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组织围攻潘多拉:你的“可持续”是一种误导!
请耐心看完。
潘多拉(Pandora)宣布采用培育钻石的事情(点击阅读),这几天在各大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由于潘多拉是全球最大的珠宝生产商,年产8500万件珠宝产品,所以它对于材料的倾向性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业内外的看法——尽管它每年的钻石使用量只有5万颗左右。
但问题在于潘多拉提出了关于“可持续”的解释,而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之间争执的焦点。所以,天然钻石行业的五大组织联合写信发声,围攻潘多拉关于这方面的声明,认为它“是具有误导性的宣传”。这些组织是:
责任珠宝委员会(RJC)
世界钻石委员会(WDC)
世界珠宝联合会(CIBJO)
天然钻石委员会(NDC)
国际钻石生产商协会(IDMA)
原文如下:
The misleading narrative created by the Pandora announcement implying the natural diamond industry is both less ethical and the impetus behind Pandora's move to lab-grown diamonds, particularly given the inconsequential amount of diamonds Pandora features in its collections, can have unintended but substantial consequences on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nations.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里面有这么几层意思:
1)潘多拉之前的声明是具有误导性的描述;
2)潘多拉的声明将天然钻石行业置于“不那么道德”的地位;
3)潘多拉本身对钻石的使用量就微不足道;
4)潘多拉的声明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社区(communities)产生“意料之外但实质性的后果”(这里“发展中国家”应该指的是天然钻石矿区所在国)。
---
五大组织形成了临时的“联盟”,一起向一个品牌公司发起进攻,这样的状况之前非常少见。这次天然钻石行业的反应之所以如此敏感,就在于潘多拉对“可持续”的描述触动了行业的逆鳞。
经常阅读《钻石观察》文章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国际上对于“可持续”这个概念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一周前我在写潘多拉事件的时候也强调过:“认同培育钻石行业的可持续特征,并不等于认为天然钻石行业就不是可持续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然而大部分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并不是这样说的。他们喜欢让消费者看到“地上的大洞”,喜欢宣传《血钻》这部电影,仿佛电影就能代表行业的现状。他们不会宣传天然钻石行业在减少碳排放、恢复地貌、保护物种、社区建设方面的努力,因为那样就无法激起冲突。而冲突代表的,是流量,是利益。
总之,公平的描述不会给那些媒体带来利益。
于是,在这类具有明显偏见的宣传影响下,本来知识面就受限的消费者自然会被引导、被归类。
键盘侠纷纷出动,网上一地鸡毛。
---
这个事情在我看来真的很冤枉——两边都是。
培育钻石宣传自己的“可持续性”是没什么毛病的,因为工业制造钻石是可控的。无论生产成本、能源应用、人力资源、技术等层面,都有不断优化的可能。(而且我相信这种优化不会停止)
天然钻石说自己“可持续”也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今时不同往日,矿企、加工企业、零售企业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并且在环保、人文维护层面都取得了可见的效果。(只要是想长期发展的企业都不会笨到忽视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重视“可持续”,并且将其作为判断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优劣的首要标准之一。所以在消费市场的倒逼下,企业必须走可持续这条路——无论是不是在做表面文章。
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可偏偏打起来了。
---
所以,问题出在宣传上。
我个人认为,五大组织之所以结盟,一半是为了强调天然钻石行业同样具备的可持续性,另一半则是训诫那些做着导向性很严重的报道的媒体。各位去谷歌搜一下“pandora”这个关键词,然后切换到“新闻”频道看看最近一周的内容,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了。没有原创力、只知到处抄袭还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全世界到处都是。
如果非要说潘多拉的声明在误导消费者,那么上述媒体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如果媒体能公平地做出报道,能公平地讲述两个行业在可持续方面的共同努力,那结果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之间,没有根本的冲突,而是要互补,要共同做大市场。
但很多媒体似乎都瞎了,或者说,都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真(qu)有(ni)意(ma)思(de)。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
商务合作微信号:diamond-spectator
鸣谢
以色列Sarine(尚灵™)钻石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