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向何处去?

  • 人类向何处去?

    讨论 上传视频

人类向何处去一书旨在讨论如何追寻世界本相,寻求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探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对古今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肯定东方哲学尤其是以《老子》为首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大智慧,呼吁人类在维护动态平衡等的问题上重视东方哲学,以期东方哲学得到振兴,并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书    名

  • 人类向何处去

  • 作    者

  • 陆寿筠

  • ISBN

  • 9789881592972

  • 类    别

  • 哲学

  • 页    数

  • 165

  • 定    价

  • ¥22.40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开    本

  • 16开

内容简介

《人类向何处去》一书旨在讨论如何追寻世界本相,寻求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探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对古今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肯定东方哲学尤其是以《老子》为首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大智慧,呼吁人类在维护动态平衡等的问题上重视东方哲学,以期东方哲学得到振兴,并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作者简介

陆寿筠,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英语言文学专业。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1983年移居美国旧金山至今。工作谋生之余独立从事学术修习与研究。

目录

自 序
  引 言
  第一部分 世界本相: 心物不二、无形无体
  一、万物流变, “万法性空”
  二、无体之本: 无限潜在可能性
  三、“超验混沌” 不可言说: 一个思想实验
  四、“人化世界”: 相对存在、有限可知
  (一) “心物相对二分” 之滥觞
  (二) 从相对存在到有限可知
  五、心物之绝对二分: 西方宗教与科学主义
  (一) 宗教与科学: 社会功能各异, “心物对立” 相同
  (二) 中西创世神话: 两种形上景观
  (三) 西方宗教内在对立两重性: 心物对立之恶果
  第二部分 人类社会: 动态平衡之多维整体
  一、人类意识结构之特点
  (一) 意识结构多重侧面之分工互补
  (二) 意识结构整体之层次递进: 从单纯直观到多维综合
  二、人类社会之多维性、层次性
  (一) 人类社会多维时空中的层次性
  (二) 多层次、多维度的社群网络
  (三) 天—地—人: 道—法—德
  (四) 宏观社会—微观社会—个体人: 人类社会三个基本层次
  (五) 文化—政治—经济: 儒法中西“爱恨三角”
  (六) 天理—人欲、道义—利益: 诸多层次的终极简化
  (七) 大自然恩赐—人类集体智慧—个体劳动: 物质产品价值的三大源泉
  (八) 从单维视野到多维视野: 资本主义生产力“先进”吗?
  (九) 垄断大资本—自由中小资本—广大劳动阶层: 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层次
  (十) 东—西、南—北、国家—国家集团/ 文化圈、经济—政治—文化: 多维交叉坐标中的北欧“社会民主主义”
  (十一) 基层企事业—民族国家—人类共同体: 世界民主制度之三个关键层次
  (十二) 从人类意识结构层次递进性到“层级递进式选举制” 设想
  三、多维整体之动态平衡
  (一) 多维整体性之实质: 动态综合平衡
  (二) 对立之“内化” 与“外化”: 中西历史之正反对比
  (三) 对抗思维: “左” 与右的通病
  (四) 求衡思维: 当代世界之七大关系
  (五) “阴阳平衡” 与“对立统一” ( “一分为二” )
  (六) “五行”: 阴阳平衡之基本模式
  (七) “雌节” 与“雄节”
  (八) “求衡” 与“无为”: “无为而治” 等于“自发秩序”放任主义?
  (九) “求衡思维” 与“内圣外王”: 物质“无产” 与精神“无产”
  (十) 相对“自我”, 执而不着: 减少对抗、增进平衡
  第三部分 振兴东方哲学 抵制话语霸权
  一、“实在论” 之延伸与否定: 东方哲学之回归
  (一) 哲学范畴: “空间”、“时间”、“因果”: 从物质论回归相对论
  (二) 哲学认识论: 从唯物、唯心之对立回归心物一元论
  (三) 哲学认识论: 从科学主义回归解构主义
  (四) 哲学方法论: 从形式逻辑回归模糊逻辑: 从彼“非矛盾律” 回归此“非矛盾律”
  (五) 哲学方法论: 从机械实体论回归能动关系论
  (六) 哲学方法论: 从量化万能论回归社会关系实质调节论
  (七) 理论物理学: 从基本粒子论回归波粒二象说
  (八) 社会伦理学: 从原子—铁板论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回归个人/ 群体兼利主义
  (九) 政治经济学: 从资本帝国主义霸道经济学回归天下主义全球政治经济学。
  (十) 医学养生: 从零件修补术回归身心和合论
  二、人类文明之阴阳五行: 非线性历史观
  (一) 百家争鸣 互补短长
  (二) 文明碰撞 阴阳回旋

