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创业·守成
●战胜易,守胜难。
《吴子·图国》说明创业难,守业更难。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淮南子·道应训》持:保持,坚守。之:代指胜利。要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胜利的成果。
●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十拨乱:澄清混乱。基:基业。通:方法,办法。谓开创天下之业固然难,守已成之业亦不易。
●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宋·苏过《土燮论》
●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国语·晋语四》谓凡事均可转化,视立志如何。
●有以无难以失守,有因多难而兴邦。
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无难以失守:国家并无灾难,但因不思振作而失守。多难而兴邦:国家多难,但因有所作为而兴盛。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汉书·枚乘传》舜:即虞舜。古代传说中贤君圣人。无立锥之地:没有插锥之地,喻地方很小。
●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庄子》尧舜:即唐尧、虞舜,都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圣人。置锥之地:很小的土地。谓先人打下江山,子孙却无法守成,以至无立足之地。
●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
宋·欧阳修《读李翱文》神尧:唐高祖的年号。旅:古人部队编制。五百人(一说二千人)为旅。唐高祖以一旅之众竟取得天下。可是他的子孙拥有天下之势,却无法收回河北之地。
●霸主孤身以二江,子孙多有百城降。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谓开国之君只身打下江山,而子孙虽拥有天下却无法守成。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唐·柳宗元《敌戒》訑訑(yíyí):自满自傲的样子。秦因为有六国为敌,小心谨慎,终于强大起来;六国被消灭之后,就骄傲自满,以至灭亡。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国策》井以甘竭:井水因为甘凉而被全部喝尽。李以苦存:李子因为味苦,无人想吃而幸存。夫差:吴国的国王。酣:酒喝得很畅快。勾践:越国的国王。
●成立之难如登在,覆败之易如燎毛。
清·李绿园《歧路灯》 燎毛:火烧毛。
●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清·康有为《公车上书》开创之势:开国创业时之态势。守成之势:固守成规之态势。
●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清·李鸿章《奏稿·议复张家骧争止铁路折》奇局:不平凡的局面、形势。奇业:不平凡的事业。
●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汉·班固《西都赋》藉:凭借,依靠。十世:这里指多年。
●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
《淮南子·说山训〉清正:澄明,端正。失平:失掉平衡,即动乱。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唐·杜甫《赠别贺兰钴》国步:国家的命运。返正:恢复正常。尚风尘:仍然没有澄清(局面)。
●拨乱世,反诸正。
《公羊传·哀十四年》拨乱“世”:清除动乱的局面。诸:之,之于。《汉书·高帝记》:“拨乱世,反之正。
●端本澄源,涤瑕荡秽。
《旧唐书·五行志》端本:端正根基。澄源:清理源泉。涤瑕荡秽:把瑕疵污秽清除干净,比喻破除旧的习俗。
●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宋书·礼志一》涤秽荡瑕:比喻破除旧的恶习,拨乱反正:治理好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拨乱反正,不在天命之有无,而在人力之难易。
清·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矫当世,覆诸正,务在乎反本。
汉·桓宽《盐铁论·杂论》矫:纠正。诸:之于。反本:恢复本来的面貌。
●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清·顾炎武《日知录·自序》 正:端正。兴:振兴。
●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后汉书·顺帝记》 拨乱反正:治理好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拨乱反正,经武也;制礼作乐,纬文也。
《艺文类聚·卷三十八·礼部上》经:织物上的纵线。纬:织物上的横线。经武纬文:喻武功文事合成为一,实现至治,犹经纬纵横组成布帛。
●立国有文必有武——徒有文而无武,则威不立而国势弱。
《历代名贤经武粹语》徒:只,仅仅。威:威严。国势弱:国力软弱不振。
●文经武纬。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以文事为经,以武备为纬。即从文武两个方面治理国家。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
《礼记·祭法》周文王用文德来治理天下,周武王用武功来治理天下。
●文德武功,经天纬地。
《太平广记》卷二四一意指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
●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
汉·刘向《说苑·君道》 有文德而没有武功,不能威振天下。
●有武无文,民畏不亲。
汉·刘向《说苑·君道》只有武功无文德,民众对你畏惧但不亲近。
●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汉·刘向《说苑·君道》既有文德又要武功,才能既威严有德声。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吴子·图国》 修:改进,搞好。文德:以礼乐教化进行统治。武备:军备。
