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娜||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福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是知足的。“为了给我的学生每一滴水,我想变成浩瀚的太平洋”。成为太平洋,那是我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我要求自己先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说,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用书籍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看我们的校园,从栏杆上的标语到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再到我们的业务学习笔记,无不体现着书香校园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的我们雷小,它也是秉承着这样的人文情怀,把读书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当中。
在我的工作中,书籍更是为我和孩子们的沟通指明了方向。我们班的宁宁同学,因为家庭的原因孩子安全感缺失,小小的年纪却患上了抑郁症。她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也不愿意开口和我们讲话。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大喊大闹,甚至还制造了一大堆的麻烦,这些行为令我和我的好搭档又生气又怜惜,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后来,我看了一些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一切就悄悄的有了变化。书中提倡要用艺术的语言跟孩子沟通,正好我发现她非常喜欢画画,于是去年家访的时候就跟孩子的奶奶商量,开学时给她报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对于孩子来说,鼓励便是最好的肯定。我常常在课堂上夸她的作品颜色丰富、想法独特。渐渐地,她有了自信。从以前的独来独往,到现在敢于在美术课堂上展示自己,甚至还愿意主动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这些变化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在她的身上,我体会到:行动就有收获,也相信坚持下去定会有奇迹的发生。
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让我看到“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一年级》,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做符合孩子年龄段成长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读李进成老师的《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让我体会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读张清平老师的《林徽因传》,让我开始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现在更是有了郭学谦老师带领的整本书跟读活动,这一切都让我从中受益颇深。 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有人回答,为使你即便深陷泥泞,却依然可以仰望星空。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的,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的,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的,读书依然可以。
我想书籍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书籍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作为新时代“四有”青年教师行动的标杆,更是教师师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善于思考的人,他的学生才能精彩。因为有诗书托底的孩子,未来不可估量。为了不可估量的孩子们,愿我们都能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苏晓娜,河南灵宝人,雷村中心小学教师。善绘画,喜手工、读书,乐拍照、旅游。绘画作品《沐》获第二届全国美术网大赛二等奖。
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