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从《大宋、东京梦华》演出了解北宋的兴衰

2013年曾经游览过清明上河园,也观看过大宋东京梦华演出,但那次没做好功课,时间也比较仓促,所以只是感觉印象不错却没有搞清楚演出要表现的主题和意境,这次河南旅游有时间再游一次,参考网上介绍的资料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清明上河园”和晚上的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主要是依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为蓝本演绎的大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国家级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余亩,1998年一期建成对外开放。之后经历一系列的建设,2007年10月大宋.东京梦华试演成功,2008年4月正式公演,耗资1.35亿人民币。现在是开封城最大的旅游项目,每年利润均过亿。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反映了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千年前,张择端把它从现实搬到了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上搬到了现实。徜徉其中,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大宋·东京梦华》是由实景演出策划人梅帅元创意,知名实景演出导演张仁胜执导,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和大型实景水上演出,是北宋时期作家孟元老的原著《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它运用《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历史画面。整场演出共分为六幕四场,分别为《序·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齐天乐》、《满江红》、《尾声·水调歌头》,豪华的场景,经典的宋词,高科技的舞美,带给广大游客的是强烈的视听震撼,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荣。

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出场的一边是一艘小船载着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皇上”耷拉着脑袋灰溜溜的走过,意境应该是一个王朝的结束另一个王朝的开始。另一边是繁华的市井生活场景;重点还原东京市井车水马龙的景象,营造了灯海辉煌、既热闹又华美的场景,突出北宋市井文化的繁荣。

接下来铺排出如梦似幻的北宋东京的浪漫与活力;无数身着绿衣的少女在踏青、在舞蹈,借用汉唐舞的风格,漫天的绿色突出绿野芳菲的景象,完全一派歌舞升平。其中还有在一艘豪华游船上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和京城名妓李师师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是否预示着皇帝的荒淫无度和疏于朝政以及隐藏的危机?

在国力强盛时代万国来朝,周边国家都来给中原皇帝进贡朝拜,场面盛世辉煌,君民同乐,国泰民安。

盛极必衰,把接下来演出推向高潮的是炮火的轰鸣和满江的红色昭示壮怀激烈的豪情。杨家将的英勇豪迈和穆桂英的“巾帼不让须眉”尤为突出,其中穆桂英的表演非常传神,铿锵玫瑰是剧中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

最后繁华退尽,连年征战之后国力锐减,外敌入侵,皇宫被烧,全城陷入火海,百姓生活重现艰难困苦。

无穷的战乱,朝代更替,又一个王朝结束,新的王朝诞生。

上百盏灯笼、孔明灯、冷烟火等表现出人们开始了思索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愿。

最后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湖烟云散去,一个辉煌的王朝从历史深处走进一幅伟大的画卷之中,远处传来的浅吟低唱,给人以历史轮回的无限感慨。曾经照亮过北宋的月亮又照亮今日的开封,现在的开封正在书写一幅比清明上河图更加壮丽的画卷。

王朝更换,但岁月并不如烟,中华民族正在昂首阔步的走向伟大复兴。观看《大宋·东京梦华》好似梦回大宋,辉煌的东京城富丽堂皇,歌舞升平,安居乐业。文人墨客柳永、李清照的浅吟低唱和苏轼、辛弃疾的豪迈高歌似乎在耳边响起。勾栏瓦肆看到的人间百态;汴梁河畔繁忙的漕运和纤夫苍劲的号子;东京城下连天的烽火;火烧宫城,帝皇变成俘虏……一切的一切意犹未尽。

以下资料来源于百度

北宋极简史: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经历了53年的“五代十国”混乱,到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中华民族又一次走向盛世太平。

北宋共9任皇帝,历时167年。南宋153年。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江山,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

961年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称“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975年曹彬、潘美率领十万大军南征,攻破金陵城,十国之中最大的南唐灭亡。

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离奇死亡,终年五十岁,故事“烛影斧声”,就是讲这一段 。其弟赵光义成为皇帝,即宋太宗。

