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越南承建的首个斜拉桥顺利通车 如长虹般横贯迎接八方来客

历经4年建设的越南高岭桥迎来通车的重要时刻。波光潋滟的湄公河上,如长虹般横贯两岸的高岭桥已展开臂膀,迎接八方来客。

视频

5月27日,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越南高岭桥项目举行通车仪式。越南副总理郑庭勇等多国领导和嘉宾出席通车仪式。

郑庭勇在致辞时表示,九龙江地区(湄公河三角洲)在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高岭桥现代美观、技术先进,对提高九龙江地区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促进该地区与越南乃至区域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越南交通运输部部长阮文体表示,高岭桥项目,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大桥通车,将有助于缓解越南一号国道交通压力,为地区互联互通做出贡献。

同塔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阳表示,高岭桥的落成,对同塔省人民来说非常值得庆祝,实现了高桥飞架前江的梦想。同塔省将以此为契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弘表示,中方企业在项目策划阶段,就提出打造优质工程、品牌工程的目标。高岭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但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出去,还帮助多家越方合作单位,积累建设斜拉桥的经验,促进越南国内桥梁建造水平的提升。

高岭桥项目位于越南西南部,横跨湄公河,全长2.4公里,含高岭桥及两侧200米路基,其中高岭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桥,全长2015米,主跨350米,主塔为H型,塔高123.4米。项目属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岭桥项目的建成和通车,将完善越南西南部区域的陆路交通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

历经近百年的运营,高岭轮渡圆满完成运输使命。

"

作为中国企业在越南承建的首个斜拉桥,高岭桥项目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被公司寄予厚望。

如今,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成为全线唯一一家在合同工期内完工的项目,赢得了各方赞誉,项目团队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中国企业的优秀形象。

1

初探:联营模式新实践

高岭桥项目为中方与越南本土企业组成联营体联合中标并组织实施,这种模式是我公司进入越南市场以来的首次尝试。项目部由联营体双方按份额各派若干管理人员组成,双方背景不同、理念有差异、在合作之前没有任何了解,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实现管控目标?出现分歧怎么办?总之一切都是未知。

关于这一点,首任项目经理魏本元有自己的认识:“对高岭桥来说,联营体模式是我们获得项目的保证,既然是联营体,我们就是利益共同体,我们双方有各自的优势,完全可以互补,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好这种关系,以双赢的理念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临建初期,项目管理的拌合站需要架设一台变压器,并增设一条长约2公里的线路,向当地电力部门申请,中方人员带着翻译跑了多趟,提交了相应的资料,可是迟迟没有回音。再拖下去,拌合站不能及时运转,投入生产,后续很多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这时有人提议让联营体方帮忙申请。虽然此项工作不属其工作范围,但他们还是爽快的答应了。由他们出面联系电力局,果然很快便得到了批复。

有了初次的合作,大家对联营体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方的提议下,很快与联营体方确定了定期联合会议的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双方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交流意见,统一认识,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记录下来。项目工作中,中方发挥桥梁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联营体方则发挥语言和熟悉当地规则习惯等优势,协力开展工作。

4年来,联营双方始终保持良性沟通,求同存异,互助互利。联营体模式发挥出了特有的作用,特别在分包商管理、地方协调、劳动税务等方面,项目借助联营体力量,项目少走了很多弯路。

项目党支部书记周曹峰说:“联营体模式是我们的初次尝试,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团队一起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事实证明,我们做得不错。”

2

融合:以诚相待促转变

高岭桥项目在策划阶段,便提出要打造“优质工程、品牌工程”。但刚开工,项目部便遇到了第一个挑战。

高岭桥项目采用专业分包,分包商基本上都是越南当地施工企业。因发展阶段和习惯不同,越南企业现场管理普遍不注重施工形象。不论是施工设备的投入、还是场站建设,都是能省则省,管理粗放随意,其中突出的就是钢筋场地的建设,不仅场地没有硬化,也没有任何防雨设施,进场的钢筋直接放在沙土地上。

施工形象就是施工质量。如此施工,还谈何品牌工程?

