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商耍帅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敢叫谍战

到听说《麻雀》《胭脂》要上映的时候,小编那叫一个高兴,日盼夜盼,刷微博看剧照,问度娘数着日子等上映。像小编这种智商不高,酷爱烧脑的骚年,只要略带点诡计,表达委婉,就足以把小编哄得高兴的不要不要的,更何况,还有鱼蛋蛋、陆毅一众老戏骨呢。

可是万万没想到,小编捧着一颗粉嗒嗒的小红心,结果…被劈的细碎…外焦里嫩。(╯-_-)╯╧╧这都是什么鬼!连哄一哄小编这种低智商的孩子都不肯么!这种低智商单靠耍帅的半吊子言情偶像剧也敢称之为谍战么!近几年谍战剧一部接着一部,高产量的同时也让小编看得心惊肉跳。越来越看不清楚,如今的谍战剧是要归结到战争题材还是归结到偶像题材,有些网站为了省事,甚至直接单列了谍战剧这一独立分区,也着实不易。

那我们姑且就把它当成一种独立的题材,聊上一聊。数量的增多,并没有给这一类型的剧带来更好的口碑,归其原因,无非就是偶像剧包了一身皮,皮太厚馅儿不足,诡计骗不过眼,爱情看不过瘾,隐晦基腐话题点又不够直接和大胆。你说这么一个四不像的玩意,想火,太难。啥,你说小编嘴损带刻薄,看官别急,小编给您唠叨唠叨。

1、低智商还狂秀

说道谍战,暴露年龄的小编首先想到的是007,那个连手表都是戏的神奇物种,智商是奇高的,身手是顶级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于是定了谍战剧在小编心中的样子,智商是必备因素,不论戴笠还是陈立夫陈果夫甚至是被大家骂的要死要活的汪精卫,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没有那么点本事,想活下来,难。

那么我们看看谍战剧里是怎么秀智商的,根据套路,主角一出场,就必须得干点啥,出场就要惊艳四座,这叫先声夺人,先让观众们跪舔臣服,剩下的铺垫日后再说。那么这第一场秀智商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主角的段位。

比如,《麻雀》在开篇就安排了一场营救,然而,套路太深。先不说宰相的被抓是源自于自己不具有专业素养的话多,我们先看看陈深医院的行动。作为当时在场的人员之一,很明显,陈深已经被作为怀疑的对象了,那么在这种风口浪尖上,他能不能行动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于是编剧给了一个掉智商要命的理由,那是嫂子拼命也要救。营救地选择在医院,为了表现陈深的智商过人,通过伏笔的方式安排了几个炸点,没串联上,观众一脸懵逼,串联上之后大呼牛掰。然而,这不是重点好么!重点是,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营救。一开始就毫无胜算,如果真的营救成功,编剧的上帝之手也快废了。安排这么一场戏除了让陈深更早的暴露,将陈深与老毕的基情刻画的更深,小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意义。两个人,一死一活,活下来的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摆脱嫌疑,这是一道送命题,不过你蠢没关系,我瞎啊。于是老毕和陈深接着相安无事,相亲相爱。只是,恕小编不奉陪了。

2、强行耍帅,全靠运气

强行耍帅并不是谍战剧的专利,这毛病几乎出在所有的国产剧里面,因为耍的好看,观众也很吃这一套,便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尴尬。为啥尴尬,因为插入的时间承接都不对,节奏也不对,除了耍帅的人很帅以外,你找不到这一连串动作的任何意义。

比如,《伪装者》中明台和曼丽出任务,在酒店的那一场枪战,表演了一场华丽丽的转圈射击。可是这对情侣你们悠着一点好么,走廊那么狭小的地方,转的那么慢,在旋转的过程中将身体的一部分暴露在外面,没提早杀青,全靠子弹长着眼睛绕着飞。

动作上的设计,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激战中,多余的动作太多或是节奏太慢不够干净利落,就是找死了,类似的动作,《我是特种兵》做的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露出破绽给对手可乘之机。

谍战的动作戏沦落到强行耍帅,无非是因为一个战争的场景,却没有人真正对待。编剧也好,演员也好,根本没有将自己置身于一场血淋淋的战斗中,本身就是在演,如何能演的像呢?真正的战争,为了能活下来,每个动作,都被要求最行之有效的杀敌,耍多余的动作,会死的。

