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先生谈马派《清官册》
《清官册》一剧是马连良先生从早年就喜欢演出的一出名剧,也是念、唱、表演同重的一出典型老生戏。虽然是一出传统老戏,许多名家都有,甚至于一般演员也都能演出。但马先生演得有自家特色,更得到众家称誉,竞相摹效,成为一种定型的艺术珍品。以马派特色树在艺林,立为宗法,的确凝铸着马先生实践及灵感的心血。
马连良裘盛戎马富禄等人演出《清官册》
现在崇仁先生把它整理出来,留给人寰之间。庶几可以使马先生的艺术光彩永葆焕发,可以使后学者学习有所遵循,使马先生艺术的追随者得慰良殷。故,我愿说一点自己的感受,以奉诸公,敬请指教。戏的情节本自宋仁宗时期潘、杨两家的恩怨事件,加以敷衍而成。固然有着艺术的渲染,但表明了人们的倾向与感情。马先生正是根据着这些,而使活在人们心中、传续在人们口中的心愿,以京剧的艺术手法给予了充分恰当的表演。
对于这出戏的演出,马先生匠心独运,赋予了一些耐心咀嚼的意味。引子诗,词有不同,各有各的特色,皆无大碍,但有讲究与否的问题。定场诗的第二句,一般是“中状元青史名标”,马先生则念“中进士青史名标”。事实上,寇准中的是进士,的确不是“状元”。这种用法,就看出马先生在戏理上的严谨。
京剧《清官册》选段 张学津饰寇准
独坐馆驿的[二黄三眼],马先生唱得满弓满调,字正腔圆,诸如“独伴孤灯”的“灯”字,行腔放音以及“e”为主,最后稍一闭嘴,“n“字抵颚,“灯”字音清韵准,极见嘴里讲究。转入[原板]之后,字字交待清楚,不时夹上一点京音,也很得体,似乎更接近了“口语”。尤其在“唱”中的说明语言,绝不拉长拖腔,以免耽误理解词意。诸如“哪怕潘仁美他是皇亲”的“亲”字,“七品官升御史感谢皇恩”的“恩”字以及后边的“把贼问”的“问”字,“说分明”的“明”字,“发笑声”的“声”字,都是字出即止,既干净,人们听来,又十分清楚。
清官册 马连良 - 歌曲合辑
第四场,公公来下礼单,公公翻脸,掷下礼单,“暂离西台地”下,马先生一声“这王法”,翻袖亮相,念“不殉情”,身上边实,语势严正,一脸正气,情理肃然,令观众心中淤积一抒。必须特别说明一下的是:“站立在宫门发笑声”之后,寇准从心中不免放出一点得意的笑,难免自然地放出一点声来;不料被公公一声“啧”给吓住。在喜与惊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马先生做出一个身段,他在一个“八答仓”中,抬腿、亮相,合情合理,惊喜相凝,都表现在了脸上,一个怔神,一声“哦”,然后左手捂口,右转身,出马鞭,顺势而下。这是马先生特有的一个身段,时间很短,内心极为复杂,而都完好地表现出来,马先生的身上、手、腿、姿势、特别是眼神,都明确无疑,层次清晰,完全取得所有观众的理解,诚然艺术大家的“点睛”之笔。
第六场,马先生上唱一句“御史衙前离鞍镫”,下马,进门,归中场,接唱“两旁衙役呐喊声,吩咐忙打这升堂的鼓”,“鼓”字的处理,真是神来之笔,无论情节、旋律、节奏、身段、锣鼓,都达到了天衣无缝的高度,“升堂的”三个字都是“2”字,这平直的声调,只在节奏上有两松一紧的跌宕,“鼓”字则落在“1”上,稍稍一拖一纵,加“哇”,“561”,仅顺势抒腔,稍稍一点,干净、明快、单摆浮搁,不拖不坠,下边紧紧上“咚咚”堂鼓,真是妙到不容毫发的严谨、顺适、明朗与畅达。令人听来、看来,一时只觉处处合理合情,或许仓促之间想不到它的滋味,然而稍加品味,便会觉得马先生的艺术底蕴,实在是深沉丰厚,但表现却是明洁爽利,真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意境。
(念)潘洪,我把你这卖国的奸贼。只因你子潘豹在天齐庙摆下百日擂台,也是那杨老将军他的家规不严,杨七将军私出府门,上得擂去三拳两足将你子打死,是你这老贼一闻此言,与杨老将军抓袍夺带面见当今,好个有道明君,见你两家,一家是当朝太师,一家是皇家的忠良,不忍加罪,在麒麟阁大摆筵宴,与你两家解和,谁知你这老贼,怀恨在心,私通了北国胡儿,打来了连环战表。