●文武殊途,勋烈同归。
《三国志·魏书·陈留王吴传》殊途:不同途径。勋烈同归:功业相同。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垂拱而治:垂着手拱着手便可以使国家得治。比喻容易。
●修文偃武,四海晏然。
《隋书·杨素传》偃(yǎn):停息,停止。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晏(yàn):安,平静。
●偃文修武,民安国泰。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修:整治。泰:太平。
●文德武功,维持帝王万世之业。
宋·洪咨夔《贺启》文德武功:一面施行文教,一面整治武备。
●文以赞治,武以凌敌。
北齐·刘昼《刘子·文武》赞:帮助,辅助。凌:进攻。凌敌:防御敌人的侵犯。
●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术:方法。
●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
汉·王充《论衡·非韩》任:承担。直任:径直承担,单独承担。御敌:防御、抵抗敌人。
●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司马法·天子之义》 表里也:内外为用,相互补充。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
《经法·论约》 卒:终。道:规律。治理国家开始时用文德,最后用武威,这是天地间的道理。
●自家刑国,纬武经文。
《晋书·齐王攸传赞》刑国:治国。纬武经文:以武为纬,以文为经。指文治武功合成为一,文武兼备。
●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威:威严。德:恩惠。济:补充。
●武以戡乱,文以守成。
元·姚燧《郭野斋诗集序》 戡乱:用武力平定纷乱。守成:巩固已成功业。
●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
北齐·刘昼《刘子·文武》非:诋毁,讥讽。嗤(chī):讥笑,嘲笑。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唐·林宽《歌风台》马上:骑在马上,指依靠武功。解:懂得,知道。说明治理国家既要有武功,又要有文治。
●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儒者:一般指读书人,这里指文官。进取:这里有夺取、创建天下之意。
●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半部:此文中指半部《论语》。佐:辅助。。陛下:对君主的尊称。致太平:使天下达到太平之境。
●居高无忘危,在上无忘敬。
晋·傅玄《冠铭》居高:指处于较高的职位。敬:严肃,慎重。
●经纬天地之谓文,戡定祸乱之谓武。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经纬天地:指经营天下,规划治理。戡(kān)定:用武力平定。
●文足以经邦,武足以定乱。
《武经七书汇解〉经邦:治理国家。定乱:平定祸乱。
●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
宋·苏轼《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定:平定。致:达到。
●经天纬地,四海晏如。
《周书·静帝纪》经天纬地:经营天下,规划治理。晏:安。如:形容词词尾,表示某种状态,义同“然”。
●救乱之世不语儒,求治之世不语战。
宋·宋祁《杂说》世:时代。语:谈论。儒:读书人,学者。不语儒:这里是不以儒者为用。不语战:这里是不采取战争的手段。
●逆取顺守,古人所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逆取顺守:反其正道夺取天下,顺其常理整治国家。贵:重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象拉弓一样,一紧一松。
●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礼记·杂记》弗能:不能办。弗为:不愿办。
●文经武略,久播朝野。
《隋书·高帝纪》文经武略:指文事与武功。久播朝野:在朝廷与民间久已施行。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体》 好(hào):喜欢。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得宠思辱:受到宠爱时要考虑到受污辱的一天。安居虑危:处在平安之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安无忘危,存无忘亡。
《大戴礼记·周武王几铭》安:太平。危:危难。存:存在,指国家尚存在。亡:危亡,灭亡。
●处广而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唐·李世民《晋武帝总论》居:处于,处在。处广而思狭:处于局面弘之际要考虑有地狭局危的一天。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安:太平。危:危难。亡:灭亡。治:安定。身:自己。是:这样。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庄子·则阳》相易:互相交替。相生:彼此包含。说明安危祸福是可以互相转化,为人不要执着一端。
●居安思危,处治思乱。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居:处于。安:太平。思:考虑。汉·扬雄《冀州箴》:“治不忘乱,安不忘危。”
●据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
宋·宋祁《直言对》据:处于。操:掌握。周昙《鲍叔》“常思危困必无危。”
●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 生:产生。治:太平。安:安定。
●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失:失去,失掉。
●安不忘危,治不忘战。
唐·张九龄《治府兵第七章》安:太平。治:安定。战:打仗,战乱。
●乱者思理,危者求安。
