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总理辛格:印度人民心中难以忘怀的“经济改革之父”
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头戴蓝色头巾,一幅大大的眼镜,蓄着胡须,这就是辛格一如既往的装扮。但是对于印度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无比熟悉和崇敬的形象。
辛格的童年,和印度普通家庭的孩子几乎一样,他虽出身贫寒,但辛格为所有同样的底层家庭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典范,他证明了,人的出身不是最重要的。起初,他没有任何的背景,仅仅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自小勤奋好学,更抱有大志向。在学校的时候,他品学兼优,从当地最优秀的旁遮普大学毕业,到出国求学,到获得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回到印度故乡后,他先出任母校旁遮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后他又到印度最高学府,德里大学经济学院任国际贸易教授。
从政之后,他从顾问,做到了财政部长。他的勤奋和努力,贯穿始终。由于自小生长在贫困的家庭,辛格特别了解当时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更是对农民的贫困生活深有体会。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从政伊始,辛格就立志发展国家经济,消除贫穷。
曼莫汉·辛格
他确实也义无反顾地将这样的重担,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在其从政生涯中,他重点扶持农业发展,积极解决失业、贫困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对印度贫苦人民充满了关怀气息,是备受敬仰的总理。
“当一种新的思想来临,任何力量都是阻碍不了的”。尽管面对如此负责的印度国内经济形势,但是辛格却坚信,印度将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力量。
辛格也的确做到了,他出任财政部长之后,颁布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打破了束缚印度经济发展的束缚,让印度的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因其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辛格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他,名副其实。
后来,辛格更是被举荐为印度的总理,为印度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辛格以“书生”的身份骤然跨入政坛,以及其为人低调不善争斗的性格,也让他的在明争暗斗的政治圈内颇为挣扎。
其跌宕起伏的一生,耐人寻味。
从勤苦孩子,到“财政部长”
辛格出生时候,印度仍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民众处在殖民的深渊之中,因为二战,更是遭受着英国严酷的剥削。社会如此动荡不安、贫困交加,辛格的家庭与周遭的人并无二样,他们竭尽全力,想要改变贫苦的生活,但是却无能为力。
但是贫困潦倒的生活,让辛格自幼便深刻懂得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也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待人真诚的品格。辛格深知,为了改变命运,他唯有拼命学习一条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考试,辛格的成绩在班级中都是名列前茅,一直都是学校里的“优等生”。
这样懂事而优秀的孩子,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些期望。高中结束后,辛格考入当天著名的大学旁遮普大学就读。当时印度经济可谓是百废待兴,印度亟需有关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辛格选择攻读经济学专业。
旁遮普大学
在大学期间,辛格也没有丝毫松懈,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努力汲取知识,充实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由于成绩出众,辛格获得了金质奖章。大学毕业后,对知识充满渴望的辛格,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前往加拿大继续深造。
在这里,他接触到多种思想上的碰撞和熏陶,结合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他开始逐步展现出自己在经济发展领域的独到见解。最经典的见论断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对贫穷国家来说很有必要”。之后,辛格又前往英国求学。并先后取得了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及哲学博士学位。
1957年,辛格回到母校旁遮普大学任教,任职期间,辛格也延续了年少时的低调沉稳的性格,以“低调谦逊、知识渊博”,广受学校师生的赞誉。他对待学生也非常亲和,完全没有架子。
1969年,辛格受到了德里大学的邀请,去到了首都新德里,担任德里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授。
德里大学,是印度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大学,充满开放和包容性的校园氛围,让辛格得以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问题,并逐渐被社会的经济变革和国际关系所吸引。至此,辛格开始就该领域进行研究,并为印度的相关领域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这期间,独到的经济学理论建树,让辛格在行业内广为人知,并享有盛名。
直到1971年,辛格被国家对外贸易部聘请为顾问。辛格从没有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踏入到政坛。
在工作中,辛格不仅继续自己低调沉稳的性格,加上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所以总能快速发现问题,并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让他颇受上层的器重。
仅在一年后,辛格,就被任命为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从此,辛格的政坛之路,走得踏实且平顺,先担任了印度储蓄银行行长,后出任财政部秘书计划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直到委员会执行主席;最终,被任命为总理经济事务顾问。
丰富的从政经历,和由底层到高层的不同的政治历练,让辛格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且成熟的政治家。
1961年,拉奥出任印度总理,任命辛格为新政府的财政部长。至此,辛格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曼莫汉·辛格
力挽狂澜,拯救印度
在上任初期,辛格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政局动荡不安,社会局势更是风雨飘摇。人口大量增长、教派冲突、通货膨胀、外汇储备下降、物价飞涨、频频发生的暴力流血事件,人民生活困顿不堪,印度政府也濒临破产,这让印度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可以说,印度的经济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辛格非常明确,印度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要想激活国内的经济发展,就要对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辛格的决断得到了总理拉奥的大力支持,经济自由化改革,在辛格的带领下,正式在印度拉开帷幕。辛格扩大国内的私有企业占有率,并将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改制。
在解决国民生活的问题上,辛格并没有对劳动法和农业补贴进行改革,而是将重点放到了如何提高就业率的问题上。
很快,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便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不但推动了印度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带领印度平稳走出国际收支危机,还使其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每年6%以上,为日后印度的经济自由化发展奠定了方向。
印度
虽日后的拉奥政府倒台,国大党当政,辛格暂时退出政坛,但是依旧担任国大党领袖的经济顾问。这期间,辛格的重点,放在了底层民众的民生问题上,致力于消除贫穷,振兴经济。这与国大党领袖甘地家族的执政理念非常契合。从此时开始,辛格也成为甘地家族最忠诚的支持者。
2014年,印度政坛上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在党派取得大选胜利后,突然对外宣布,自己将不会出任新的政府总理。这在当时的政坛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不管是政客还是普通的民众,都在讨论究竟是谁,有资格和能力,接替索尼娅出任总理。
随后,经过短暂的沉寂,索尼娅终于为民众揭晓了答案。在她的推荐下,对印度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曼莫汉·辛格,成为了印度新一届总理,也是印度第一位锡克教的总理。辛格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登上高位,是有着充足的原因和充分的说服力的。
曼莫汉·辛格
辛格上任之后,不仅面对印度经济发展的重任,也面临着印度国内各宗教之间的争斗,以及国际上与周边国家的纷争。辛格国内倡导团结,国外签订平等协议的方略,为国内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不过,辛格在执政过程中秉持的“专家治国”,与政坛是格格不入的,这让其在执政后饱受困扰。
2014年5月,辛格正式提交辞呈,退出了政坛。
学者出身的辛格,虽然身居高位多年,但是从来没有高官的架子,以谦虚低调,温文尔雅,清廉端正的态度处理国家事务和宗教纷争。这让其在民众心中拥有了至高的地位,退位多年,民众依旧难以忘怀。
辛格,作为印度的“经济改革之父”,永远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