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 | 人生三把钥匙 :自知、放下、寻找自己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一凡的领读
音乐 | Ricky Nelson、Knight - Lonesome Town
谷主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
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330天,共读的是第190本书——德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在轮下》。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他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每读完一本书,我们总会思考,读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从众星捧月,走向平庸,他脆弱绝望地呼喊,可是没有人听见。
黑塞的书一直能引发人对生活、生命和追寻自我的深刻思考。
今天我们将从3个方面来分析,黑塞所揭露的残酷真实。
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
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黑塞9岁时进入了拉丁语学校就读。
因为要继承父亲的圣职,成为优秀的牧师,就必须参加“州试”。黑塞14岁时,通过了州试,开始过寄宿生的生活。
入学不久后,他感受到了学校强烈的压迫,还有自己内心新思想的萌发,最终逃离了神学院。
在这之后,他的青春开始辗转与各个学校,造禁闭又退学,后来又去当学徒,机械工。总之,有足足四年时间,他的生活都是不顺的。
读到这里,我们也许会发现,黑塞本人的经历恰恰是汉斯和海尔纳两个人的结合。
庆幸的是,在他辍学期间,他依旧没有放弃自我进修。而祖父家里的大量藏书,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喜悦。
黑塞一面承受孤独与失意,一面努力读书和写诗。
黑塞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进了《在轮下》,他用文中校长、老师的目光揭露了,思想麻木,灵魂腐朽的教育带给他的苦痛,和久久无法愈合的后遗症。
正如,校长只关心最表面的事情。
当校长得知一直是无可指摘的好学生的汉斯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他只说,“你会答应我好好努力对吗?千万别松懈,要不然就会滚到车轮下面去的。”
此时校长和老师还在惋惜,这么一个好学生,为何会沦落。当然,当大家发现汉斯的学业一落千丈到无可挽救的时候,便彻底地、无情地放弃了他。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老师没有人关心过汉斯的心理,没有人真正地关心他遇到了什么。
社会的歧视与生活的失意,使汉斯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黑塞所控诉的德国旧的教育制度,他在年少时期也深受压迫。
由于入学考试的压力,一切童年应有的快乐都被剥夺,人们给予的是填鸭式的灌注知识,和空洞无力的人生理念。
他知道,“因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培养出乎常轨的人,而是要培养精通拉丁文和数学的正直小市民。”
他们不需要天才,只需要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人。
他们的职责是束缚和铲除年幼男孩的本性粗野的力量和欲望,代之以树立一种宁静的、适度的和人们认可的理想。
创作这本书时,黑塞摆出明显的斗争姿态,站在少年的立场,严厉地批判当时德国的不人道的教育制度。
接受失败的勇气
其实,黑塞的人生与汉斯比起来,更为严重。
文章中,汉斯回到镇上养病,但是谁也不再看这个一败涂地的少年一眼,这个饱受摧残的孤独少年只能躲回孩童时代的回忆中,去寻求仅有的慰藉。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汉斯选择了死亡。
黑塞用了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去描写这个残酷的举动:
“命运叫他为他自己阴暗的企图感到高兴,它看着他每天从死神的杯中享用几滴欢乐和活力之酒。原因可能并不在于这个生命是伤残的、年轻的。
然而这个生命应该先画完它的圆圈,不该在它浅尝一下生活中的苦乐之前,就让它从平面图上消失掉。”
社会的歧视与生活的失意,使汉斯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然而,周遭无人所知,无人所动。
汉斯孤独地面对这一切,他失败了,成为了别人眼中可笑的人。
黑塞熬过来了,虽然在他最失意的时候曾两次企图自杀。
而他依然选择重新活着。他还没有放弃自己成为一个诗人的梦想,他还有所执念。
所有人都在告诉你,如何才能成功。而黑塞却说,如何去面对失败。
失败之后不会只有一种选择,痛苦的重压之下,依旧有希望。
就如《在轮下》中,鞋匠告诉汉斯的那样:
“考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成绩再好的人也有落榜的可能。万一真的名落孙山,就去想想,上帝对每个人都自有安排,自会指引他们走向自己的道路。一切自有另外的安排。”
在这部小说执笔后的二十年,黑塞曾说,“一个人要完成自己的人格, 一定会同周遭发生冲撞,当这场战争开始时,我也开始和学校产生了冲突。二十年后,我才终于明白了那场战争的意义。”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关于黑塞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100年后,我们重读黑塞的作品,发现他的思想和当下的价值观有着惊人的重合度。
人人都想成为自己。但是,大多数时候,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成为自己。
《在轮下》中,汉斯一直是被灌输努力学习,取得好名次,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当他被嘲讽,被无视地做了一个机械工人的时候,他依旧不明白,自己想要成为的是谁。
诗人?还是匠人?还是一个工人?
其实,成为任何一个人都没有错。只要是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职业不分高低,人生可以平凡却不平庸。
黑塞是想成为一个诗人。
然而,这正是他痛苦的来源。这个痛苦的认识,就是没有培养诗人的地方。
在教科书上,老师无尽地赞美诗人,但现实中,想成为诗人却受尽轻蔑。如果想成为世俗中不常见的职业,就必定会遭受质疑。
黑塞因为坚定,才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而年轻的汉斯,目标涣散,也不知道如何疏散心中的郁闷,因而对生命产生了倦怠。
这不能责备,更应该引起关注,给予关爱。
黑塞也严厉地抨击了这一点,天真聪明的汉斯会被扭曲、会幻灭,会对生命失去敬意,大人们要负大部分的责任。
没有人去关心一个少年的落寞与倦怠,反而觉得不会学习就一无是处。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也是黑塞留给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
庆幸的是,黑塞也在其它作品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责是发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别人的命运,是彻底而不屈地活出自己的命运。”
聊到这里,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我想说,阅读黑塞的《在轮下》完全是一种享受。当然享受完之后,也会有一种痛苦。
正如,作家麦家所说:“人唯有在痛苦的时候才见得到自己的灵魂,越是痛苦,越是清晰!读书有时是为了寻找痛苦,跟灵魂对话。黑塞的书就是如此。”
无论是少年汉斯的童年生活,还是美轮美奂的大自然的描写。黑塞的文字有种特有的柔软抒情,也有刺激的批判,建议大家去翻一翻原文小说。
我想,你依旧会为这个少年心碎。
下周我们将要共读的书是——作家翁达杰的小说《战时灯火》。
《战时灯火》
战争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生与死,还有战后的报复和刺杀、以及整个地区难以愈合的伤痛。
主人公用了数年时间,都在挖掘母亲与战争的联系,媒体上,有人说她是英雄,也有人说她是反派。
书封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如果还有什么让你耿耿于怀,读《战时灯火》也许会让你释怀。
一起期待下周的共读吧。
领读人:陈不识,媒体人,喜爱读书。
主播:一凡,电台主持人。探索声音的温度,只愿温柔每个夜色阑珊。
执行主编:花梨
责编:紫荆/香樟
图片:文中插图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背景音乐:Ricky Nelson、Knight - Lonesome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