项目部立即行动,制定发布场站建设标准化规定,要求分包商改善现场形象。但是执行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项目部的要求和处罚,分包商多数不买账。

几个回合较量下来,双方形成僵局,不信任的气氛弥漫。与分包商多次交谈后,项目经理发现,分包商积极性不高,是因为他们长期习惯于粗放的管理,对现场标准化管理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只是单纯认为项目部的要求有些苛刻,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扭转观念才是关键所在。”项目部得出结论。

嘴说千遍不如眼见一遍。项目部决定邀请分包商去国内参观类似桥梁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和施工工艺。

很快,在项目总工带领下,项目监理和分包商负责人前往公司承建的处于建设中的虎门二桥和港珠澳大桥现场参观。

第一次见到高标准建设的工地、工厂车间一般的钢筋加工场、性能先进的施工设备,越南分包商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不由感叹中国建设的高水准,对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认知悄然发生了变化。

回到项目后,有分包商便开始主动配合项目部改善现场形象的要求,同时项目部也出台政策,明确给予分包商一定的经济支持。很快,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施工现场有了积极的变化,钢筋加工场地相继硬化、材料存放实现标准分区、施工区域安全防护相应增加……

分包商形象的改变也推动项目整体形象的提升,项目投资方ADB每季度的例行检查,都对项目现场规范的施工形象提出表扬,评价项目作为国际承包商在全线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3

笃定:为中国制造正名

在高岭桥之前,越南南部地区已建成的斜拉桥都是由澳大利亚、日本等企业承建的,第一次由中国企业承建斜拉桥,越南业主及相关单位除了期待,还有比较。

“走出来我们才知道,国外对中国产品的质疑还很多。我们做工程的,一定要抓好质量,做好项目,为中国企业争口气,为中国制造正名。”时任项目经理刁鹏如是说。

开工伊始,项目部便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三检体系,不论是进场材料还是每一道施工工序,分包商自检、承包商检查、监理抽查一步都不能少。为明确工程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计划》《现场施工手册》《工程质量控制手册》更是每一个现场工程师的手头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刁鹏看来,在做好内部管控之外,推动分包商淘汰老旧设备,采用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才能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分包协议中,项目已经明确要求分包商在主桥施工中使用新设备,但分包商仍心存侥幸,想要利用原有老旧设备。刁鹏对此态度明确,在主塔施工准备阶段,他多次与主桥分包商沟通,要求主桥施工设备必须使用全新设备,并不遗余力地向他们推荐中国知名的施工设备。

经过货比三家和实地考察,分包商最终听从项目建议,选择了性价比均有优势的中国生产的塔吊、电梯、液压爬模等关键设备。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性能可靠的中国设备的使用,不仅保证了实体工程质量,分包商施工的效率也显著提高。以液压爬模系统为例,与同一条线路上另一座斜拉桥使用的韩国产品比较,中国产液压爬模在爬升效率、操作性能及安全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尝到甜头的分包商在后续主梁施工阶段,继续采购了中国制造的挂篮系统。

贯穿项目始终,使用中国设备进行中国制造成为项目的“湄公河行动”。

2018年1月,项目一次性通过了监理验收,在全线首家获得初验证书。中国制造经受住了重重检验,在湄公河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4

挑战:350吨不平衡荷载

2016年初,随着高岭桥主塔施工顺利推进,在准备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案时,项目总工张冬却碰到了棘手的事。

他发现,高岭桥设计单位提供的主梁施工工艺为非对称施工,即主梁混凝土浇筑为先中跨后边跨的顺序,按照这种工艺,主梁边跨等待浇筑期间,会产生较大的不平衡重。经计算,最大不平衡重可达到350吨。

而按照国内常规的做法,斜拉桥主梁施工都是采用对称施工工艺,这种工艺更能保持主梁荷载平衡和施工安全,现场施工组织的难度也相应较小,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设备和人员投入。

