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累税——征税方式(二)
上期说到,1950年代工商业税采用民主评议的征税方式,开创了税收史上的新办法。
这个新办法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么源头又是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谈谈边区的《农累税》
这是1943年1月16日的《解放日报》
这个报纸,咱们在“从公粮到农业税”文章曾经引用过,这个农累税具体是怎么回事?
在这册晋冀鲁豫边区法令汇编中有详细的说明
统累税就是统一累进税率征税的意思,应用在农业上就叫农累税。
我们看到农地分为三等,这三等如何划分,直接影响到农户交税的多少。工商业按照资本征税,但是资本到底是多少,就要盘点库存。
谁来盘点库存?谁来评定土地的等级?怎么盘点?怎么评定?
这就诞生了民主评议委员会,从而产生了新的征税办法。
几千年的中国从来没有这样征过税,为什么要这样征税?
这是1932年暨南大学校刊“国家与社会”上的一则文章,把当时中国社会问题做了一个简要分析,其中农村农业问题最严重最普遍涉及人口最多。
我们以陕甘宁边区为例,大家都知道,陕甘宁地处黄土高原,无霜期只有五个多月,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农村的社会结构主要是自耕农,佃农,雇农,小地主,中等地主,大地主,土豪劣绅。生活最困难的是佃农,社会地位最低的是雇农,中小地主也不容易。
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良性循环,巩固边区党的政权。
红税工网经过研究大量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现边区政府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来处理生产与财政的关系问题。
第一个阶段是从1935年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发布废除一切苛捐杂税的布告开始,人民群众工商业手工全部免税,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财政来源战场缴获和没收地主土豪劣绅。西征后占领三边地区盐场,交易市场,设三边税务局征收盐税,补充财政收入。征税范围最小,数量也最少。
第二个阶段是西安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征收救国公粮,对几种商品征收货物税。征税范围有所扩大。财政收入主要靠国民政府拨款和外界援助。
第三个阶段是1941年到抗战结束时期,这一阶段是外援断绝,拨款停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征税范围扩大到全区几乎所的人,税制、税法、税收队伍都是在这个时期完善的。
第四个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延安被胡宗南占领一年,实际上被分为三个小部分,税务机构也被战争影响,以后咱们特别开辟一篇,仔细研讨。
再回到农累税这个评产环节上,评产委员会的职能就是建政以后民主评议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但是这个评产委员会,以及办法又是谁最先发明的提出的?下回咱们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