精彩书摘

一、万物流变,“万法性空”
  曾有一篇网文这样地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说作辩护:“万事万物(包括人)坚持自我是一切秩序的基础”。这里不问其他,只需探究:万物的“自我”存在吗?笔者的回答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怎么说?
  你(或我)意识中所意识到的万事万物(包括他人和“自我”),相对于你(或我),相对于作为意识主体的、当下的你(或我),是存在的;但对于别人、对于别的意识主体、或对于别一时刻的你(或我),它们就不存在。有人会说,这是唯心主义。理由是:即使你当下意识不到,但是只要有别的人意识到了,或你刚才曾经意识到(如天空中刚飞过的一架飞机),那就能证明它的存在。但且慢。问题是:即使我也看到过天空中的那“同一架”飞机,但我刚才所看到的该飞机与你现在所看到的,虽然似乎是“同一架”,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架。这是因为:
  (一)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此句可以这样理解:河水永远在流动,所以当某人第二次踏进去的时候,那里已经是另一批水,因此实际已不是“同一条河流”。其实,不仅河水在变,人也无时不刻地在变动之中。因此,也可以说:同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总之,一切事物(河流、人、飞机等)总是处在永远的变动之中,即与周围环境永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之中。
  (二)作为意识主体的人(或属于其他物种的意识主体)本身的意识器官、意识结构(包括自然生理结构,和人们赖以认识社会事物的社会意识结构)也像流水一样总是处在永远的变动之中,处在与周围环境永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之中。所以即使看起来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并不具有绝对相同的意识结构和认知结果(任何同一性都是相对的)。只是我们对于在不同时刻“看”到的世界图像的某些细微差别往往忽略不计,只要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行。
  (三)没有两样事物具有绝对的同一性,因此没有两个人具有绝对相同的意识结构和认知结果,更不必说人与其他动物、或其他可能存在而人类尚未知道的意识主体的意识结构和认知结果是多么的不相同了。我们可以列举色盲者的世界与不色盲者的世界、蝙蝠的纯粹听觉世界与人的视听世界、狗的强嗅觉世界与人的弱嗅觉世界、常人的世界与患有痴呆症或智障者的世界、量子在一种观测装置面前呈现的粒状与其在另一种观测装置面前呈现的波状,通过这些广为人知、只凭直觉即可想象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不同的意识主体/结构、或同一个意识主体/结构在不同的时空点上,所感知的世界,包括世界“秩序”本身,永远是各不相同的。
  这就是说,说到底,人们“眼”中的万事万物,与其他物类“眼”中的万事万物一样,它们的存在都是相对的。某一感知者在某一时刻所意识到的一切事物,即当下被感知的每个事物的那个特定形相,只是相对于当下的那个感知者而存在。对于别的意识主体、或别一时刻的该意识主体则是不存在的。佛学经典中将这种“相对性”称为“空性”(意为无可执着),并常常以“水月镜花”、“梦幻泡影”等直观形象作比喻来说明“万法性空”(这儿的“法”字近乎“事物”之意)。总之,无论是意识者,还是被意识者,是“心”还是“物”,一切的一切,永远都是变动不居、并无一个绝对地固定不变的“自我”。
前言/序言
自序
  近八年来,笔者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博文,其中《当代全球危机呼唤东方智慧———“动态平衡多维整体”世界观探讨》和《让社会科学理论回归东方哲学之道》两篇曾被纸质刊物所采用,更多篇章为不少其他网站所转帖。虽然这些文字是因应社会现实和舆论情势日常提出的实际问题随机而发,但它们的背后都由一个自觉而明确的、通贯而统一的哲学世界观、社会观、历史观所统辖。因此,从去年开始,笔者将其中关于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聚集起来予以串通,推出了这个贯通形上形下、中西古今,着重剖析当代中国和世界现实问题的独特论著。这一串通让笔者的思想观点更深入、更系统化,因而表达也更明朗化了。
  拙著所包含的思想虽然首次呈现于近八年,但实际上是笔者一生艰苦思想探索的结果。本人成长于上海郊区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得益于新中国普及文化教育、实行扶贫助学的政策,才得以顺利完成高等学业。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苏州高级中学就读时,因有感于当时所看到的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曾写过一篇题为《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短篇小说,在学校文学征文竞赛中获三等奖。并且,虽然数学曾是笔者最大的爱好和优势,但出于用文字来反映和歌颂新中国、新气象的强烈愿望,考大学时最终还是选择了文科。
