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说白了就这点
2009年5月20日 晴
晚上风声呼呼,还带点凉意,本打算在湖畔站桩,觉得太扎眼,于是到体育馆二楼西边练。二楼的风更大了,薛姐用外套把腰围了一圈,哪个地方受凉都不怕,就怕腰受凉。
张哥最近的桩功愈来愈有境界了,前两天小腹有胀感,昨天丹田处的气球一下子膨胀开来,扩及身遭一米左右。薛姐笑着劝他,你可要注意呀,练功时用铁链子把脚拴住,小心别飞了。
张哥看了看我们的姿势,说:“兄弟的有点意思。”走过来,摸了摸我的腰际,“不错,不错。至于什么时间能听到'喀嚓’一下?那就要看你的悟性和毅力了。”
他的声调有点怪怪的,有普通话的味道,但又迥异于河南话,原来他是河北万县人,孙禄堂的老乡,怪不得练武的悟性这么高。燕赵自古所豪杰之士,大师级高手更是多不胜数,永年县的杨家,深县的滚云深、王芗斋等。河南虽总想打武术的台子,而且还有少林、陈家沟两大招牌,无奈高手太少,而且传习的风气也过去保守。哪像杨家人,一出道,就把武术商业化了,而且授徒大多拣选官宦富豪子弟,把穷文富武实实在在地付诸实践。
“来,你还推我。”张哥看我的试力老毛病又犯了。
“唉,昨天没练,就找不到感觉了。”我不好意思地揶揄道。
“手指接触时依然是松的,就要掌根发劲的一点点紧。”张哥道。
接着又做风幡试力,我俩不一会就窜到了前面。张哥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们慢点,只有慢才能把感觉找出来,体会双手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这样,慢慢地掤劲就出来了。
“肩膀放松,”张哥一眼就发现了我们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把腿蹬的劲快速传递到两臂上。”
风越来越凉了,张哥摇着膀子晃来晃去,“怪不得那帮老太太早上说,'哎呀,海东晃得我们眼睛都花了。’”薛姐看着张哥的一颠一簸,不知道在练啥功?
“这就是熊膀,摔跤中也经常看到这个动作。”张哥边说边给我们做了一个慢动作,我们都跟着学,却怎么也学不会。
“这就是走路,不过把肩膀和腰的转动幅度变大了,怎么就不回了呢?”张哥永远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
武彦云:行拳如走路,打人如拔草。怪不得有人向黄师请教练拳,黄师有点不屑地说,你会走路吗?看来,要言不烦,大道至简,然而,人要做到简单,活到平常却是最难不过的事情。参禅据说有三境界,最初,山是山,水是水;后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练拳后,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自己不会走路了。”张哥道,“但继续练下去,又会走路了。”
也许,所谓的拳道,就这么一回事,自自然然,清清净净。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复杂化呢?当张哥又会走路时,跑去告诉黄师,黄师也大喜,请他吃饭,给他端了一杯酒,拳里面的东西,说白了,就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