3、史诗般的超级个人英雄主义

超级英雄不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一种观念,我们的文学创作中有英雄,但却没有哪一个是不需要别人独自承担一切的。无论是金庸笔下的乔峰,还是古龙笔下的陆小凤,尽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过人的能力,然而,他们却从没有独自力挽狂澜过。

而谍战剧,却深谙此道,更确切的说抗日剧深谙此道。总要将主角设计超凡异于常人,恐怕只有慈禧太后才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其他人听从他的安排或是别人生死皆是他的垫脚石。如《解密》的设定便是这样,所有人的生死都不重要,只要主角不死。

如果前面几点不过是表象,那么,超级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就要升级到价值观这一层面了。这种设定将决定如何对配角的安排,《解密》中设定了一个拥有超级数学头脑的容金珍,这是一位超级英雄,可以拯救整个国家。然而,剧中在配角的处理上却很无情,这种无情是置别人生死于不顾的冷漠。

本来为了拯救国家,寻求利益最大化,没什么不对。而问题也不在于是生命可贵还是国家更重,而是在于你如何将这样的一种人生观表达出来。《解密》这一点做的并不好,强行的灌输天下人都死得只有容金珍死不得的概念,看着让人心寒。翟丽重伤,还躺在病床上,强行斥责翟丽的桥段让人看着脊背发凉。翟丽未救出容金珍,这是无能为力的结果,而非有意不为的逃避。如此安排,只能说,编剧心中装了主角,却没装这天下,保卫国家只是噱头而已。

事实上,谍战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战争,间谍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几个联络点。可以说间谍的活动是环环相扣,没有人可以在自己的环节中脱颖而出。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间谍史上最浪漫的一夜,鲍西亚的做法的确和谍战剧中某些情节相似,似乎可以为谍战剧找到那么一丝浪漫的原型。然而,鲍西亚也不过是整个文件破译中的一环,鲍西亚能成功的盗取文件,也并非她一人力挽狂澜。

谍战,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狂欢,他是一群人的墓志铭,一环环,相互推助,才有最终的胜利。这种单方面强调超级英雄主义的做法,实在看不出来我党要表现的为天下人而战的初衷,反而有一种以万物为刍狗的冷漠。

谍战剧之所以如此设定,也是和广电对抗日剧的审核有关,毕竟抗日剧是比较容易通过审核的。于是便有很多剧实际上拍了一部言情,但为了通过审核,不得不披了谍战的外衣。细细剖析起来,更像是圣母女和霸道总裁的浪漫爱情故事或者是暴力黑帮故事。

广电:这锅我们不背。

没错,这锅还真不好甩给广电,同样是秀智商的戏码,你看人家《红色》拍出来就各种高能,让人不明觉厉,同样也是放在医院里,女主的举动就合情合理,首先就是没有人认识她,其次是连锁反应够长,而更重要的是,徐天默默地做了收尾。因此这个情节中,没有人是傻子,却维护了主角光环,同时完成谍战中先声夺人的气势,女主已经很牛,而做了收尾的男主又更高一筹,没有强行安插,自然发展,意料中之却又意外的惊讶。

同样是兄弟情深,《黎明之前》刘新杰和谭忠恕的关系比陈深和老毕要有人情味多了,兄弟情谊为真,各自信仰也为真,最终谭忠恕保全了这情谊,没有过分的含糊不清的成分,在亲情与信仰中徘徊却坚定,矛盾不可更改,谎言中的真实,没有归属的归属,一切都在平实的对话中缓缓流露,哪里就能随手悟出来基情。

一部好的谍战剧,必然具备智商在线,逻辑合理,没有猪队友几个要素,而最重要的便是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在谍战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是孤胆英雄,却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既然有像《红色》《黎明之前》《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样不错的谍战剧存在,那么这锅真真不能只甩给广电,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是不是都要一起扛一扛?

谍战生死之间,不是过家家,二战不乏有“爱幻想、笨拙、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脑筋不太好,不善于保护自己”的公主间谍努尔·艾娜雅特·汗,然而她在正是参加战斗的几个月后便被抓英勇就义了。没错,她的确是幸运的,依靠幸运她坚持过那几个月,然而,幸运不是常态,谍战中能活下来的,从来都不是锋芒毕露的个人英雄。文学创作的戏剧化不是不行,只是请在创作的同时,保持那么一点逻辑上的通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