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的声音变得日益低沉,科学家研究50年,至今未弄明白真相
鲸在海洋中都是以声音作为交流媒介的,它们发出的声音是重复并且可以预测,海洋生物学家可以根据这些声音分辨出附近有哪些鲸类在活动,这些声音低沉而绵长,而且音调非常有特色,但频率却基本不变,因此生物学家形象的将其称为鲸歌。
但在2020年5月《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来自东太平洋赤道和智利巴塔哥尼亚之间两种蓝鲸的歌声频率正在降低,从1997年开始2017年为止,常见的鲸歌频率线性下降!
鲸在水下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人类发出声音的原理很简单,气流通过声带冲击发出声音,但是声带灵长类动物都有,但要变成语言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过本文不讨论语言,但即使说话最响亮的人把他浸泡到水里,那么也发不出声音来!这鲸到底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
人的口腔与声带
鲸的发声原理和人类差异比较大,而且齿鲸和须鲸又有些区别,齿鲸的声音是高频快速的嘀嗒声或啸叫声,单个的“嘀达”声是用来进行回声定位用的,类似口哨的声音则是用来进行沟通,但人类只了解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齿鲸的头部发声部位
齿鲸肺部呼出的空气进入一个叫做声唇(类似人类鼻腔的头部结构)而产生声音,空气进入这个狭窄的通道,薄膜闭合在一起,气流经过时发生振动而发声,这有点像人类的吹奏的乐器发声原理。除了抹香鲸外的每种齿鲸都有两对声唇,它们可以同时发出两个互相独立的声音。
而且这些气流并不需要排出体外,而是经过发声后会到达前庭的液囊,并且这些空气可以循环回鼻结构下方,再次进行发声!所以鲸在水下可以不吐泡泡就发出声音,而且如果愿意一直可以发声。
须鲸(蓝鲸)的发声和齿鲸(抹香鲸、角鲸和虎鲸等)不一样,因为没有类似齿鲸发声的薄膜,科学家也搞不清楚它们到底如何发声,猜测是通过将空气在整个身体内循环而发音!
蓝鲸的鲸歌是用来干嘛的?
水下沟通用声音效率显然会比较高,因为水下能见度很差,尽管鲸的眼睛很大,但同样看不清,而水下声波传输很远,速度也比空气中快3倍以上,连潜艇到了水下都得用声呐作为通信和探测设备。
鲸歌对于鲸来说,意义很大,比如繁殖期沟通,障碍物的探测(回声探测,蓝鲸不具备)大部分鲸的声音都一成不变,但座头鲸和蓝鲸的声音非常复杂,特别在印度洋发现的座头鲸和蓝鲸亚种,海洋生物学家Philip Clapham描述称,它们“大概是动物王国中最复杂的‘歌声’了”!
座头鲸的歌声频率从20赫兹至1万赫兹不等,歌声甚至复杂到要分析层次结构和音符,持续时间和音调都十分讲究,一般会延续大约20分钟左右,然后再重复,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蓝鲸的声音明显要比座头鲸要低沉,它们的发声范围一般从107HZ至21HZ(或者更低到15HZ),一般低于20HZ人耳就听不到了,而声音种类则可以多达11种,全球范围内的蓝鲸声音都基本包含,在几十年内都很少出现明显的变化,而座头鲸则每年都会发生大幅变化。
座头鲸发声的频谱图。显示了37秒钟座头鲸歌曲的前24秒的详细信息
蓝鲸的鲸歌频率为什么会下降?
其实《国际研究科学出版社》在2009年就刊发过一篇论文称,从1960年代最早的蓝鲸历史升学记录开始以来,对比了大约1000首蓝鲸歌曲的音调频率,现在的频率比50年前(2009年算起)低了大约30%,对蓝鲸常用的10种声音中有7种明显下降!
而范围则是在世界范围内,似乎这些鲸都相互约好了一般,但科学家在考虑了性别、海洋噪音增加、禁捕鲸后鲸的体型增大、全球变暖、其他动物声音的干扰等等,没有一个普遍提出的假设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人类活动的干预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人类的低频主动声呐和地震勘探的气枪阵列,还有石油勘探活动用的测绘声波频段,和蓝鲸最常用的频段107HZ~21HZ几乎是重复的,另外还有遍布全球的运输船舶大型柴油机的工作产生的低频声波等,对这些高度社会化且智商很高的动物产生的影响是未知的。
各种海洋生物的声音
就现在而言科学家仍不确定蓝鲸是否通过改变发生的频率而避免与人类常用声波冲突,但最近数十年来鲸搁浅死亡的案例却是触目惊心的:
2015年6月,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亚岸边发现337头赛鲸集体搁浅而亡,共有302头尸体与35副骸骨,没有明显的外伤或其他致死原因;
2019年6月,近70头灰鲸在美国西部沿海搁浅,悉数死亡
2020年9月21日,约470头鲸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西海岸搁浅,超过380头鲸鱼死亡
这些鲸的死亡,很多都是因为迷路而误入浅滩,而造成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人类的主动声呐造成,比如日本的海豚湾屠杀海豚,就是用主动声呐驱赶海豚,让其无路可逃,最终被屠杀在日本南部和歌山渔村太地町海湾内。
很多朋友对第四纪冰期的间冰期以来大型动物灭绝无法理解,但事实上却很简单,因为人类的崛起严重挤压了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即使人类未主动去屠杀它们,甚至去保护它们,但我们的商业和工业行为已经让它们无路可走,未来地球的生态将会为人类而永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