模仿。人和人之间交流,产生共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里有一块镜像神经元的区域,当我们面对面交流时,人会下意识的模仿对方的表情以产生共鸣感、产生好感。还有一只可以捏起任何柔软的物件的机器手——Soft Manipulator,未来将可以解放生产线工人的双手,人工自动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快。
——柔性电子:MC10。公司创始人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John Rogers,是柔性电子领域国际公认的权威。将来用途将非常广泛,比如将这种“生物贴”贴在一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体表,便可监测体温,实时监测。
中国有一句口号叫“走出去,引进来”,未来中国的企业能够真正走出去,走向国际,在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产业链立足、站稳,把世界当舞台不是更好吗?企业家们要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才能提升中国企业的形象,才会推动中国产业提升。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Frost & Sullivan首席顾问,著有《积木式创新》一书。本文根据王煜全演讲,由Sunny编辑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