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有这些症状时千万别大意!

我们老百姓习惯性的把进食后引起的饱胀、打嗝、上腹痛等各种胃肠不适都叫做“消化不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消化不良”是因为胃肠道病变引起的,我们称之为“器质性消化不良”。

但还有部分的消化不良,经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液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消化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又或是虽然发现了某些异常,但却不足以解释消化不良症状的成因,这类消化不良我们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表现出一个或多个症状,如餐后饱胀、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部烧灼感,以及过度嗳气(打嗝)、恶心等等。这些症状反复发作,可以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几十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强调“功能性”,但并不代表“没有病”。也许有些是因为我们以目前的认知和技术找不到病因,也许有些则是某些疾病要明显化前的先兆。这就需要我们既不能过分在意,也不能太大意,尤其是当出现下列这些症状时:

剧烈的初发症状,如腹痛、腹胀等,尤其是老年人初发的症状;

伴有慢性消耗性表现,如不明原因贫血、消瘦;

呕血、黑便;

发现腹部包块;

吞咽困难;

发热、严重腹泻等;

消化不良症状伴有严重的精神和情绪异常,如轻生、幻觉和过度偏执等;

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他系统有遗传倾向疾病家族史患者,出现患病亲属类似的症状等。

这些症状,我们称之为消化不良的“报警征象”!
报警征象的出现,提示我们的身体可能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潜在演变成重大健康问题的征兆。这种情况下,强烈推荐进行全面的检查,排查可能的病因,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在45岁之上、或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对待自己的病情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惶惶不可终日,到处就诊,各种检查做遍,就是想给自己的身体找出点毛病;另一种则是满不在乎、不当回事儿,连检查都懒得做,出现症状忍忍就过去了,觉得自己很“皮实”。显而易见,每种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待功能性消化不良,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折腾,不抱怨,遵医嘱,多观察,若有变,早就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