  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三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成了促使笔者毕生进行思想探索的起点,直接促发因素是:因先后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极“左”路线对知识分子进行的人身和思想迫害,最终被打成“反革命小集团坏头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得到平反)。后因人事关系复杂,也为了对方外世界看个究竟,于是带着“中国人勤劳智慧,但为什么长期贫穷落后”这个问题,于1986年来到美国旧金山,开始了思想探索的新历程。
  在来美以前,由于常年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知道西方自由知识分子对于其社会的不满,所以也并不认为西方一切都好。同时,在离国前夕,刚巧读到一本大开眼界的思想性著作:《现代物理学之道与东方神秘主义》(美籍物理学家卡普拉的两本著作《物理学之道》和《转折点》的中文压缩合编译本),让作者看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在美国这些年,作者没有像多数移民那样追求“美国梦”,而是一面打工谋生、只求温饱,一面观察体验、读书思考。初时,曾在当地大学修读过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曾有两次进修硕士学位的机会,因感到思想束缚太大而先后放弃,改而辍学自修。但其间一位教授推荐的托马斯·库恩所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大大打开了作者的思路,开启了日后思想“范式”转变的契机。不过当时的思想基本上还是两头无着:无论是关于形上哲学根本问题的认识,还是对现实社会的理解,都还没有新的头绪。
  关于现实,笔者最初对美国的社会、企业、学术、教育的印象除了正面的“繁荣舒适”、“舆论自由”、“民主选举”、“公共场所文明礼貌”之外,也有若干负面的:1)基层工作单位内根本无民主。相比之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前,除了政治运动之外,在业务上提倡群众路线,比美国的企业单位民主得多。2)学术、教育分工过细,支离破碎。3)充斥媒体的大众文化低级浅薄。但对于这些正反现象究竟应该怎么看,在最初几年,虽广泛涉猎各种英文书籍,却找不到可以贯通一切的思考线索,并曾因此而彷徨、苦闷过一段时间。
  所幸的是,作者在1996年接触到佛经,有豁然开朗之感。
  以佛学空观重新认识人生,荡涤了郁积于胸的怨瞋之气,对长久以来自身存在的个人英雄主义、名利思想等进行了自我清理和批判,接受了南怀谨先生所提倡的“以出世之胸襟,办入世之事业”的信念,作为今后人生的指导思想。
  接着,又经过若干年的思考,从佛、道两家思想中逐步悟到了心物一元这一根本哲理,找到了西方一切社会问题、包括思想学术和社会生活的支离破碎其根子就在于心物二元分立、得不到统一;继而通过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进一步观察体验,透过其“繁荣”、“自由”、“民主”的表象,看到种种深层的、根本性的矛盾。美国的国际霸权主义、伊拉克战争、富人的冷酷霸道等等,根子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终于在2004年以中国传统的人天一体、人类一体哲学世界观作出了商品价值来自三个源泉这一新发现、并由此推出了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结论。笔者曾将此论文投寄给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学报,得到编辑的正面评价,肯定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于是笔者将这一成果于2005年年底发表在个人博文中,并从此开始了将思想探索进一步细致化、实际化、全面化、文字化的过程。这本小书就是这一过程至今的一个小结式记录。
  拙著虽然出于笔者个人之手,但它之得以形成、并以今天这个形式公之于众,真正的贡献者却是不计其数,应该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难以不挂一漏万地一一列举。作为炎黄子孙,也是世界公民,只能将无数他人和社会的恩德时刻铭记于心,以此不断地鞭策自己,谦虚谨慎地多多努力回报社会。
  2010年11月28日初草
  2012年7月27日修改 [2]
(0)

相关推荐

  • 学哲学不能回避政治——辩论后的连锁觉解(十一)

    再次回顾自己的所谓连锁觉解,主题竟然还是以政治为主,思想.宗教.信仰为辅,难怪我在各种交流群中普遍不受喜欢,因为这些群以两类人为主,一类明确讨厌时政,一类明确要求回避时政,所以我这种视个人觉悟离不开政 ...