979年高粱河之战,宋军兵败幽州城下,宋太宗遭到辽军追击,腿部中箭,乘坐驴车逃命。

986年雍熙北伐,三路宋军惨败,宋太宗开始实行“收内虚外”的政策。

1004年“澶渊之盟”,宋辽停战,结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为辽国赠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1008年宋太宗为粉饰太平,“泰山封禅”,制造祥瑞,大搞“天书”封祀活动,此后再无封禅。

1022年宋真宗死后,他的皇后刘娥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称“章献临朝”,统治长达十一年。

1038年党项元首李昊称帝,宋夏战争长达数年,宋军三战三败。

1043年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主持吏治革新,整顿朝政,称“庆历新政”,但因触犯利益集团的奶酪,一年后以失败告终。

1044年宋夏停战,元昊取消帝号,宋朝每年赠送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二万斤。

1065年宋英宗提出追尊生父濮王赵允让,引发朝中大臣的论战,争论长达十八个月,称“濮议之争”。

1069年宋神宗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任命王安石为相,开始变法,称“熙宁变法”。

1073年王韶先后收复熙、河等六州,拓边二千余里,取得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称“熙河开边”。

1081年宋神宗为灭掉西夏,派出五路大军,结果以惨败告终,称“五路伐夏”,北宋国力锐减。

1086年宋神宗死后,他的母亲高太后临朝,用旧党,废新法,执政长达八年。称“无祐更化”。

1094年高太后病死,宋哲宗亲政,他启用新党,恢复新法,北宋党争更加激烈。称“绍圣绍述”。

1120年宋徽宗派出使者,实现宋金结盟,共同对付辽国,结果导致唇亡齿寒,称“海上之盟”。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徽钦二帝及其宗亲被掳掠到北方,徽钦二帝被贬为庶民。北宋宣告灭亡,享国167年。称“靖康之变”。

南宋

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逃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号建炎。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时间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由于未能收复中原,南宋的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发展经济、手工业、航运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北宋国号的来历:

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正式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由于疆域相对于后来的南宋而言位置靠北,故又称之为北宋。

陈桥之变:

赵匡胤在拥立郭威当后周的皇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遂被擢升为东西班行首,成为禁军军官。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郭威派赵匡胤到滑州充任副指挥使。此时正赶上郭威的养子柴荣被封为晋王,担任开封府尹。柴荣和赵匡胤曾在军中共事数载,深知赵匡胤英武、机灵,就把赵匡胤留在身边,让他改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在开封驾崩,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军国大政只好由大臣决断。此时,赵匡胤已经掌握军队大权,还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与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韩重赟、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等结为“义社十兄弟”。其幕下,弟弟赵光义,幕僚赵普,李处耘等。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镇、定二州剌史派员进开封向朝廷送来紧急战报,称契丹与北汉联合大军掠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敌。宰相范质、王溥未核实军情,仓促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这就是陈桥驿兵变。

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赵匡胤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北宋先后消灭南平(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又于开宝八年(975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朝,后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烛影斧声: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困顿,就躺下休息。宦者宫女皆被屏退离开,赵光义自己来照料皇兄。众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话,接着蜡烛光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玉斧戳雪之声,听见赵匡胤高声说:“好为之,好为之”。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唤人,叫皇子都来,说赵匡胤已经驾崩。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且一反次年改元的惯例,立刻改元太平兴国。

澶渊之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曾把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北宋与辽朝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景德元年(1004年),宋战胜辽,宋真宗与辽朝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庆历二年(1042年),又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并改“赠”为“纳”。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这次结盟后,北宋因为边疆战事危机的解除,国内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来宋神宗时又割河东地七百里。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平等的合约,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长时间的和平,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对于辽来说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条约,当时的辽内部暗流涌动,及时从南方宋政权的纠缠中脱身是明智之举。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和融合。

庆历新政: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李元昊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庆历四年(1044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李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庆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20多年。

早在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已有一些人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在应天府掌教书院时,又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同年,宋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即所谓“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

