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投资的密钥!

说起茅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高端白酒?说起优衣库,想到的是不是基本款衣服?说起宝马,是不是又想到了驾驶的乐趣?

这些品牌与特定形象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消费者的认知。按照商界专业词汇来说,叫做“心智”。而企业有意在消费者建立某种心智的过程,叫做“定位”。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本营销方面的经典书籍——《定位》,作者名叫杰克·特劳特。他在1969年提出“定位”理论,这一理论影响了许多企业的营销活动。对投资来说,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分析企业在拓展和维护市场方面的能力。

1.定位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定位理论的提出,有着特定的时间背景。

在定位理论之前,也有很多经典的企业经营理论,主要集中于生产、流程管理等领域,包括泰勒、德鲁克等经典大师的理论。借着大师们提出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物质生活资料极度丰富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得到普遍满足,议价权逐步转移至消费者手中。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传播手段也日趋完善,商家生产的新产品可以借助传播渠道快速传达至消费者。

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企业必须加强在营销上的投入以让“上帝”们选择自家的产品。就在这一背景下,特劳特从与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中提出定位理论。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定位》一书很早就引进国内,但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大众关注。而背后就是中国的商品生产也从供不应求进入到了供过于求的阶段。企业家们必须开始重新审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2.定位理论在说什么?

作者对“定位”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也就是说,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以潜在客户的“心智”展开。

定位并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务,而是“操控”潜在用户或者说受众心中已经存在的认识,去“重组”已经存在的关联认识,特别是在目前信息超载,过度传播的社会中,企业只有通过定位,把火力集中于狭窄的目标。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大脑会自动把接受到信息进行简化归类。这是人性的特点,也是定位能够持续有效的根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既然人脑这么懒散,存储空间如此有限,我们也就不难得出 “屈居第二跟默默无闻没什么区别”得结论。所以,除了明确的品牌形象以外,还要确保这个形象是行业第一家。

如果在某个行业已经有一个第一名,那么企业切不可正面相争,而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细分领域,将自己划入这个细分领域成为第一。

除此之外,作者还使用了诸多案例来说明和分析,如何运用定位来建立品牌形象,定位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定位策略。

这本书对于营销人员显然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我们投资者来说,同样获益不少。事实上,作为长期投资者,类似“定位”这样的分析可能比季度业绩、月度快报更加重要,这才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我们该如何应用定位理论呢?

在分析前我们首先要强调,定位理论只是分析公司的角度之一,而非唯一角度。公司的产品力、研发能力、渠道管理、行业地位等等都是分析的事项。

定位理论更侧重于在企业在营销层面如何占领市场。对于分析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效果更佳。

我们以飞鹤奶粉为例。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飞鹤只是中国诸多乳业品牌中普通一员。在这一阶段,飞鹤的主要精力在于提高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并没有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营销上。专注于产品本身让飞鹤安然度过行业危机,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跻身国产奶粉领先品牌。

但是,飞鹤想要更进一步扩张,却遇上不少麻烦。

首先,受到国产奶粉整体负面认知的影响,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一线主流市场中,飞鹤难与外资品牌对抗,核心市场局限在北方二三线城市,品牌影响力和销量无法突破。

其次,外资奶粉一刻不停地加强中国市场的产业布局,不断增加市场推广费用,通过价格战,下沉渠道,企图蚕食原本由国产奶粉占领的二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市场。

在聘请了咨询机构进行调研后,飞鹤意识到与其说顾客不选飞鹤奶粉,不如说顾客不选国产奶粉。顾客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是核心瓶颈。2015年左右,奶粉市场老大是惠氏,第二名是美赞臣,第三名是雅培,都是外资品牌。

在咨询机构的策划下,飞鹤将外资奶粉界定为主要竞争对手。

根据调研结果,外资奶粉强势是因为它们的洋背景强监管,而对应的弱点则是对中国消费文化的理解不深刻。在中国,由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始终相信中西方人种体质有差异,因此很容易接受“中西方宝宝应该有适合各自体质的奶粉”的理念。最终,飞鹤确定了开发“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