张冬立即与监理和业主协商,并联系设计单位澄清,要求采用主梁对称施工。但沟通的结果并不如意,设计单位坚持原设计不变,同时联营体方的法国斜拉索施工分包商对于对称施工增加投入也坚决不同意,并声称如发生更改其将提出索赔。各方意见进入相持阶段。

眼看窗口时间已到,方案再不确定,势必影响到分包商的施工组织及后续施工。为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影响,项目部对非对称施工工艺进行了全面分解细化,掌握施工风险点,在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后,项目部决定遵从原设计。

“没能选择最优的对称施工方案,我很遗憾。但是不对称施工也有其存在的条件,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将施工风险降至最低。”张冬在其后的方案讨论会上说。

不对称施工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尽量降低不平衡荷载,控制350吨的荷载,绝非易事。张冬联合监控单位,对设计给定的施工顺序进行了详细的分解,细化至现场的每一道工序,并进行推演和受力分析。经反复测算,最终采用了在中跨施工时对边跨进行配重的方案,以减小不平衡重对结构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随着主梁节段的不断推进,控制的难度逐步增大,张冬观测和计算的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他都要在分析上一节段数据的基础上反复验算,给出下一节段的控制数据。在他看来,每一次不够精确的控制,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

经过10个月的奋战,项目主梁施工顺利完成,控制精度全部在规范标准之内,张冬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5

奋进:全线首家按期完工

2016年10月,受现场因素的影响,项目现场施工较原计划有所滞后。一时间,业主和监理均对项目能否按期完工表示质疑,多次给项目发函,项目上下倍感压力。

“我们前期表现一直良好,不能因此失去业主的信任,必须做出改变!”项目经理在内部会议上提出要求。

工程部对项目剩余工作进行了全面盘点,按现有工效进行了桌面推演,得出结论——通过优化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工效,主梁块段施工只要保证13天一个循环,就可以实现按期完工的目标。

但实际情况是,因为刚进入工序转换阶段,分包商施工一个主梁块段需要15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时间紧迫,提高主梁施工工效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重担落在了项目副经理李宏伟和查双吕身上。他们与项目部签订了军令状。按照计划分工,分别常驻施工现场,一个负责北岸,一个负责南岸,随时协调解决现场问题。

项目各部门也全力以赴,协同工作。

试验室对分包商进场的每一批材料把好检测关,对后续施工使用材料提前预警;工程部加强现场管理指导,严格要求,确保每次报检一次通过;大桥上部结构测量受温差影响偏差很大,必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测量队就在凌晨进行测量复核,确保施工精度;安全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现场安全巡查,排查隐患……

大家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效,主梁块段施工工效从15天缩短到14天、13天,然后是12天……

每一天,项目经理都会收到现场进度的通报。“北岸主梁5#块开始钢筋绑扎”,“南岸主梁5#块开始混凝土浇筑”,“北岸主梁6#块开始挂索”……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向前进行。

2017年6月,

大桥首个边跨合龙;

2017年8月,

大桥中跨提前合龙;

2017年 10月,

大桥护栏、照明、消防设施等

配套相继完成;

2017年11月,

沥青路面铺筑完成;

2017年12月,

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成为全线唯一一家

在合同工期内完工的项目。

6

收获硕果累累

四年耕耘,一朝收获。项目部的辛勤付出受到包括投资方亚洲开发银行、澳大利亚政府、越南政府、业主单位以及中国路桥总部在内的多方认可与肯定。

在大桥中跨合龙仪式上,项目部集体和个人被越南同塔省政府授予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项目部先后被局授予创新创效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项目党支部书记周曹峰获得同塔省政府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和公司 “固基杯”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项目工程部部长帅训营获得青年岗位能手、首届品牌员工称号。

在获得各类奖项荣誉的同时,项目部也将施工实践转换为技术成果,相继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3项已获得受理。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随着高岭桥项目建成通车,中国路桥的建设者们将离开这曾经奋斗了4年的地方,转向新的征途,但在湄公河上,他们用勤劳、智慧和汗水雕筑的高岭桥,将长久诉说着中国制造的点点滴滴。

特别感谢中国路桥越南办事处提供文字素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