熙宁变法

内外交困的局面使一部分比较开明的统治者要求变法改革。北宋经宋仁宗、宋英宗至宋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被召到开封,主持变法工作。熙宁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变法派形成了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为变法派中坚力量的体系。赵顼和王安石的新政策在熙宁二年以后陆续实行。

熙宁二年春,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订变法。概括而言,新法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富国”和“强兵”。

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宋哲宗元祐年间,宋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新法客观上符合农民和中小地主的利益,相对地压制了大官僚地主富商。但是这一斗争最后是失败了。而且后来演变成官僚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完全失掉改革的意义。新旧党人的纷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此后,宋神宗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将抑制官僚地主的措施内容加以削弱,更多地重视增加赋役收入和加强军备的措施,试图改变对外被动挨打的弱势,取得对辽、夏战争的胜利。

元丰年间,由于北宋两次对西夏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宋神宗遂于元丰八年(1085年)忧忿而死。

宋神宗驾崩,他年方十岁之子宋哲宗即位,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做宰相,新法全部被废掉,变法派人物被斥逐流放。史称“元祐更化”。宋哲宗亲政后,重新起用变法派章惇为相,恢复新法。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的朝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受尽侮辱的朝代。北宋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其在建国初期就走上了一条重内轻外,重文抑武的自我弱化之路,以至于最后北宋走上了灭国的道路。

北宋的综合实力并不弱,反而还比大唐帝国还要鼎盛。北宋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人口加起来差不多就有一亿多人。以北宋首都开封来说,其后期的城市人口已经到了150万至250万之多。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日本与高丽的人口也不过20万。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会败给当时地处蛮荒,土地贫瘠的金国呢?原因大致如下:

一、财富过度集中

北宋把全国的财富集中于首都开封,地方的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地方的经济军事实力薄弱,没有藏富于民,金军一来,当然就能轻而易举的攻下地方城池。甚至所谓的“盛世太平”是否也是因为财富的集中所形成的虚假繁荣?

反观唐朝,随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却没有亡国,原因就在于中央虽然出逃了,但是地方势力还在,也就还能重整山河,恢复社稷。

二、重文轻武政策,没有强大的军队保护国家。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发动兵变、篡位开国,担心身边的武将也会如同自己一样发动兵变,颠覆自己的政权,所以想尽办法压制武将,结果反而削弱了国家的武力,终至亡国。“杯酒释兵权”就是剥夺军事将领的权力。

三、给辽国、西夏长期的“赠送”银两和绢,茶叶等以及长期的战争给国家造成了积贫积弱。

四、屡次新政失败,党争激烈,君臣之间,新旧势力斗争激烈,内耗严重。

五、联金灭辽导致唇亡齿寒

1118年春,赵佶派人从山东登州渡海到达东北,与金协商联合灭辽事宜。双方使节几经往返,于1120年达成灭辽协议。宣和四年(1122)一月,宦官童贯率军向辽军发起攻击。当时辽末帝耶律延禧逃亡内蒙古武川阴山一带,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为了抵抗女真族的起义,其叔父耶律淳亲王在燕京继位。当他得知辽国面临着金宋前后夹击的危险时,立即派使臣前去找童贯。辽使对童贯说,女真族叛乱,大宋也应对他进行抵制。如果大宋贪图眼前小利,摒弃与辽国的百年友谊,去结交豺狼,将来只会种下无穷祸根。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耶律淳的话也不无道理。但是北宋并不答应,辽国无奈,只得应战。但出人意料的是,宋军竟然战败了。这让金朝感到震惊,但也窥探到北宋随立国百年,却华而不实。宋朝的软弱,以及北宋那令人垂涎三尺的财富,激起了女真人心中想要征服天朝的野心。自此之后,金朝就在不断进攻。终于,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朝攻破了开封,北宋就此灭亡。

北宋的灭亡,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但是北宋这么一个繁荣富庶的朝代,最终却毫无反抗之力,轻而易举就被灭了,实在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