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之恋 : 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与他的德国夫人

🍃🌺Seekdream🌺🍃
关注

旷世之恋 : 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与他的德国夫人

2018-09-15 阅读2.3万

来自话题
#值得敬佩的那些名人
1.3万篇

德高望重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获奖无数,行医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救治过无数中外病患,与我父亲是忘年之交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父亲的救命恩人!2003年父亲生大病,应裘老邀请在武汉同济医院住院,我和母亲一起去武汉照顾父亲,于是有幸见到和蔼可亲的裘老亲自来给我父亲会诊及无微不至的关心,医德高尚,技术精堪!并且以我们亲切畅谈他的人生经历,终身难忘 !

裘老曾说:

做人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做人要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一个医生不难,做一个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一个好医生更难。

回顾过往,感悟裘老那份人生信念,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数不胜数的荣誉、半个世纪辉煌的传奇,还有让后人铭记终身的妙手仁心及您与洋媳妇的旷世之恋!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林木深处,有一幢浅红色的小楼,房子已经很旧了,斑驳的墙面记载着岁月的悠长和沧桑。每当夜幕降临时,三楼的一个小窗口总会出现一位外国老太太,半倚在窗台上,费力地往外倾着身子,眼睛执著地盯着远方,一头白发在暮色中很显眼。当林荫道的那头出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的身影时,老太太的脸上会浮现一抹微笑,老人的脚步也有意识地加快…… 每当裘老走到家大院门口,看到窗台上夫人种植的红玫瑰时,他就会轻轻地吹一声口哨,等待她探出头来…… 这道风景一直延续了几十年,已成为同济医学院的一幅景致!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著名的外科专家裘法祖院士,老太太是他相濡以沫60多年的夫人裘罗懿。“我们的婚姻是全世界最美满的婚姻”,90岁的裘法祖这样告诉我们,82岁的裘罗懿也一往情深:“我的位置永远在丈夫的身边。”

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936年,裘法祖远渡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1940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一位26岁的中国医生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日耳曼少女,裘法祖回忆起60多年前的往事:“我们是一见钟情,她当时只有18岁,梳着两根小辫子,漂亮得不得了,我可能看起来比较老实吧,就那样把她骗来了。”罗懿出生在德国伊莎河畔一个工程师家庭,生活很富足,父母对她也很宠爱。1940年,罗懿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裘法祖当时已经是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施瓦本医院的外科医生了。美丽的邂逅成就了一段异国情缘,也改变了这位少女的一生。

1945年,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结为伉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国家,在纳粹的铁蹄下,裘法祖抢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包括一些犹太人。善良的德国少女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她很不容易啊!当时是二战,希特勒是禁止我们结婚的,我们是私底下结的,她也不知道我在中国有没有老婆,她就跟我回国啊!” 裘法祖说。两人的生活虽受德国战乱的影响,但是仍能苦中作乐,去咖啡馆喝咖啡,去河畔散步,儿子的降临更给夫妻二人带来了巨大的喜悦。

1946年底,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德国,已经是医院外科主任的裘法祖萌发了回国的念头,但是罗懿会跟着丈夫背井离乡,去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国度吗?当时他们的生活已很稳定了。“当我提出要回国的时候,我的夫人表现得十分宽容和善良,她说我一定跟你回去,无论中国是怎样的。” 罗懿的母亲一直将裘法祖当作儿子看待,裘法祖说是他的诚实和真诚感动了罗懿的家里人,他们对于罗懿的离开虽有不舍和担心,但还是给予了两人支持。在卖掉汽车、退掉房子之后,两人带着孩子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当时的中国仍旧是满目疮痍,裘法祖受聘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我们到上海后,通货膨胀,日子过得很苦的,连孩子的奶粉都买不起,我夫人是陪着我一起吃苦啊!”远在德国的亲人不愿看到罗懿在异国他乡受苦,曾劝她回国,但罗懿却说自己的位置永远在丈夫身边,坚定地留在了中国。

裘法祖说:“到中国后,就面临着选择国籍的问题了,这个主意完全是她拿的,我给她说,是中国籍,还是德国籍,你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籍。”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准下,罗懿第一位外国人加入了中国国籍,在武汉同济医学院担任外籍教授,渐渐适应了中国的环境,也能说简单的中文了。两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但是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了,要让一个外国人去理解那段非常岁月是很不容易的,“我每天都要写检讨,冬天很冷的,我夫人就在旁边给我生个煤炉子,织毛衣,陪着我。夏天,就在旁边给我打扇,驱赶蚊子,我睡着了,她还在扇。”当时的罗懿已被剥夺了讲课的权利,在医院的后勤处劳动,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裹医用的棉签,据说她裹的棉签是医院里最好用的,裘法祖说。“她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当时我知道很多娶了外国妻子的人,他们的妻子很多都在那段时间,无法承受压力离开了中国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夫人不仅没有离开我,还教会我乐观地面对生活,对别人一定要尊重。”