唐·柳宗元《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表》 理:治。安:太平。
●安不忘危臣所愿,常思危困必无危。
唐·周昙《鲍叔》 在平安时经常想到危险,就会安然无患。
●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五代史·杂传》蹈:踏,踩。蹈危,遭遇危难。患:灾祸。忽:疏忽。
●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
《吕氏春秋·慎大览》达:通达,显贵。得:取得,获得,丧: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能有所考虑则有所准备。患:灾祸。
●平不肆险,安不忘亏。
汉·扬雄《长杨赋》 平:安定。肆:忘了。亏:丢失。
●居安虑危,则庶乎免其危。
《钱公良测语下·规世》 庶乎:近于。免:避免。
●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宋·苏轼《教战守策》 逸:安逸。 大患:大祸患。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
《小学·外篇·善行》世人:一般人。遗之以安:因处境安定忘乎所以而失误。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
宋·苏轼《策略第一》患:灾祸。莫大于:没有比……更大。不知其然而然:不知灾祸究竟怎样形成的。
●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汉·贾谊《治安策》以危为安:由于危难使人警惕而导致安全。
●治平而忽危亡,未有不危亡者也;高位而忘颠覆,未有不颠覆者也。
宋·苏舜钦《乞纳谏书》治平:安定。忽:疏忽。高位:指较高的职位。
●亡国之主,自谓不亡,然后至于亡;圣贤之君,自谓将亡,然后至于不亡。
《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自谓:自认为,自以为,说明自谓不亡而亡,自谓亡而不亡都是由于是否警惕的结果,亦说明考虑事物会向反面转化之必要性。
●最极奢乐,则有败亡之虑。
清·康有为《布迦利亚游记》最极奢乐:过度的挥霍与享乐。虑:忧虑。
●穷奢极欲,衰将及之。
清·严复《道学外传》穷奢极欲:腐化荒淫,挥霍无度。衰将及之:败落即将来临。
●凡作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清·曾国藩《家书·致澄弟》安:安逸。道:境遇。蹈:踩,踏。
●易乐者,必多哀。
隋·王通《文中子·中说》 易:容易。
●荒迷不悟,则倾覆及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荒:逸乐过度:放纵。荒迷不悟,沉迷于荒淫逸乐之中而不醒悟。倾覆:垮台,覆灭。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韩非子·十过》耽:迷恋。女乐:女色和音乐。不顾国政:不考虑处理国家大事。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
唐·杜甫《寄贺兰銛》朝野:旧时指朝廷和民间。乾坤震荡中:乾坤本旨天地。这里指国家处于忧患动乱之中。
●晏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闵公元年》晏安鸩毒:沉溺于安乐,为害犹如鸩毒,可以致命。鸩毒,毒酒。不可怀也:不足留恋、爱惜;不可寄与希望。
●人情处安乐,自非圣贤,不能久而无骄怠。
《新五代史·宦官传论》 骄怠:骄傲自满和懒惰怠慢。
●燕安溺人,甚于洪波。
唐·韩愈《送董南序》燕:同“晏”,即安逸。
●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
明·洪自诚《菜根谭》 悉:全部,尽。媒:媒介。
●安逸,道之贼也。
清·王晫《今世说》卷二 道之贼:进德修业的大敌。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苟安:苟且偷安。患:灾祸。短期的苟且偷安,会给国家带来长期的祸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忧患。劳:辛苦。逸豫:安适,安乐。亡身:使自己灭亡。
●古人以宴安为鸩毒。
《汉书·景十三王传》 宴安:安闲,安逸。鸩毒:毒酒。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韩非子·安危》在是非:在于是否合乎正义。虚实:空虚或充实。众寡:人数的多少。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荀子·王霸》 君:君主。安:太平。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指执掌国政家政的人。患:忧虑。寡:指货财不足。不均:指贫富悬殊。贫:指财用短缺。安:安定。
●由来流连多丧国,宴安鸩毒因奢惑。
宋·苏轼《骊山》由来:自古以来。流连:有留恋忘返之意。奢:奢侈。惑:迷乱。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玩人丧德:戏弄别人,丧失德行。玩物丧志:过分迷恋于所爱的器物,便会丧失志气。
●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晋书·武帝纪》居:处于,处在。治:安定。常:固定不变。
●危亡祸乱之言不离于耳,则天可庶人可久安也。
宋·苏舜卿《乞纳谏书》庶:庶几,差不多。可:可以。
●天下安危,宰相之能否可见。
唐·韩愈《太傅董公行状》能否:有才能或没有才能。
●御车者知地险,操舟者观水势……驭天下者察民情,此安危之机也。
明·吕坤《呻吟语·御民》御车:驾驶车辆。知地险:认识到地势之险恶不平。驭天下:驾驭天下,即治天下。察民情:了解民情。机:关键。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唐·柳宗元《梓人传》居:安置好。选择天下有能之士,使他们各称其职;安排天下可用之人,使他们各安其业。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荀子·王霸》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日者列传》 道:道德。益:更加。势:权势。
●无养乳虎,将伤天下。
《大戴礼记·保傅》乳虎:小虎。
●养虎自遗患。
《史记·项羽本纪》 遗:留下。患: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