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68: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读《无形之刃》

文/望月听雪

悬疑作品的精彩之处,便是那种抽丝剥茧的层层递进,惊叹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埋笔,以及叹为观止的反转又反转,匪夷所思的案情发展令人拍案惊奇。然而,最终的感动与震撼,并不是因为这些扑朔迷离的剧情,而是主角身上那种人性的明亮与黑暗、善与恶、救赎与被救赎、恶魔与天使……鲜明的对比、强烈的色差更触动人心,善恶的彼岸,只有去了才知道是怎样的光景,一旦踏入,便永无回头之日了……因此,那只悬崖勒马的“手”才弥足珍贵,暗夜里的“微光”才愈发显得耀眼夺目。

陈研一的第一本著作,《完美嫌疑人》,以精巧的构思,将一件件儿童绑架案鲜血淋漓的呈现在读者眼前,每一桩都是不可能犯罪,无从下手,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而那个拯救了一个个患病儿童的白衣天使,怎么可能是将魔爪伸向这些儿童的恶魔,故事“写尽了那些支离破碎的孩子,那些高举火把的勇者,那些深夜号哭的懦夫,那些逼仄潮湿的过往,和那些混乱不堪,如同你我的人生。”

一个长篇的开头,所谓“楔子”便是将疑云密布,将伏笔深埋,前尘往事也好,今宵酒醒也罢,都是一段仿佛有迹可寻却又讳莫如深的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绝佳的诠释方式,人物往往是面目模糊的,大幕徐徐拉开,铺陈开一个个灵魂的拷问,紧紧抓住读者的内心,而这个笔者惯常的写作方式,却是在“锲子”里直接曝光出真正的凶手,无遮无拦、一览无余,这是一种怎样的自信,可以令读者在明确知晓凶手的名字而在之后的阅读中依然孜孜不倦、兴致盎然,特别的叙事方式总是令读者眼前一亮的。而故事的结局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悲情殇痛深深印刻在读者的情感线上,挥之不去、余韵悠长,那个人的真实面目在他已然伏诛后竟然如斯……惟愿……天堂里没有残忍,没有欺压,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欲熏心……

故事伊始,就提到了女一所写的犯罪学著作,《犯罪学论述》,“犯罪痕迹学从广义上分为犯罪心理痕迹学和犯罪现场痕迹学两个大类……是以案件中的物质为基础,以法庭证据作用为前提的……泛指各种物体、物品的位移和相互关系的改变,外表形象、状态的改变,物质性质的转化……序言是已故的星港市著名犯罪痕迹和犯罪心理学方面的权威陈山民所作,作者是陈山民的关门弟子,叫陈孟琳。陈孟琳也算青出于蓝,年纪轻轻,不仅是犯罪痕迹学博士、犯罪心理学硕士、星港大学客座教授、陈山民司法鉴定中心主任,甚至还是两家巨型保险公司的华南区司法鉴定总顾问。”这本著作是刚踏足刑侦的年轻警官钟宁因了笔者的名气而拿来拜读学习的资料,然而,遗憾的是,读下来没有干货,很水,而这仿佛还不是钟宁与陈孟琳的第一次冲突,因此一开始,这两个在案件中思路几乎完全一致的警官,总有那么格格不入的背离感,钟宁的傲气与睿智在初初涉足案件时便已初露端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轻气盛、自负狂傲,个性十足的小钟警官总是气场逼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总有爱才之人愿意给“金子”发光的机会。

在这个连环案件开始之前,小钟警官的“事迹”已经口口相传了,张一明对这个搭档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小区失窃案,你只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保安监守自盗。”“望城坡杀人案,当时两个嫌疑人相互抵赖,都说有不在场证据,结果你口供都没去录就锁定了嫌疑人,这又是什么可怕的洞察力。”因此,当这个匪夷所思的无头案发生时,钟宁一眼便看破内里乾坤,倒也并不显得有多神奇突兀,主角光环一开始便洒向这个智勇双全的年轻人,“案子发生在新民路派出所辖区内的原星港爱美丽凉席厂旧址,一个早就荒废的工业区,池边的泥地上,不知道用树枝还是什么东西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大字,格外扎眼,'老人变坏了’,”池子里便是已经溺毙的死者,凉席厂保安刘建军。“这个废水池大概两三亩地大小,池子周围没有用水泥包边,加上雨水冲刷,整个水池周围五六米的直径距离,都是泥泞一片。再往外才是一条已经有些坑洼的水泥路面,疑犯想要把人扔进废水池,不在泥地留下脚印是不可能的。这么个泥巴地,一个正常体重的人,再背个一百四十斤左右的老头儿,脚印肯定很深,雨水不可能完全冲刷干净,很有可能形成积水,但偏偏就是什么都没有。”

