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 | 周丁力:也说清明祭祀

清明祭祀是由香烛、果品、花束、酒杯、逝者的画像或牌位、在者的身形……组成的一种感怀过往、思念亲友、英烈的仪式。隔着这一切,逝去的人在那头,我们这些还没有逝去的人——给逝者鞠躬的我们在这头。

如果这仪式里面有诚挚的心意在跳跃,有真切的思念在涌动,这种祭祀为我所尊重并向往。——无论这仪式是展开在家中的几案之上,或者室外花园的一角,还是在亲友、英烈的墓前;无论隆重或简朴,复杂或单纯。

那过程中,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天地悠悠,时空悠悠,思绪悠悠。在这种用意念将过去与现在的一切包容为一体的境界里面,既包含着一种对过往的重温,更包含着对现实心灵的滋养。

所谓祭祀,看上去是在者与逝者沟通,其实祭祀的内核是在者与自己内心的沟通——与自己内心的溯源追缅、道德观念、思想情感,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期盼沟通。在那片刻的凝神之中,通过祭祀,我们检验的是、在自己那一颗跃动的心灵中,感恩与善良、美好与真诚的含量。

因此,我一贯认为,清明祭祀贵在心到,次在形到。有形无心,是“空壳祭祀”。虽然如今那种“空壳祭祀”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清明,比比皆是,却为我所不屑。

曾眼见一些人,口袋里有钱了,不懂得、不注重生前供养、侍奉老人,当老人已经故去,却要大做排场,烧高香燃巨烛。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买来厚厚的纸钱、巨额的冥币、甚至纸糊的房子、电视机等烧成一团。逝者生前没个好脸色,死后却愿意磕头如捣蒜,仿佛痛心得很,孝心巨大得很。

每见此景就会奇怪,就会去揣摩:何以如此?

说白了,此类人处处考虑的是自己,——老人生前他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钱袋子,老人去世后,如此这般,是要做给旁人看,为的是装饰自己的面子。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有形式无心灵, 有面子无里子,这样的祭祀拿它来做什么?清明祭祀难道仅仅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如果通过祭祀我们不能增加自己内心的一点敬畏与感恩,不能增加一点自己的善良与亲情以及友爱,我们为什么要祭祀?

如果通过祭祀我们不能来重温逝者的美德与慈祥,并为之产生一点点感动,我们要那祭祀干什么?

如果没有心,我宁肯不要那形。对我故去父亲的祭祀我不重那些虚伪的形,我也不要求家人讲求那些虚伪的形。对父亲的祭祀蕴含在一束鲜花中,蕴含在我的诗文中,蕴含在我于生活中某一时刻突然产生的凝神与叹喟里……

(作者:周丁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重庆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