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放弃型”孩子到底缺失了什么?危害有多大?该怎么纠正?

小凡是个十一岁的男孩,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小凡妈妈找到我说,最近为孩子的问题头疼。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孩子一碰到什么事,就容易放弃。
比如说,老师让跳200个绳,跳了100个,就说不跳了,太累。去学画画吧,画了几节课,就说不喜欢了。只要稍微难一点的事情,就嚷嚷自己做不了,不想做,不喜欢。
小凡妈妈还真拿孩子没辙,有时候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办到的事,孩子就这么放弃了,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认为这孩子做什么事都缺乏毅力,怕吃苦,不敢接受挑战。不改的话,将来会吃大亏。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习惯放弃型”孩子。
我跟小凡妈妈说,你先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要看看孩子的真实心理是什么。
“习惯放弃型”孩子一般有几个心理机制:

1、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是人的本能,其实哪怕是我们成年人,也都会害怕失败,特别是被越多的人看着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如果我们失败,会觉得很丢脸,甚至是耻辱。这可能来自于我们小时候,父母或同伴对失败的嘲笑。对孩子来说,当做某件事失败后,得到的不是鼓励和体谅,而是嘲笑或批评,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打击,让他们裹足不前。从而把失败跟受到嘲笑的不好体验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害怕一切有可能失败的挑战了。

2、恐惧

这个是第1种心理的递进版本,当孩子失败时,得到的如果是父母或老师的呵斥甚至打骂,那就会比嘲笑更可怕,将让孩子自然而然把失败和受惩罚等同,干脆在以后拒绝挑战,因为他们不想受到惩罚,不想看到父母或老师生气的模样。
这里要更当心说出打击孩子人格和未来希望的话,比如:“你真笨,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笨蛋”、“你就是再练一百次,我看你也学不会。”,这类话最具有杀伤力,因为它让孩子看不到未来成功的希望。可是仍有许多家长自作聪明,认为这是激将法,可以激励孩子逆袭。我觉得只要你代入自己,就会明白有多么不靠谱:如果你的上司每天这样骂你,你不辞职才怪。

3、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有些孩子其实内心里确实想接受挑战,但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他们就选择了逃避行为。
成功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很多过程。例如,即使是简单的跳山羊动作,也是有许多可以分解的环节,把全过程分解成好几个步骤,掌握每一个步骤的技巧,就比较容易成功了。如果你没有让孩子充分掌握每一个技巧,而直接以结果为导向,达不到要求的孩子只能找理由选择不做。
所以,我给小凡妈妈开了三个处方。
1、从今天开始,容许孩子失败。并让他明白,失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一点儿可耻的。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强调体验挑战过程的快乐。可以跟孩子说:“失败没关系,最重要不是成功,而是尝试的过程。”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耐心,因为孩子和你的固有思维都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改变,只有一次又一次向他传递这种新的理念,直到他真正明白这道理。
2、切记不要因为孩子的失败而生气,要明确告诉他,只要他接受挑战,哪怕失败了,妈妈也不会生气。对于低年龄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糖果作为他接受挑战的奖品。但对小凡这样的高年级孩子,可以一起设定循序渐进的挑战目标。
3、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大部分失败都是没有掌握好某个环节的技能导致,只要详细地讲解步骤,多加练习,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幅上升的。
每个孩子都具备挑战的勇气,也蕴藏着成功的力量。如果你的孩子属于“习惯放弃型”,希望这三个处方也能帮助到你的孩子。

(0)

相关推荐