《名侦探柯南》里有很多名场面,最为经典的便是“暴风雪山庄”模式案件了,“魔术爱好者杀人事件“,尸体被扔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茫茫白雪之下,尸体周围却没有一个脚印,是否觉得和这个池子之案如出一辙,密室迷案、脚印之谜、一个无路可逃的暴风雪山庄,这些场景的设置为案件带来迷幻色彩,神鬼莫测的手法,凶手与警官的斗法,高智商的较量,而凶手敢于在案发现场留下字迹,便是直白挑衅警方了,而且,这应该已经不是第一个同类案件……

“第一起案子地点在月山湖公园,死者叫胡国秋,五十五岁,他每天晚饭后喜欢一个人去月山湖公园后山练太极。2月18日晚,他的尸体在月山湖中被发现,法医判断死亡时间为2月16日晚八点左右。与今天这起案件一样,死者后脑勺有击打伤,肺泡与血液里有大量与月山湖湖水中成分重合的水藻和微生物物质,判断疑犯的杀人手法和这起一样。还有一点,月山湖边的泥地上也被人用树枝之类的物件写了一行字,'老人变坏了’。和今天这起案子一样,也有个奇怪的地方,当时是二月,正是月山湖的枯水期,水位不高,按理说,凶手在湖边抛尸,月山湖周围的泥地肯定会留下凶手的脚印,但我们在现场并没有发现任何痕迹,月山湖距湖边的泥地有近二十米的距离。”

两起案件,因了五个惊悚的字,“老人变坏了”,并案调查,且惊动了星港市公安局局长,并委派了专家顾问下来成立专案组,“那女人看上去二十七八岁模样,穿着考究的黑色套装,齐肩短发,鼻梁秀挺,眼中有神,眉宇间很有几分英气勃发的味道,却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陈孟琳,这是最初的印象,英气冷漠“冰美人”,经常与杀人案与尸体打交道,无怪乎会变得冷酷,残酷的现实,任何一个经历过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怒怼世间“恶魔”,连带对着人类亦不会笑脸相迎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尼采《善恶的彼岸》

“与强大的敌人战斗的时间长了,必定因为过多的关注和了解,让自己也成为像对方那样的人;当你审视邪恶的时候,邪恶也如同一面镜子审视着你的内心。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单纯的善,也没有单纯的恶,很多时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换或者共存的。”

细细思量两起案件的共同点,“从犯罪心理学上来说,狭隘的同态复仇,只包含了为血亲或挚爱报仇,但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投射。两名死者都是五十多岁的老年人,再加上那句'老人变坏了’,大致确定了疑犯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这是一个对中老年人有刻骨仇恨,且有报复社会倾向的成年男性;二、此人很可能曾经有至亲或挚爱因某个老年人的某种关系溺亡,所以才产生了同态复仇的想法。”

案件的动机慢慢浮出水面,而恶念一旦形成,便无法自拔、如影随行,如夜枭,如鬼魅,在暗夜里蛰伏着,一旦时机成熟,便是又一个生命的陨落。最匪夷所思的,是这两个老人都是网络爆帖《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视频中涉及的失德老人。刘建军,在公交车上,“对着一个戴耳机的女孩动手动脚,还甩了女孩一个耳光”;胡国秋,超市广场有特价鸡蛋促销活动,老人推了他前面的一个妇女,妇女一个踉跄,脑袋磕到了前面的购物车上,老人丝毫没有愧疚之情,领完鸡蛋,大摇大摆地离开了。这是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热贴,笔者拿它作为写作素材,也是贴近生活了,并以一种鲜血淋漓的方式揭开道德沦丧的面纱,“大学教授地铁猥亵殴打女乘客”,“老人高铁嗑瓜子故意弄脏车厢”,“广场舞老人和年轻人抢篮球场动手打人”,“老人倒地讹诈扶起的年轻人”,因为“老人没有表现出德高望重和老有所尊的品质,在很多操守上甚至还不如年轻人,这样的新闻再次让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隐藏一滴水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进海里。”听上去,仿佛已是无懈可击,无迹可寻,而睿智的警官总有办法在大海里捞那一滴水,而法不容情,触动法律的底线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执念一动,便如坠深渊,无形之刃将踏破人性的善良挥剑而来,“四宗不可能犯罪,三起'同态复仇’,两套完美脱罪计划,一个'螳螂、黄雀、挟弹者’的故事”,洋洋洒洒又上演一场惊心动魄、扑朔迷离的生死较量,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对决,生命在陨落,时间在流逝,“凶手确实是同态复仇,还是故布疑阵?钟宁应坚守程序正义,还是紧咬不放?随着调查的深入,赵清远身后仿佛藏着更深的秘密。究竟应该相信眼睛看到的,还是耳朵听到的,或者相信自己的直觉?更复杂的谜面,更唏嘘的谜底。即使你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最后的反转,你的承受能力依然会被真相击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