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男孩”火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模样

在家长诸多的愿望中,90%都是希望孩子长大能够成才,但却鲜少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

或许在家长眼里,成人这个目标实在太小了,甚至都不需要费心去琢磨。于是,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只要是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统统都得报上。

之前看到一个段子:期末考试完毕之后,家长在墙壁贴了一张表格。表格中列举了不同的期末分数,分别对应的是不同的家庭待遇。

初见这个段子确实觉得挺逗的,但是笑完之后却莫名觉得悲哀。

因为我们之所以没觉察出什么问题,是在潜意识里默认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成绩是可以和家庭待遇挂钩的,甚至有一些家庭已经在身体力行地实施这一理念。

可是,我们如此注重学习成绩,真的就能让孩子成才吗?

  • 确实,在这样的教育下,确实有不少孩子拥有了非凡的能力,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他们也变得功利,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感。

    比孩子成不了才更可怕的是他成为了一个高学历的人渣。

一个低学历的人渣和一个高学历的人渣相比,两者对社会的危害哪一个更大?相信大家心里自有答案。

前段时间一位“鼓掌男孩”火了。这位小男孩在短短的领奖过程中,为我们上演了一程精彩的心路旅程,剧情之复杂,真可谓是跌宕起伏。

起初,老师在说出“一向都很棒的……”之后,小男孩还以为是自己,便直接站了起来。

但下一秒却听到了别人的名字,小男孩的笑容肉眼可见地凝固了,嘴角也失落地垂下。

但他依旧努力地调整好表情,为那位获奖的同学鼓掌。在之后他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时,小男孩笑着笑着,突然哭了。

有人说失意才见人品。而这个时候仍旧能为别人的成功而真心实意鼓掌的人,胸怀一定不会小。

虽然并不知道他以后是否会成为家长眼中所谓的人才,但我确实从他身上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模样。

我们总说要孩子考上某某某名校,要他保持班级里多少名。这样的追求并没有错。

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真正错误的是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却忘了教导孩子如何成为一个“人”。

人这个字,写起来就一撇一捺两个笔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真的做起来却又需要一辈子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孩子没有基本的道德观念,不知道什么是仁、礼、信,那么他就是再学富五车,也不过是个饱读诗书的渣滓罢了。

看一看古人的蒙学书籍《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就会发现它们大多都和做人有关。所以《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的第一句是弟子规,圣人训。

不是说做家长不可以重视孩子的成绩。只是希望家长们在重视他们成绩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他们道德品行的培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