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汉字 第二十八课 省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省”字。

省xǐng从眉,从屮(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本义和本质意义都是:察看。《说文》省,视也。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检查、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明白、醒悟、阅览等。念 shěng 引申指除去多余部分:减少、精简、节约、免除等。又引申指进出需要审查的地方:王宫禁署(禁中)、官署名称。后转变成行政区域名。

“省”(xǐng)的商代甲骨文下部为“目”,形像眼睛;

上部为“生”的省略形式,“生”的古字形像地面上生出的草木。

两个部分构成形声字,“生”表读音,“目”表意义。

也有人认为“生”+“目”是会意。

“省”的本义是视察、察看。

甲骨卜辞有“王其省田”,记录的是商王巡视农田的情况。

“省”另外一个读音为“shěng”,借作“除去多余部分”的意思,例如:省钱、省事、省吃俭用等。

“省”(shěng),后来又演变成行政区名称。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

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秦始皇为了显示皇帝地位的至高无上,规定了很多皇帝专用的词。

比如皇帝所居称为“禁中”。禁中又称禁内、宫禁。禁令森严、不许随意出入。

北京故宫以前就叫紫禁城。

汉末年,有一位极有权势的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被称作孝元皇后,名字叫做王政君,她的父亲阳平侯就叫王禁。于是“禁中”被改为“省中”以避孝元皇后父亲的讳。

唐朝的人考证:“汉制,王所居曰禁中,诸公所居曰省中。”由此制定了严谨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到元朝的时候建立行省制度,中书省一个,行中书省十一个。行省制度到明朝得以推广,后来演变为固定的行政区域单位,一直沿用至现代。例如:四川省、湖北省等。

省字虽然历经变化,但不管是“省”(xǐng)还是“省”(shěng)这个字都离不开“察看”的本质意义。

既然汉字里已经有了“看、视、见、望、盯、阅、瞧”等等表示“看到”的字,古人为何还要造“省”字?

这是因为“看、视、见、望、盯、阅、瞧”只是表示用眼睛接受信息。而“省”则是对信息过滤处理。

通过感官吸收信息是每个人共同的能力,而对信息过滤处理则体现不同人的智慧。

特别是各种信息越来丰富的文明社会,对信息的过滤处理对于个人思维的发展格外重要。

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

人们看东西的时候注意外表,却看不到本质。

欣赏音乐的时候着意旋律,却不理解音乐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进食的时候着意享受食物的美味,却忽略了的营养价值。

进行(田猎等)文体活动的时候往往着意娱乐,

却忘了这些活动锻炼和社交的目的。

昂贵的价值影响人们正常使用商品。

所以,最有智慧的人能透过表面看清内在,抛开表象抓住本质。

为什么在我们的春秋时期,中外不同地域同时诞生那么多“圣人”?

因为这个时期“多余”信息不多,媒体不发达。

没有到混淆视听,颠倒是非的程度。

不会对人的认知造成困惑。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有价值的知识。

那时候,社会摆脱了野蛮,文明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同时,社会上的信息虽然匮乏,但比较单纯。

书本,传说等等媒体信息质量高,真实性强。

这对当时的人非常有利——不会被过多的表象信息迷惑,可以很容易抓住本质。

所以他们思考的效率特别高。

在后人看来,就特别有智慧。

这个时期中外人才大爆发。

中国诞生了:诸子百家,产生了百家争鸣;

古印度诞生了释迦牟尼(公元前643-前563);

古希腊诞生了柏拉图。

越往后,社会越发展,积累起来的社会文化信息就越丰富。

其中有价值的经典到底是少数。

而没有实际价值,甚至是非不分的信息却越来越多。

这样,人们在求知和成长过程中吸收到的信息大部分是迷惑人的'表象’。

人们思考问题时更多的精力要花在分辨这些表象信息上。

真正有效率的思考反而远没有古代圣贤多。

这也是社会越发展圣人、贤人、大师越少的一个客观原因。

并非人变差了,是迷惑变多了。

老子以视觉、听觉、味觉和感受、价值观等几方面浅层思维的例子说明:

