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秋
每日一字——秋
秋意渐浓,秋虫嘶鸣,这个季节是凋零的开始,也是收获的喜悦。为何用禾与火表示这样一个奇妙的季节呢?……每日一字,滴水穿石
以下是拖延症患者去年的自白
做一件事情,坚持很难,放弃却实在容易。少时在家,见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除了身体上无尽的劳累,并不觉得他们种地有多难。如今看着自己,忽然明白,庄稼在那里,你得每天去照看,总想偷懒,稍一松懈那地就荒掉了。转眼秋天就来,你看吧,满地都是杂草,都是杂草。
是的。说的就是#每日一字#。今日秋分,秋天都快过完了,才终于站起身来,打起精神去拔草。那地,早已荒得触目惊心。
【平分秋色】一个长假期之后,九月的新学季,少年成了中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虽然只差了一个暑假,却像是换了个人。说“长大了”,虽无新意,也算简明、准确。就是那样吧。她总是在变,每天都是新的。而我们依然如故,将平淡的日子重复了再重复,还要告诉自己那就是幸福。
早上收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心中一动,掐头去尾转发到少年的微信:
想起前几天的某个晚上,在地板上拿粉笔画了轨道线,搬来地球仪,找个台灯点亮,给她讲什么是“回归线”。讲过之后,这一条天气消息她读起来会有点感觉吧。
“秋,禾谷熟也。从禾,煍声省。”解“秋”为形声字。(煍字右边本来是个“龜”字,读jiao。“火+龜”,手机字库里没有,但居然有“火+秋”。有点奇怪。)
许慎见到的“秋”,最古的字是籒文,写作“龝”,左边“禾”,右边“龜”。秋天和乌龟有什么关系?!想不出来,只能猜“龜”是声旁。甲骨文出来,谜底揭开了:
殷墟书契中的甲骨文“秋”,有几种字形,都和某种虫子有关。白板上写的是其中一体:上面一只虫,下面一把火。
三爸
什么虫?
古文字学家唐兰(以及郭沫若):那是蟋蟀。
权威
秋天到,蟋蟀叫。所以古人用这只虫来表示秋天这个季节。又因为秋天庄稼成熟焦黄,后来又加上“火”以及“禾”的义符,以突出秋天农作物收获之意。到籒文的时候,禾、火还在,虫子却因为形近,讹变为“龜”。到了篆文,写的人嫌麻烦,直接把乌龟一脚踢开,变成了今天的“秋”。蟋蟀和乌龟都跑掉,秋字于是再看不懂。
那虫不是蟋蟀,是蝗虫!
有人说
殷商时代,每到收获季,农事最大的阴影是蝗灾。(商历只有春秋两季,后来的夏季也算在当时的秋季里。)那时候,对付蝗虫,没有什么好办法,最直接的就是拿火烧。所以“烧蝗虫”(火在虫下)成为秋季的代名。(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
虫是蟋蟀没错,“火”却是“七月流火”的大火星(解说“七”字时,讲过的)。
流沙河
如此,简化以后,“禾+火”还是可以说得通。而且,“秋”的读音,就是蟋蟀的叫声,所谓“其名自呼”也。老先生还说,成都少城公园的保路纪念碑上,现在还有个异体的“秋”字(“火”上加一“龜”),“字径巨大”,专家们不认得,曾经聚讼不已。(下次上成都,要去看看这个字。)
现在的我们一想到秋天,只知道大雁南飞,树叶黄了,天气凉了。其实虫子们早就开始秋秋地叫,我们再也听不到。然后,一不小心,辛苦耕出来的地就荒芜了。草长得那么高,拔也拔不完。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哦!
往期已发的每日一字清单如下,您只需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单字(如:宇),即可获取该字的解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