确定战略方向后,飞鹤从产品研发、终端服务、地面推广、渠道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调整运营配称,让所有运营动作都紧紧围绕“更适合”。

除了产品过硬、战略正确、团队执行力强以外,不可或缺的还有抓住时机做大传播,让飞鹤在消费者心智中与“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划上等号。商机稍纵即逝,因为一旦划上了等号,心智就会关闭窗口成“铜墙铁壁”。而抓住机会传播,抢占行业第一的思想正是定位理论所强调的。

在这一轮营销动作的推动下,飞鹤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知名奶粉品牌的形象,飞鹤于2019年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也成为一只为消费者带来高额回报的牛股。

飞鹤在寻找定位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定位理论中两大要点。

① 从消费者的潜在心智中寻找,将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同产品相关联。飞鹤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人种体质差异的看法,抓住这一要点,主攻“更适合中国宝宝”这一概念。

② 建立心智,要成为行业第一。飞鹤的定位,在行业内属于第一家。其后几年,随着飞鹤的成功,其他国内外品牌都开始试图建立这一心智,但为时已晚。消费者头脑空间有限,对于已经建立起的联系,无法再腾出空间给下一家品牌。

4.阿策的一点总结——如何用定位理论寻找和分析企业

①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用户潜在心智的落脚点。

茅台=高端白酒,格力=空调,伊利=牛奶,双汇=火腿肠……

以上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大牛股。而想要找到它们,其实并不难。根据彼得林奇所言的“从身边寻找”,结合心智定位,其实很好找到他们。

不过也要注意,投资者很容易陷入“我即世界”的误区之中,把自己的偏好当做全体消费者的偏好。这就需要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保持客观,尽可能多的搜集消费者的反馈,自己的喜好只是切入点,切不可仅以自己的喜好作为评判标准。

好在这个时代,消费者们会在论坛、电商平台等地方留下自己的反馈。只要我们自己的态度客观,想要找到足够的反馈信息还是不难的。

② 确定标的后,检验企业目前的发展是否还聚焦于这个定位。

定位定位,要定住位置。很多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认为采用已有的品牌来帮助新品扩张是好事,但这很可能只在短期有利,长期来看反而既不利于新品扩张,还混淆了原产品的形象。

作者提出“品牌延伸”并不是一个好策略。如果企业希望开拓更多产品,为产品设计单独的品牌形象是更好的策略。定位的力量,来自对认知优势的充分发掘,所以定位首要的原则就是符合顾客已有的认知。而如果轻易进行品牌延伸,就违背了这一原则。

以茅台为例,茅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是高端白酒,但这时茅台推出了红酒和啤酒,这些产品和高端白酒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严重的冲突。消费者不仅不会为啤酒和红酒买单,还会因此对茅台白酒产生质疑。

好在茅台没有在啤酒和红酒上死磕下去。倘若茅台源源不断的拿出资金发展啤酒和红酒,很可能茅台这个牌子会被彻底毁掉。这也是投资者常说的:“像茅台这种企业,不创新才是最有利企业的”。

③ 分析企业的定位是一厢情愿还是迎合了市场

有些企业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当做是自身的定位,这种思路是错误的。企业宣传材料中,指明自己的定位是某领域的第一,这和消费者没有任何关系。消费者不在乎你是第一还是第二。

仍以茅台为例。回顾茅台的发展史,茅台始终将自己定位于高端白酒的形象之中,甚至采取了一些颇有争议的宣传方式,例如巴拿马展会的奖章,例如“国酒茅台”的宣传词。通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投入,茅台从高端白酒中普通的一员成为高端白酒的王者,这就是把握住消费者心智的成果。而如果茅台一直宣传自己的产能、收入、利润规模等数据位居行业前列,这些东西不会对消费者选购形成影响,茅台也不可能脱颖而出。

除了将定位理论应用于商业分析,作者还将定位理论应用于宗教传播、个人成长等领域。理论上,任何一个需要传播自身形象的事物都可以参考定位理论。读者朋友们在投资决策、职场升职甚至相亲恋爱都可以借助定位理论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