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我见——聊《道德经》
89、“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我见——聊《道德经》
《道德经》第五章内容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前面88聊已经弄明白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就好明白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了。
首先,要弄明白老子时期“圣人”的意思是指什么人而言的。在下认为:在老子当时社会中的“圣人”,应该是指君主时代对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帝王的尊称。如三皇五帝,尤其是尧、舜、禹,以及夏、商、周的的开国帝王等。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群中的首领。
其次,要弄明白老子时期“百姓”的意思是指什么人而言的。在下认为:在老子当时社会中的“百姓”,应该是指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这样这句话就明白了,帝王对支持他的贵族是没有什么“仁”不“仁”的区别。对待他们的出生、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及死亡,就如同对待祭祀天地的刍狗一样,高兴的看到你的出生;精心的培养你的童少年;充分的利用你的青壮年,让你达到人生辉光的顶点;等到你老而无用了,让你养老去吧!就如同在对待祭祀中的刍狗一样,制作中的精心、祭祀上的显耀、祭祀后的抛弃一样。
再其次,明白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了。进而就明白了“天地之间,”不就“其犹橐龠乎?”不就像个风箱一样吗?那有什么“仁”不“仁”之分。是“虚而不屈,”天地间是虚无的但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动而愈出。”一推拉起来就会产生风的一进一出。这风的一进一出就犹如天地间,包括动物和人在内的万物生生死死的变化之道。而且是在天地间万物生生死死的变化之道中“多闻数穷,”如同风箱似的,推拉的次数越多越快,也就越穷尽风箱的使用寿命了。就好似天地间万物生生死死的变化之道中,凡是听说那种“物”多到一定程度了,显耀到一定程度了,那就是其穷尽的开始了。因此,“不如守中。”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变化之道不如守住“适中”。只有“适中”的,不紧不慢的推拉才能使风箱更长久的提供绵绵不断的,天地之“风”的生命力。
老子的这段话以“不如守中”作为结尾,为以后儒家的中庸思想打下了“适中”“中和”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