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声位置真声唱”,让你快速练成歌唱家!
有一种“唱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即“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笔者既是学习这种“唱法”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这种“唱法”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尤其是对声乐基础薄弱,真、假两种声音打架的声乐学习者,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何谓“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呢?
“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简言之就是在欲发假声的状态下真声唱的唱法。“假声位置”的“假声”不是指假声音响,“位置”也不是常见的声乐书籍中所提的声音位置的高、低、前、后,而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种欲发假声时的状态,也就是用欲发假声时的意念,去引起胸、咽、口、鼻等腔体的反应。
“真声唱”也不是用自然的真声,而是在欲发假声的状态下所发出的真声色彩感。也就是说在强有力的深呼吸支持下,声门挡气并获得咽管内共鸣后的声音效果,它是混合共振集中的“芯儿”,是一种有效的挡气动作和能力使声带振动后获得的金属般色彩的混合共振音响。
“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基本要求是整体歌唱,使气息、声带和共鸣腔体高度协调,是对人体自身原有发声器官进行重新调整和改造所使用的一种训练方法。
怎么练?
一、咽哈欠
偷咽哈欠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张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咽哈欠尚未咽下时的状态。这个状态与假声位置的歌唱状态极为相似,通过咽哈欠的感觉,体会自身和共鸣腔体的调节,它是形成“假声位置”歌唱状态的有效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自然发声与歌唱的发声虽然都是使用人体同一发声器官,但两者的状态已有不同。歌唱发声是在自然发声基础上的夸张和美化,因此,需要发声器官、呼吸肌肉和咽、口腔可变腔体做出相应的调节,也就是做出有所准备的动作。
它包括抬起下肋骨、下降横膈膜、抬起上口盖、放下喉头等,这些都是快速的,需要在一刹那之间同时完成。偷咽哈欠之前下意识的深呼吸恰恰是一种快速的、强化的吸气动作,可在一瞬间将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积极扩张。利用这一感觉可在发声之前获得一种积极的、内在的、自然的吸力,引起胸、喉、咽、口、鼻腔中一系列的改变,形成一种整体的、在深呼吸支持下的“内开”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歌唱发声之前应有的准备状态。
有了这个感觉后要反复练习、体会,在此状态下先做无声的歌唱训练,巩固后再发声。此状态在发声时的保持,可有利于喉腔的打开,声带的自由调节和共鸣腔体的充分利用。
偷咽哈欠是形成和固定“假声位置”的主要手段。
二、低八度感觉
低八度感觉就是在小字2组c以上任何一音发出时,在意念上都必须保持发该音下面假声低八度的感觉和状态,如唱小字2组的d时应想着小字1组的d,音越高低八度感觉越强烈,确切地说,从小字2组的f开始,在意念上要有低两个八度的感觉。
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的歌唱状态总是随着歌曲旋律的变化而变化,状态很不稳定。音越高学生的脖子伸得越长,喉位越高。因为歌唱发音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过程,它的训练不同于乐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它是生理机能运动和自我心理活动的高度集中体现。
有些学生还没有能力直接去支配它们的活动,所以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唱高音就往上吊,无法控制自己,从而产生了怕唱高音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做到老师的要求。
显然,要想克服这种错误的发声,就必须打破这种反射规律而建立一种正确的条件反射。例如:在运用低八度感觉的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练声时出现的某一个较好的声音,并以此作为建立正确发音状态的信号,不断重复这个状态,反复刺激大脑神经系统对这个状态的记忆,连续体验以低八度感觉的意念唱高八度的音高。
在巩固了这个感觉以后,就需要练习高于这个音高的音,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这样便渐渐消除了学生惧怕高音的心理,自然也就缓解了音越高、气越浅、喉越紧、声越挤的心理压力。运用低八度的感觉唱,可改变这种发声时高音上吊、气息向前向上的运动感,建立起与之相反的向里向下的运动感,使假声位置歌唱状态在气息向里向下的运动中得到稳定和保持。
首先气息因唱低八度的感觉而下沉,喉头因唱低八度的感觉而下降和稳定,使控制呼吸的部位往下移,发声的支点放低,在腰腹部形成对气息的保持,在深呼吸的支持下保持胸至喉的打开和畅通。
当然,低八度感觉必须以正确的发声和气息为基础,与科学的发声方法相结合。通过实践,低八度感觉大大有助于“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这是由于它克服了学生惧怕唱高音的心理障碍,避免了学生歌唱时的状态畏缩,从而保证了假声位置状态的相对稳定。
低八度是稳定和打开喉头的主要手段,对于解决惧怕唱高音也是行之有效的歌唱心理训练。
三、气、声运动的方向
人们在自然发声时,气息和声音容易随着声音的发出和音高的上升而向上移动,这种自然的运动趋势,会造成气息上提,发声器官的肌肉紧张,特别是喉头的束紧和歌唱状态的改变,因而在歌唱发声时需用与之相反的意念,使气、声产生反向运动的感觉。
如:歌唱发声时气息虽然向外呼出,但歌唱者却应感觉继续在吸。再如:唱上行音阶时,应有唱下行音阶的感觉,唱下行音阶应有唱上行音阶的感觉。这种发声时气声运动的自我感觉与实际的自然运动状态是矛盾的,而保持这种反向的感觉唱,可起到保持气息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声音统一、流畅的作用。
因此,在运用“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发声和歌唱时声音实际抛出的方向和歌唱者自我感觉用力的方向往往是相反的,声音向上向前出,歌唱者的感觉却是向下向后用力,即声音在上,用力的方向在下,声音在前,用力的方向在后,就像我们拍皮球、划船那样。拍球时,手向下拍,球向上起;划船时,桨向后拨水,船向前驶进。这种前、后、上、下相对抗的矛盾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是最普遍存在的,歌唱也不例外,它也是在上与下、前与后对抗的力感中获得整个歌唱状态的平衡和协调的。
歌唱实践证明,“欲向上先向下,欲向前先向后,欲唱高先想低,欲唱低先想高”的道理,利用这种矛盾,用上这种反劲儿,可以收到正确的效果,达到保持歌唱的打开,气息支持稳定的目的。实践证明,美好声音出来的方向永远是向上向前的,但歌唱者感觉用力的方向则永远是向下向后的。
综上所述,“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歌唱方法,它训练的主要手段在歌唱时同时完成的几个动作“咽哈欠”“低八度感觉”“气、声反向运动”,既有各自独立的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将它运用到声乐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声音位置问题,使学生歌唱时存在的真假两截声或纯真声、纯假声等都得到较大改善,充分显示出了“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