被信息填满后思维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甚至难以继续发展。

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去彼取此”,

将多余、无效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去掉只保留有价值的认识。

这样才不会被多余的信息迷惑和干扰。

这就是“省”:察看,甄别和筛选信息。

现代社会,信息媒介爆发式发展。

以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主的大众媒介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部分。

大众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

透过媒介我们迅速、全面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这对于扩大人们的视野、增加知识面有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巨大的信息量面前,个人(尤其是儿童)处于弱势接受者的地位。

媒介为吸引观众在表现手法上越来越趋于夸张化、直观化,在内容上则趋于大众(肤浅)化、通俗(庸俗)化、简单(空洞)化。

所以,现代媒介对于人们越来越有感官吸引力的同时在内容上却越来越空洞。

媒介的传播越来越缺乏深度思考,更缺乏真挚情感。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不加甄别地接受媒介信息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代媒体的最大价值是消耗人多余的时间。

而时间对生命是最宝贵的。

这就更需要现代人要有“省”的智慧。

懂得如何甄别筛选生活中接触到的海量信息。

以提高吸收信息,增广学识的效率。

“省”——甄别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比获得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

所以,先贤们都非常注重“省”。

其实,在思维层面“省”就是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再体验”处理的第一步。

体验是在实践过程中直接获得的感观形象或者理性抽象信息的综合,是人们直接获得信息的过程。

再体验是对通过实践获得的信息进行再处理而获得的对事物更深入的认识。

而“省”——反复察看,甄别筛选,是再体验的第一步。

体验是大脑在实践过程获得的信息。

经历相同事件的人所获得的体验大致相同。

例如,做同样的事情,人们的经历差不多;看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的文字都一样;看同一部电影、听同一场音乐会,人们直接接收的信息几乎相同。

然而,经历同样一件事情,看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听同一场音乐会对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效果。

这是因为尽管人们在经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直接接受的信息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不同的人对这些信息的进一步处理——再体验却是不同的。

经历同样一件事情,有人得到提高,有人却产生了厌恶;看同一本书,有的人获得启迪,有的人却味如嚼蜡;看同一部电影,有的人黯然泪下,有的人却毫无感觉、、、、、、这便是再体验的不同。

在同一个社会里,相同阶层成长的孩子所获得的体验整体是相近的,并没有质的区别,量的差距也不会太大。但同一个阶层的孩子成长后个性、成就等各方面的差异却非常巨大。

上同一所学校,同样的老师授课,学习同样的教科书,与同样的同学一起上课,过相近或者相同的学校生活,有的成了大学者,有的成了商业名人,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管理层,有的默默无闻、、、、、、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成长过程中再体验的不同。

我们要把握孩子的成长,关键就要培养好孩子的再体验习惯。

有无再体验,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从日常接受的信息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再体验的深度决定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高度。

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省”——开启再体验的第一步。

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也说 :吾日三省吾身。

从此之后“内省”“自省”和“三省吾身”就成为历代学子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由之路。其本质就是注重“再体验”习惯的培养。从最基本的“反复察看”开始除伪存真,去劣留优,养成良好的“再体验”习惯。从而提高思维发展的效率,促进个人修养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省”字,希望大家能从“省”“察看”的本质意义看到古人隐藏在“省”字里:对接受信息进一步甄别筛选,开启再体验的智慧。

好,这一节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

  • 自媒体时代中学生如何提升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自媒体时代中学生如何提升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 正解汉字 第二十六课 仁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仁"字. 仁rén会意,从人,从二. 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五课 务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务"字. 务wù形声,从力,敄(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四课 孝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孝"字. 孝xiào形声,上半部分是"老"的省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二课 无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无"字. 现在我们用的"无"字有两个来源. 一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九课 中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中国的"中"字. 中zhōng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 ...

  • 正解汉字 第十八课 亦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亦"字. 亦yì指事,甲骨文字形在一个人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课 来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来"字. 来lái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 本义:麦.小麦叫&q ...

  • 正解汉字 第十九课 也矣乎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也"."矣"."乎"三个语 ...

  • 正解汉字 第十五课 弟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弟"字. 弟dì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竖立着有杈的短木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