你这老贼在金殿讨下了帅印,命杨老将军以为前站先行,那杨老将军与你有打子之仇,上殿连辞了数本,万岁不准,命呼老将军以做他杨家的保官,那杨老将军情急无奈,命他六郎孩儿去到瓦桥搬兵,天气炎热,误了你的卯期也是有之啊,你这老贼彼时要将杨六将军推出斩首,我想那呼老将军乃是他杨家的保官,进帐讲情,你这老贼将人情准下,暗使小军报道营中却粮,命呼老将军催压粮草,我想那呼老将军乃是开国的元勋,又是他杨家的保官,岂肯与你这老贼催粮,无奈出得营去就气呕身亡了。
那杨老将军见他的保官一死,怒出了大营,不服你的调遣也是有之啊,你这老贼命白牌请过尚方宝剑,追赶他父子回营,那杨七将军性如烈火,彼时打碎白牌,扭毁尚方宝剑。那杨老将军乃知罪的臣子,命他六郎孩儿进营请罪,你这老贼见他是皇家郡马不敢加害,责打了四十军棍,叱出了大营。
黄道日期你不发兵,黑道日期命他父子出马,我想这黑道日期出兵,不是损兵呢,呃,定是折将啊,偏偏他父子就得胜回营,你就该开关迎接,才是你做元帅的道理,怎么,你命贺朝进带领五百雁翎刀手,把住了雁门关口,传下一令,命他父子将胡儿杀尽斩绝方可开关,若是杀不尽斩不绝不能开关。我想那胡儿的人马,犹如潮水一般,一时焉能斩得尽杀得绝,杨老将军情急无奈,只得杀一阵败一阵、杀一阵败一阵,败至在两狼山下。
那杨老将军在两狼山,内无有粮草,外无有救兵,命他七郎孩儿回朝搬兵,谁知你这老贼,想起了打子之仇,将杨七将军诓下马来,用酒劝醉,绑至在芭蕉树上,射了他一百单三箭。杨老将军在两狼山不见他七子回营,又命他六郎孩儿回朝打探,可叹那杨老将军在两狼山,内无有粮草外无有救兵,盼兵兵不到,盼子子不归,只得就碰死那李陵碑下。杨六将军回朝攒下了御状,圣上命前任刘御史审问你这老贼,不明不白死在八千岁金锏之下,才提调本御史前来,想你为臣不能尽忠,为子不能尽孝,似你这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卖国的奸贼!
【二黄散板】
杨七郎打死潘豹子
官报私仇到如今
老贼做事心太狠
朝朝暮暮起毒心
人来看过铜夹棒
看他招承不招承
胡子元京胡
律凤山司鼓
裘盛戎马连良《审潘洪》剧照
最动人的地方当然是审潘的白口。第一段从“只因你子潘豹”开始,到“打来了连环战表”,马先生娓娓念来,虽是平铺直叙,但丝丝入扣,情理明白。第二段从“你这老贼在金殿讨下了帅印”开始,直到“气呕身亡了”,在叙述呼延老将军的来龙去脉,清楚明捷。第三段从“黄道日期你不发兵”起,到“两狼山下”,直接说到杨老将军的实际情况,马先生念到“只得杀一阵败一阵,杀一阵败一阵,败至在两狼山下”时,情急气狠,一声声加快,然而却字字清亮,“山下”的“下”字,最后一甩,情真意切,听者为之动容。
第四段从“那杨老将军......”起到“李陵碑下”,马先生念到七郎被箭射死,一个“箭”字,念出了潘洪的歹毒残狠。“李陵”的“陵”字,声向下沉,一声叹息,极度的表明了寇准对杨老将军忠烈悲壮的钦佩与慨叹,“碑下”的“下”字,更完全的表示出自己万分悲恸的深沉感情。第五段,说明一切之后,归到潘洪的罪行结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卖国的奸贼”,一个“贼”字,马先生念得气愤语实,声沉义正。是艺术的积聚升华,是生活的感情凝结。
京剧《清官册·审潘洪》于魁智饰寇准 孟广禄饰潘洪
念白是马先生艺术中的一个必须提到应有高度来认识的亮点。前辈们说“千斤话白四两唱”,良有以也。而马先生正是在这一点上有卓越的成就,他的白口,可以说是“没有胡琴的唱”,为后辈做出了榜样,是为一代的典型。每看马先生的演出都有一番新的体会,收益良深,而百观不厌。这是马先生艺术感召力所致,非细细咀嚼不可。心中有此感受,愿意提出来,就教于各位专家。(欧阳中石《马先生的〈清官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