1979年,裘法祖作为访问学者带着妻子到了德国,阔别家乡30年的罗懿享受了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同时随丈夫走访了德国几所大学,慕尼黑议长举行了宴会欢迎裘法祖夫妇,在会上,议长为了感谢裘罗懿为中德交往做出的贡献,想恢复她的德国籍,让她拥有双重国籍,裘罗懿的一番话让现场的很多人十分感动,她说:“谢谢议长先生的关心,我在中国生活得很好。”后来她一直保持着中国国籍。

“几十年来,我欠夫人的太多了,我们真正是患难夫妻,她给我的帮助和支持太大了。现在我所能补偿的就是出门后早点回家,尽量做到每天晚上陪她散散步,看看新闻联播,再一起听听音乐。”90岁的裘祖法的思绪回到了完全属于他们两人的世界。

“我从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她教会了我怎样尊重人,以前我写信从来都不注意将别人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的前面,我夫人就告诉我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我家里以前有个保姆,后来年纪大了,脑溢血,送到了医院,我夫人跑到医院去照顾她,给她擦身子。很多人都说一个外国人给一个中国老太太擦身体,太不容易了。”

“她太标准了,很难找到她那样的人。她的情商比我好,她说小孩子没有爸爸是不行的,既然嫁给了裘法祖就嫁下去了,苦也苦在一起了。”裘老感慨道。

50多年来,老两口一直住在一个50平米的房子里,“原本我们是有两套房子的,可是有一天,我的夫人在窗口听见外面有人说,这一层楼都是裘法祖的,夫人就跟我说,我们的房子太多了,不好,应该退掉一间,所以我们一直就住在这一间里。”几十年来,这间小小的屋子里总是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裘夫人在家里教三个孩子拉小提琴、弹钢琴,裘法祖工作之余,家里经常举行家庭音乐会,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老两口仍旧住在这里,享受着爱情的地久天长。“老太太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成功,他们三个人都很不错,在事业上发展得也很好。我是不怎么管孩子的,工作太忙了。所以孩子们都与妈妈很亲近。” 裘法祖充满了深情。

两位老人的生活很简朴,现在用的家俱还是刚回国的时候买的。但裘罗懿把家里布置得干净整洁,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扫和布置房间,她很爱花,家里到处都摆上了鲜花,尤其是窗台上红红的玫瑰开得最艳。裘夫人穿着一件大红色的毛衣,岁月已经把她的金发染成了白色。因为身体不太好,她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一直在旁边微笑地看着老伴。“老太太一直都很漂亮,她很讲究,最爱穿裙子了,现在也很漂亮,只是头发已经全白了。” 裘法祖口气里充满依恋。

90岁的裘法祖精神矍铄,记忆力惊人,思维也很敏捷。“我们家里像是联合国,我们用中文、德语、英语交流。”裘法祖用德语向夫人问到当初自己是怎样吸引她的。裘罗懿显得很羞涩,“记不得了,应该是看他比较老实吧!”“人家说我有三个'外’,第一个'外’是外科,第二个'外’是外事处,第三个'外’是外国老婆。”老人边说边爽朗地大笑。“我老太太说我什么都好,就是一样不好,老爱乱放东西。” 裘祖法说夫人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成功。

人生就像是一个谜,走得越远的人,离谜底就越近。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位走过90年岁月的老人说,“我和老太太一直都很好,我们从来就没有吵过架,一次都没有过。我只爱老太太一个人,老太太也只爱我一个人。我们是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是我们相伴一生的秘诀。”裘法祖告诉我们:“从相识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很有激情的。记得她刚到武汉来的时候,武汉外国人很少,我们到外面去散步,还手牵着手,后面跟了很多的小孩子团团围着看啊!现在我们依然出去散步,不仅牵手,而且还经常相互依偎着。只是她走得慢了,我的腿也不好使了。”裘法祖深情地看着夫人 ……

裘法祖院士夫妇伉俪恩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们间的那份深情厚谊堪称爱之楷模!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院士不幸去世,享年94岁。我的父亲和哥哥亲自从北京飞往武汉,参加了追悼会,深切缅怀德高望重的裘法祖院士!这是2019年我哥又一次前往武汉华中科技医学院,代表家里人送的鲜花,并在塑像前用德语唱了一首他生前最愛德国的曲子——舒伯特的《小夜曲》去追思纪念裘法祖院士,愿他老人家安息!

🍃💐🍃💐🍃💐🍃💐🍃💐🍃🍃💐🍃

文章中部分照片来自裘教授生前赠送给我老父亲留着纪念,我重新翻拍而成!且裘教授还赠送上、中、下一套他写的医学巨著作《黄家驷外科学》并亲笔签名赠给我老父亲作为收藏留念!

托起生命的手——致军人吴孟超院士(裘法祖教授德意门生)

来自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