  • 老子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浅论

    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 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 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 批判的思想家."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 ...

  • 论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贯穿于柏格森思想的始终,在其哲学中每一个概念的背后都可以找到自由意志的影子.长期以来在人们对柏格森哲学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把焦点指向了绵延.直觉等概念本身,却忽略了自由意志的意义,因此,系统地梳 ...

  • 闲言碎语(三十六)

    苟且,是多数人的生命不能形成大我意识,并用大我意识完全吸收小我意识的必然心态,是不坦然.不淡定的表现.我想用我的文字表现我的淡定,结果招来的多是些嘲笑与怀疑,更有好事者还要不断地质疑. 每有怀疑和质疑 ...

  • 此上帝非彼上帝——哲学漫谈之二十五

         在人类早期社会环境里,人的社会属性主导着社会的运行,人类整体上普遍具备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大我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这种意识延续于类人猿的群体生活,同时亦直接构成当时人类的潜意识,这意味着,当 ...

  • “碳基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向何处去(上)

    一百四十一年前,混迹于巴黎上流社会有房有车有藏品的极品渣男保罗·高更,抛弃了自己的白富美妻子和五个儿女,扔掉了年薪千万的金融精英工作和万贯家产,冒着葬身暴风雨的风险远洋航行了63天跑到南太平洋上蛮荒小 ...

  • 【凡夫写新闻】芜湖最“老”的宾馆该向何处去

    要比宾馆的历史谁更悠久,在今天的芜湖,没有哪一家能跟铁山宾馆相比.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宾馆,目前仍在芜湖运营的,除了铁山宾馆,只有1957年开业的鸠江饭店和1974年开业的芜湖饭店(1996年更名为 ...

  • 京剧向何处去?|刘秀荣:内容和表演不能老一套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中国戏剧家协会 .<人民戏剧>编辑部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召开了京剧艺术座谈会 .京剧界的著名演员 .编剧 .导演 .京剧教学工作者马长礼 .王晶华 .王晓临 .王 ...

  • 人类可以去仙女星系吗 不能(距离地球有250光年)

    如果晚上天气状态好,眼睛从东北这个方向的夜空中望去,会看到一个椭圆形的光斑.它的形状结构是纺锤状,所看到的的纺锤状结构就是仙女星系,这个星系是我们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天体之一.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

  • 新觉醒年代,腾讯向何处去?

    |2021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在2020年7月正式开服的腾讯云清远数据中心是迄今为止华南地区最大的新基建项目.这个数据中心安装了光伏模块,为数据中心运行提供部分清洁电力供应. |腾讯首席探 ...

  • 朱培尔:篆刻向何处去(一)

    书法馆 点此关注书法馆.我们都是书法播种人. Official Account 作者:朱培尔 一.篆刻与书法发展历程的比较 以书法的发展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参照体系,对篆刻今后发展趋向的推断,有着重要的 ...

  • 重压之下华为向何处去?徐直军详解未来五大战略

    2020年,华为是求生存,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应对不断的制裁.2021年,华为仍然充满挑战,但也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清晰的一年. 文|徐直军 来源|华为(ID:huaweicorp) 4月12日,在华为 ...

  • 坦克的好伴侣vs步兵的保护神:步战向何处去(五)

    轮战 一般说到步战,都是指履带式,但轮式步战正在成为有力的新军.在还没有坦克.更没有步战的年代,已经有了装甲汽车.如今以豪华著称的劳斯莱斯在出道的时候是以可靠和大马力著称的,自然成为第一代装甲汽车的中 ...

  • 坦克的好伴侣vs步兵的保护神:步战向何处去(四)

    动力 说到动力,早期步战对防护要求不高,车重较低,对动力系统的要求也较低,重量和功率都在同时代主战坦克的1/2到1/3,成本也相应降低.这对以步战补充数量不足的坦克是重要的. 对于中国步战来说,86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